李軒暢
錢塘江的潮水從古至今都是人們喜愛的美景。宋朝的周密寫過一篇《觀潮》,其中談到“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寫出了錢塘江潮景的雄偉壯觀。在無數(shù)潮景中,最稀有的就數(shù)魚鱗潮了。
人們熟知的錢塘江大潮往往在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五出現(xiàn),那時的潮水是最大的,也是最壯觀的。然而在2022年7月31日,錢塘江嘉紹大橋附近出現(xiàn)了魚鱗潮。魚鱗潮是一種獨特的景觀,2021年才被浙江省錢塘江涌潮研究會確定。
魚鱗潮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魚鱗潮的形狀是一排緊密排列的半圓形,并且每一片半圓形都拖著長長的白色尾巴,仿佛一片片魚鱗向前奔涌而來,又像是千軍萬馬排著整齊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從橋下奔涌而過。
魚鱗潮是如何形成的呢?想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潮汐是怎么形成的。潮汐是由天體之間對地球水體的引力而產(chǎn)生的,由于天體的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是有周期性的,所以地球在不同引力的作用下規(guī)律地形成了潮汐。太陽和月球是引發(fā)潮汐的兩個主要天體,月球?qū)Τ毕挠绊懜笠恍?/p>
其次,要知道錢塘江潮是怎么形成的。錢塘江位于杭州灣的入海口,呈現(xiàn)出由西至東的喇叭形狀。大量的潮水涌入錢塘江之后,由于江面迅速變窄而無法勻速上升,所以就出現(xiàn)了后浪追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勝景。而且錢塘江底有一個巨大的沙坎,會進一步拖慢前浪速度,增強涌潮的能量,最終形成壯觀的涌潮。
下面,我們再來說魚鱗潮的形成。魚鱗潮是涌潮的一種,因為錢塘江東部臨海,海的潮水涌入窄而淺的江口后,波濤激蕩堆積而形成涌潮。然而,涌潮又可以細分成許多種,比如一線潮、交叉潮、回頭潮、兜潮、二度潮、對撞潮、波紋潮等。魚鱗潮是在一線潮和波紋潮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兩潮平行前進,就像兩排浪花在賽跑。后來,波紋潮越跑越快,占據(jù)上風(fēng),最終它在最高處追上一線潮并激烈碰撞,就形成了魚鱗潮。隨后,魚鱗潮便得意地向前奔涌,并慢慢平靜下來,最終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