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說過:“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無論是《詩經》還是《離騷》,唐詩還是宋詞,其中都出現過“草”這一意象。但是,其蘊涵的情感卻不盡相同。接下來,筆者就簡要分析一下古典詩詞中“草”這一意象的象征意義。
一、“草”是美好情感的象征
《詩經》中收錄了較多的愛情詩,其中,有不少詩歌贊美了男女之間純潔、美好的愛情。他們通過互贈禮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而香草給人一種清新、雅致的感覺,所以也成為他們表達美好情感的載體?!囤L·靜女》一章就描寫了一名男子與女子在“城隅”約會,女子因害羞躲藏了起來,男子焦灼萬分的場景。在等待女子的過程中,男子回憶起了女子從郊外野地采摘“荑”(初生的白茅草)送給他的情景。男子認為,這“荑”草實在美得很(“洵美且異”)。因為這是心上人贈給他的定情信物(“美人之貽”)。這首詩中的“草”不再是尋常的草,而是青年男女美好情感的象征。
在《詩經》中,還有一部分詩歌是寫女子借采摘野菜或芳草來表達思念之情的。這一方面是因為當時女子主要從事采集類的勞動,另一方面是因為芳草蔓延生長,連綿不絕,就像女主人公綿綿不盡的思念之情一樣。如《周南·卷耳》中有“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真彼周行”的詩句。卷耳,又名蒼耳,是一種草本植物,可食用,也可人藥。采摘卷耳的女子因為思念遠行的丈夫而無心勞作。采的卷耳還不滿一筐,女子就因過度思念丈夫而把筐丟在了大路旁??梢娕訉φ煞虻乃寄钪?。
《古詩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一詩繼承了《詩經》中“寄情香草”的傳統。詩中有“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的詩句。其中,“芙蓉”“蘭澤”“芳草”等清新、雅致的意象既可以體現女主人公氣質的高雅、感情的純潔,也可以展現她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她思念著遠在異鄉(xiāng)的丈夫,想象丈夫也在回頭悵望故鄉(xiāng),卻因為長路漫漫而無法歸家。最后,詩歌以“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作結,委婉地表達了女主人公和丈夫相會無期的感傷之情。
二、“草”是高潔品性的象征
在《離騷》中,“香草”這個意象出現得比較頻繁,如江離、留夷、揭車、白芷、澤蘭、杜衡、杜若等,多達二十多種。可以說,《離騷》開創(chuàng)了“香草美人,以喻忠貞”的先河。在“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等詩句中,屈原以“香草”自喻,抒發(fā)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情懷和忠貞自守的高尚情操,展現了對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詩人不僅采摘香草,而且還親自培植香草,“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于是,“香草”便成了屈原高潔情懷與堅貞人格的一種寫照,對后世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無論是唐代王維筆下的“香草為君子”,還是南宋陸游詩中的“芳草離離悔倚闌”,其中的“芳草”“香草”的意象均是高潔品性的象征。
三、“草”是隱逸情懷的象征
《楚辭·招隱士》中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其中,“王孫”為隱士的代名詞。全詩寫山谷之幽險、春草之荒蕪,表現了“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的主題思想。所以,“草”在后世也成了隱逸情懷的象征。這一點在孟浩然的《留別王維》一詩中也有體現?!坝麑し疾萑ィc故人違”一句中的“芳草”代表詩人歸隱的理想。這句詩充分體現了孟浩然落第后的無奈、心酸以及與王維的不舍之情。王維的《山居秋暝》一詩也是山水詩中的名篇。詩人借明月、青松、清泉、翠竹、碧蓮這些明凈、清雅的意象展現了自己高潔的情懷。尾聯“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的意思是任憑春草隨時節(jié)枯萎,隱士自可在山中流連。此句化用了《楚辭·招隱士》中的句子,表達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之情以及對山中美景的喜愛,也暗含歸隱之意。
四、“草”是人事盛衰的象征
“草”也是人事盛衰的象征,時常寄托著詩人對時世的感慨與思考。唐代詩人司空曙在《金陵懷古》一詩中寫道:“輦路江楓暗,宮庭野草春?!蔽羧辗比A熱鬧的宮庭與今日蓬蓬勃勃的野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六朝興廢、金陵盛衰的感慨。北宋大家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懷古》中寫道:“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痹~人感慨國破家亡的舊事隨著東逝的江水一去不復返,只有一片衰草在幾縷寒煙的籠罩下蓬勃生長?!昂疅熕ゲ菽G”中既飽含了作者對六朝興亡的感嘆,又流露出他對北宋統治者一味茍且偷安的不滿,還暗含著對北宋統治者的警告。這首詞立意高遠、寓意深刻。南宋詩人劉翰曾作《石頭城》一詩:“離離芳草滿吳宮,綠到臺城舊苑東。一夜空江煙水冷,石頭明月雁聲中?!痹娙嗣鎸袢栈氖徥捝慕鹆?,從芳草、夜空、明月、雁聲中感受到昔盛今衰的無奈與凄涼。
在古詩詞中,“草”一般是詩人主觀情感的寄托,并常常隨詩人心境的變化而展現出不同的內涵。春綠秋黃,榮長枯謝,自然界的草木也早已成為古詩詞的一部分,在文學的長河中蓬勃生長……
本文系昆山市教育科學一般立項課題“部編高中教材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探究”(課題編號y/2022079)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