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理中
八年前,兒子大學畢業(yè),在北京成了家,買了房子、車子,工作也滿意。將兒子撫養(yǎng)大,看著他成家立業(yè),我和老伴十分欣慰。接下來,我們只盼著早一天抱上孫子。心如所愿,2015年兒媳婦懷孕了,一檢查,還是雙胞胎,大家喜出望外。后經我們與親家商量,大家齊心協(xié)力,又換了一套四室兩廳的大房子。本來一切看起來都是幸福美滿的,沒想到一對小孫子出生后,這個家庭的諸多矛盾就接踵而至。
我們是北方人,兒媳婦一家是南方人。小兩口情投意合,似乎南北差異并沒有給他們的生活造成影響。為了照顧孩子,雙方父母也都來到了北京。兒子一家、我們老兩口、親家兩口共同生活在一個屋檐下,活脫脫變成了三“家”演義,使這個家庭處于崩潰的邊緣。
一
一天,我掌勺做晚飯,想著南方人愛吃大米,喜歡喝粥,所以熬了粥,炒了四個菜。本以為這樣也算豐富,可到吃飯時,親家兩口一看,噘著個嘴,什么也沒說就出門走了。我們等了一個多小時,他們才回來。我張羅著開飯:“忙了一下午,大家吃飯吧?!比思覑劾聿焕淼卣f:“在街上吃過了?!蔽乙宦?,氣不打一處來,但還是忍著咽下了這口氣,結果飯菜剩了大半。
后來我問兒媳婦:“這是咋回事?”她說:“沒事,我媽就是那脾氣,不要跟她一般見識?!苯涍^再三了解我才知道,他們覺得這樣的飯不合胃口。北方的粥是稀的,清湯一樣的,喝粥又叫喝湯。而南方的粥是黏稠的,筷子扎進去都不會倒的那種。親家兩口基本上不吃饅頭,炒菜要把肉和菜混著炒,喜歡加糖,口味清淡,菜的色澤也要清亮,強調原汁原味。
第二次發(fā)生矛盾,是兩個孫子在一起玩兒時,因為搶玩具打了起來,有一個的臉被抓破了皮。我認為兩個男孩子打架、搶玩具很正常,他們之間的矛盾應該讓他們自己處理,雞毛蒜皮的事大人都管,不利于孩子的成長。這本來不是什么事兒,可親家公跟兒媳婦添油加醋地描述,兒媳婦劈頭蓋臉地說我看孩子不用心,就知道炒股、看手機。我被氣得說不出話來,心里很委屈。
更可怕的是,這些家庭瑣事使兒子和兒媳的關系發(fā)生了危機,經常是“你們”“我們”“他們”地上演三家演“義”,或者是“你們家怎么樣”“我們家怎么樣”地上演“南北之爭”,大有水火不容之勢。我心想能忍則忍,能克制的堅決不發(fā)火,孩子會一天天長大,矛盾總會解決的??墒怯幸淮危煽跒榱撕⒆釉摬辉摮喳}的問題發(fā)生了爭執(zhí),父母雙方各自向著自己的孩子,鬧得不可開交。兒媳婦最后大發(fā)雷霆,撂了句狠話:“能過就過,不能過就離,一家?guī)б粋€孩子?!?/p>
二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先做兒子的工作,問他有什么好辦法。他直截了當地說:“雙方成長的地理環(huán)境、生活習慣、文化理念有太多不同,沒辦法解決?!蔽倚南?,大家生活在一起,出現矛盾和分歧很正常。我自我安慰道,要克制,要堅持,但更需要有面對實際問題的勇氣。該怎么辦?我陷入了沉思。
我不想他們這樣鬧下去,試著做兒媳婦的工作,試探性地跟她提出我的想法:“這樣的日子過得太累了,我們拿錢給你們雇保姆吧?!眱合眿D經過一番思考和比較,不同意我的做法。她認為,孩子還不到一歲,對親人的依戀感很重,這是培養(yǎng)孩子的安全感、情感意識、性格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親人是無論如何不能缺失的。她說:“本來我生這兩個男孩壓力就挺大,我們倆工作又忙,經常出差,教育這些事兒全靠您幫忙。我爸是個粗人,說話不講究方式,對教育孩子是個外行。如果讓他們走,你們照顧這兩個孩子太累,他們幫忙帶孩子總比別人幫忙放心吧。爸爸,你看在兩個孫子的面上,以后千萬別提走的事?!眱合眿D說著流下了眼淚。我被兒媳一番動情的話感動了。
緊接著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實這個家房子、車子、孩子樣樣不缺,但為什么不幸福呢?就是因為夫妻之間和家庭成員之間缺少溝通和認同。我們這樣一個結構復雜的大家庭特別需要建立一個平臺,把矛盾放在平臺上,大家當面說清楚,減少誤會。我給這個平臺起名叫“家庭學習座談會”。我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尋找家庭問題的“解藥”。兒媳婦表示贊同。
三
經過一番精心策劃和籌備,第一次家庭學習座談會開場了。兒媳婦先總結了雙方父母為這個家作出的努力和貢獻,語言樸實、誠懇,說得四個老人高高興興。然后,她總結了近一年來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生活的設想和打算。然后是大家自由發(fā)言。
我首先檢討:“作為北方人,我對南方生活習慣了解得少,對自己的感受考慮得多,對別人的感受考慮得少,出問題時責怪別人多,自我批評做得少。有些話當面不敢說,背地里生悶氣,既影響了家庭和諧又影響了心情……”這話匣子一打開,大家也紛紛開展自我批評。
第一次家庭學習座談會雖然沒有解決什么具體問題,但使大家心里的疙瘩慢慢解開了,心里憋的氣全放完了。于是,家人之間的笑臉多了,氣氛也緩和了。但我意識到這只是個開頭,為了解決南北生活的差異、教育理念的差異,達到思想認識的一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經過認真思考,將家庭生活和學習中常見的痛點列在清單上,優(yōu)先選了五個主題:一是怎樣做飯,大家更喜歡吃;二是怎么說話,大家更喜歡聽;三是孩子摔倒了,是讓他自己起來還是大人扶他起來;四是一歲孩子的性格發(fā)育的特征是什么;五是一歲的孩子生活習性應該怎么養(yǎng)成。我拿著這五個主題跟兒媳婦商量。兒媳婦見解決問題的思路一條一條的,很高興。
于是,我結合這段時間以來大家的生活習慣,制定了一周生活食譜,對食物的烹飪方法進行了分類設計,包括米飯怎么蒸,粥怎么熬,每餐幾個葷菜、幾個素菜……大家充分發(fā)表意見。經過幾周的磨合,飲食上最后形成比較一致的食譜,雖然大家不一定很滿意,但求同存異,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
至于學習問題,圍繞著兩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我們從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到教育實踐逐一地反思和總結。經過兩到三個月的實踐摸索,全家人對家庭學習座談會的管理模式逐漸適應了。通過討論學習、案例研討等多種方式,大家的看法統(tǒng)一了。
小孫子七歲生日那天,生日宴會上,兒媳婦認真總結了家庭學習座談會取得的成就,興奮地說:“我們針對家庭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摸索出了尚學、和睦的家風建設模式?,F在我們的大家庭各成員,說話時彬彬有禮,學習時積極向上,爭論時面紅耳赤,提問題時坦誠相見,執(zhí)行計劃時一絲不茍,干家務活時爭先恐后,做臟活累活時任勞任怨。我們的家庭是一個尚學的家庭,是一個和睦的家庭,是一個幸福的家庭。”
兒媳婦的一番話讓我頗為感動。是呀,我們作為這個時代發(fā)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家庭變化除了物質的變化之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尚學、和睦、和諧的家風建設。編輯/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