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芳
優(yōu)秀品質的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而是必須在很長的時間內才能形成。讓兒童從小就要開始做一些家務,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和引導兒童們學習吃苦耐勞的品格、知道如何去充分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同時也讓他們逐漸養(yǎng)成了重視自己和家人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去尊重別人的一些優(yōu)秀品質。
一、家長培養(yǎng)兒童做家務的興趣
兒童們對做家務的興趣不一定是從小就有的,這取決于你如何培養(yǎng)他們。許多兒童可能會覺得第一次幫忙摘蔬菜很有趣,但若摘菜的時間比較長,低年級學生由于注意力非常難集中,就算他們能集中精力把菜摘完,往往也是心不甘情不愿。這時,家長可以這樣做來激發(fā)兒童做家務的興趣。比如說當兒童在幫父母摘豆角的時候,在這個父母可以一邊告訴兒童怎么樣去摘豆角,同時也可以教兒童們和豆角相關的知識,家長可以給兒童提一些問題,讓兒童們去思考。
二、觀察了解,培養(yǎng)勞動意識
由于現在很多家庭里面只有一個兒童,許多家長們對兒童過分的溺愛,很多時候對于兒童們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甚至生活里面的一些小細節(jié),都由父母全部幫他們做好了,兒童們根本沒有機會去勞動,這樣對兒童以后的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我們需要培養(yǎng)學生們的勞動習慣,可以從培養(yǎng)學生們的勞動意識這個方面入手,作為老師,可以給學生們布置一些家務勞動的“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在家庭里面和家人一起參與、分擔一天中的勞動活動,讓學生們了解家庭里面的各個成員的勞動過程是怎么樣的,同時讓學生們知道具體的勞動活動細節(jié)。給學生布置的“家庭作業(yè)”可以有“我給奶奶洗腳”“我?guī)桶职执繁场薄拔医o自己洗襪子”等等,還可以讓學生去注意觀察家里面父母在進行勞動時候的勞動工具,利用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勞動工具,去激發(fā)學生們進行勞動的意識。
三、安排崗位,培養(yǎng)勞動習慣
在學校里面會有一些勞動要做,只要學生們做的勞動不超過他們的體力或者能力的極限,在這個時候是可以讓學生們幫忙適當做一些勞動,也可以讓兒童們獨立承擔一些非常簡單的勞動。為學生提供一些適當的參與勞動的機會,不僅可以讓學生們可以得到勞動的教益,讓他們從小就可以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習慣,提高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通過勞動可以讓學生們體驗到責任感,讓他們從小就形成一種責任意識。通過勞動還可以讓學生們知道要去關心自己的老師,同時也要關心他人,同時使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的和睦。
當老師讓學生做勞動的時候,老師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在教學生做勞動的時候要有耐心,進行具體的指導,從小事開始一點一滴的做;第二,由于學生們都有很強的好奇心,所以當兒童們在做勞動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們這個特點加以引導;第三,當學生們在進行勞動時候,要進行檢查同時加強督促;第四,當學生進行勞動,要多多的鼓勵他們。
四、班級活動中融入勞動教育,陶冶學生情操
利用班級活動開展勞動教育,不僅可以使小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接受勞動教育,增加他們的勞動興趣,而且可以使小學生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自覺培養(yǎng)良好的勞動習慣。把勞動教育納入少先隊活動和班級活動,定期組織學生開展一些社會服務實踐活動,讓學生廣泛參與。利用班會或節(jié)假日組織學生到敬老院、車站、公園等地參加公益活動,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還可以學習勞動技能。我們可以定期讓班干部組織班會,請他們幫忙設計一些班級活動,班級活動所需要花費可以用班費。把勞動教育融入班級活動,是有非常明顯的效果,首先,這些活動的趣味性比較強,很多學生都會積極參加,實施起來也非常容易;第二個方面是學生平時學習任務是非常繁重,有時候開展這樣的活動可以減輕少他們的學習壓力。由此可見,在班級活動中開展勞動教育,可以得到很多學生的配合,取得勞動教育的實效。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