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媛媛
賀大為在實驗室
賀大為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高分子化學部研究員,茂金屬催化劑項目負責人。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學家不畏艱難、無私奉獻,為科學技術進步、人民生活改善、中華民族發(fā)展做出重大貢獻,譜寫了一曲從科技救國、立國,到科技興國、強國的壯美時代之歌。
1937年初,賀大為生于天津。他的成長道路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學霸之路,一直成績優(yōu)秀的他18歲進入南開大學化學系讀書,大學生活為他推開了化學世界的科技大門。1961年畢業(yè)后,賀大為進入當時國家頂級的綜合性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工作。這家研究所幾乎涵蓋了化學范疇內所有的學科門類,對于他來說,這里無疑是大展拳腳、實現夢想的最佳去處。
進入科學院工作后,賀大為開始了原子能化學的研究工作。這項研究工作,他一干就是十年。在這期間,他曾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化學科學獎等。
1970年代初期,中國除了在經濟貿易方面外,在科技界也提出了“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針政策。雖然當時中國科學院的科研經費不高,但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盧嘉錫仍然想辦法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MPI,簡稱“德國馬普研究所”)達成了科研交換訪問的合作。1979年,雙方約定每年各派20名科研人員到對方的科學院進行交流學習,賀大為則幸運地獲得了化學研究所分到的兩個名額之一。
對于一名科研人員來說,這次出國交流學習的機會可謂千載難逢。得到消息后的賀大為非常興奮,一邊瘋狂補習德文、做大量的業(yè)務準備,一邊準備著出國要攜帶的各種物品。隨著出國的日期臨近,一件意外的事情卻發(fā)生了。賀大為的愛人盧世琳由于工作時受到了放射性物質損害,導致一只眼睛因放射性白內障失明,進行了手術治療。
賀大為在德國學習期間購買了第一臺照相機拍攝照片,他還喜歡在德國跳蚤市場買反轉片。照相機和照片或多或少幫助他排解著獨自在海外學習工作的寂寞,也成為他這段重要人生經歷里碎片化的影像記憶。
初到德國的賀大為。
賀大為在德國馬普煤炭研究所宿舍內。
賀大為與其他中國訪問學者的合影。
賀大為與同事在實驗室。
術后不到兩個月,在盧世琳眼睛還蒙著厚厚的紗布,家中尚有兩個孩子無人照料的情況下,賀大為登上了遠赴德國的飛機。賀大為說:“登機時,我的心情無比復雜,祖國派我去國外學習,這項任務我一定要完成好,當時家中的情況又讓我無比牽掛。但中國是我的祖國,我和家人都希望竭盡所能為祖國盡綿薄之力?!?/p>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飛機降落在德國機場。賀大為正式開啟了他海外求學、工作的生活。
初到德國,雖然在國內潛心學習了幾個月德語,但真正來了卻發(fā)現好像完全沒有學過一樣。賀大為先用四個月時間又進行了“語言突擊”,之后正式進入位于德國魯爾工業(yè)區(qū)的德國馬普煤炭研究所工作。
研究所坐落在德國西部靠近荷蘭邊境,有十幾萬人口規(guī)模的小城鎮(zhèn)?!半m然聽名字是做‘煤炭化學方面的研究所,我到達之后才了解到,這里并非以煤炭研究出名,而是主要做基礎化學、應用化學以及新能源的研究?!辟R大為回憶道。
由于在國內有無機化學的基礎,賀大為被派去做新能源儲氫材料——金屬鎂的活性研究工作。這項科研工作當時在國內還處于基本空白的階段,如此先進的科研課題讓賀大為充滿期待。
初到實驗室,賀大為被眼前先進的設備震驚了。“那里的實驗室條件實在太好了,實驗設備都是最先進的,實驗工具一應俱全、井然有序,甚至在實驗室里還有每天負責清洗和整理設備的清潔人員。我太想把眼前的一切全部記住,一并帶回祖國。”賀大為這樣想著,于是有了盡快買一臺相機的念頭。為了盡快學到各種催化、合成手段,賀大為開始了夜以繼日、爭分奪秒般的工作。
在科研所的工作人員每年有六周的帶薪假期,當地人便會攜帶家屬去各地游玩。而在他們看來,遠道而來的兩位中國人很奇怪,他們假期哪兒也不去,還是留在實驗室里不停地做實驗。
“其實并不是我們不想玩,一方面為了節(jié)省資金,另外一方面,每天工作才能每天有所收獲,我們要盡快把該學到的技術全部都學會?!辟R大為說。
一個假日,研究所的人都放假了,空蕩的實驗樓只有賀大為一人還在工作。由于想獲得更多的實驗數據,他一個人同時開了四臺實驗,結果照顧不周發(fā)生了意外。幸好當時大樓的清潔人員還在工作,才把被化學液體從頭淋到腳的賀大為及時送到醫(yī)院救治。所幸實驗室的安全規(guī)則嚴格,賀大為佩戴了防護眼鏡,才使眼睛未受傷害。
在德國兩年零四個月夜以繼日的工作,讓賀大為收獲頗豐,德國馬普煤炭研究所也在他的努力下申請了多項專利成果。在德國兩年的科研工作即將結束之前,時任煤炭所所長威爾克教授為表彰和獎勵他兩年的勤奮工作取得的成績,尤其是在制作鎂金屬貯氫材料性能的改善中做出重要貢獻,特批他參加著名洪堡基金會資助的全德國旅游。
海外的工作忙碌也收獲滿滿,但海外的生活卻充滿了孤獨。為了把研究所開給自己的工資節(jié)省下來為祖國添置先進的設備,賀大為3年的時間里,鮮有外出,甚至從沒有給家里打過一個電話。兩名一起來到德國的年輕科學家,常常通過“拼信”的方式,每隔幾個月一起郵寄一封家書回中國,以報平安。
終于,賀大為用節(jié)省的工資為中國科學院在德國購買了一臺復印機和一套照相設備,還把剩下的錢全部交回了院部。他也如愿暫時擁有了這臺相機的使用權。
“我一個人住在十幾平方米的宿舍里,生活過得簡單,也非常孤獨。那段時間我愛上了攝影和音樂,自己沒事的時候會在宿舍里聽音樂,也會拿著相機在附近拍拍照片。”省吃儉用的生活習慣讓賀大為經常出沒于德國小鎮(zhèn)的跳蚤市場。后來他在市場上淘到了一套二手的玻璃底片照片,里面的影像是一個富足德國家庭的旅行照?!鞍堰@些照片一張張看下來,也像是跟著這個家庭周游了世界一樣,很有意思?!辟R大為說。
就這樣,一套相機、一臺唱片機,陪伴了賀大為在海外那段孤獨而艱苦的歲月。
兩年零四個月的德國交換訪問很快結束了,賀大為帶著在該領域最新的技術經驗以及豐富的知識儲備回到國內。這些寶貴的經驗和資料為國內該領域之后的設施建設和技術研發(fā)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而深遠的貢獻。
賀大為1983年從德國回國后,繼續(xù)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做化學催化劑的研究,他最新的催化劑技術在很多聚丙烯塑料廠一經推廣,帶來了非??捎^的經濟效益。之后在1989年,賀大為再次前往美國麻省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做訪問學者,一年多時間在美國高分子科學的核心期刊發(fā)表了四篇文章。一年后,他毅然拒絕了美國麻省大學教授的多次挽留,如期回到祖國。
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事業(yè),是不愧于時代的無悔選擇。“在國外的每一天,祖國都在我的心中。我一次都沒有想過要留在國外,而是想盡快回到祖國,投身科學,為國效力。”賀大為說。
在我國的科技強國發(fā)展史上,有一批如此優(yōu)秀的科學家,他們懷揣“科技報國”的理想,讓我們看到一代科學家的家國情懷。他們是時代的縮影,也是我們永遠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