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云
豐富多彩的志愿者經歷,是麥吾蘭·麥麥提敏整個大學生活的一抹亮色。他說這一切并非刻意為之,只因心懷感恩。這也為他堅定地選擇西部計劃,成為研究生支教團的一員埋下了種子。他說自己用真誠、擔當去付出,也感受到了昂揚向上奮斗的青春所帶來的酣暢淋漓。
13項志愿者稱號!這是麥吾蘭·麥麥提敏四年大學時光里參與多項志愿者活動留下的記錄。
從校內的文化節(jié)、線上教學、扶助貧困志愿者,到校外的秦嶺野生動物園愛心志愿者、歐亞經濟論壇-絲綢之路國際創(chuàng)新設計周優(yōu)秀志愿者……在忙于學業(yè)的同時,麥吾蘭·麥麥提敏盡可能地參與到每一項活動中。行色匆匆的身影,迸發(fā)積極的能量,正是當代大學生最帥氣的樣子。
作為西北工業(yè)大學最美青年志愿者,麥吾蘭·麥麥提敏的感受是:“在奉獻的時光里,你我都在成長?!?/p>
7月初,隨著第二十四屆研究生支教團的起程,麥吾蘭·麥麥提敏和他的第二十三屆支教團鹽池分隊志愿者的同學們,將從教師角色撥轉回到學生。在寧夏鹽池縣第三中學一年的支教經歷,讓他早已把自己當作那里的一份子,從此多了一份對遠方的牽掛。
一路心懷感恩
麥吾蘭·麥麥提敏的家鄉(xiāng)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喀什地區(qū)伽師縣。伽師縣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是絲綢之路南道久負盛名的重要商埠。
麥吾蘭·麥麥提敏說,伽師縣曾是自然環(huán)境艱苦、教育資源缺乏的國家級貧困縣。隨著脫貧攻堅不斷深入,伽師縣在2020年整體脫貧,如今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當地人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上初中時,麥吾蘭·麥麥提敏遇到了一位來自河南的支教老師。至今,這位老師教的第一節(jié)語文課,仍然讓他歷歷在目。課文題目叫《在山的那邊》,老師講課時鼓勵學生說:“偏遠地區(qū)的孩子也要有自己的夢想,雖然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很艱苦,但是我們從小就應立大志,要有走出大山走出沙漠的勇氣,要用知識的力量來改變自己的人生。”
正是這位支教老師的引導,激發(fā)了麥吾蘭·麥麥提敏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心,激勵著他開始努力學習,并相信自己總有一天能走出沙漠。
2013年中考時,麥吾蘭·麥麥提敏的成績在全縣名列前茅,從而有機會進入浙江省海寧市第一中學新疆高中班學習。他說,當年他們縣中考前30名,才有機會進入內地新疆高中班。
能到內地上高中,都是新疆優(yōu)秀的學子。對他們來說,身上肩負著父老鄉(xiāng)親的期望,也懂得了學習本領扛起建設家鄉(xiāng)的重任。還有一種深植于內心的情感,就是對民族團結和國家民族教育政策深深的感恩之情。麥吾蘭·麥麥提敏告訴記者,這種樸素的情感在新疆內地班同學交流時,大家都會流露出來。
從祖國最西部來到東南沿海浙江求學,為麥吾蘭·麥麥提敏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浙江由此成為他夢想開啟的地方。
在高中求學的四年里,麥吾蘭·麥麥提敏深深感受到黨和國家對他們的重視,感受到學校和社會對新疆學子的關愛。從那時起,他心中就有了要用自己的方式來回報社會,回報幫助過自己的人,傳遞這份愛和溫暖的想法。
作為生在西部、長在西部的孩子,麥吾蘭·麥麥提敏永遠忘不了家鄉(xiāng)孩子們對讀書的渴望,對走出沙漠看看世界的渴望?!伴L大后我就成了你”,投身西部大開發(fā),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揮灑青春,成為麥吾蘭·麥麥提敏心中火熱的夢想。
志愿始于心,奉獻在于行
2017年夏天,麥吾蘭·麥麥提敏考入西北工業(yè)大學管理學院。本著能付出就要全力付出的初心,他積極投身到學生工作和志愿服務中。
作為少數民族學生,麥吾蘭·麥麥提敏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服務同學,幫助從全國各地來的少數民族學生,克服學習生活困難,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學生黨員,麥吾蘭·麥麥提敏是西北工業(yè)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學生事務管理中心少數民族學生骨干,積極參加學校的民族團結工作。利用假期,他協(xié)助老師赴新疆阿克蘇、喀什地區(qū)進行民族團結主題社會實踐,弘揚民族團結精神、宣傳黨的少數民族優(yōu)惠教育政策。
在西北工業(yè)大學翱翔學生百家講壇,他主持演講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與途徑》。演講中,他說自己的親身經歷見證著家鄉(xiāng)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愿意用更多的實際行動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他還擔任了西北工業(yè)大學學生陽光工程青年志愿者服務隊隊長,先后赴廣西融水縣和陜西鎮(zhèn)巴縣開展實地調研和線下支教實踐活動。
課余時間,麥吾蘭·麥麥提敏積極參加“三航青年助力脫貧攻堅·山區(qū)筑夢·工大領航行動”,通過“互聯(lián)網+”公益支教的方式,豐富廣西融水、云南紅河等地學生的第二課堂,為山區(qū)孩子帶去更多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
2020年初,正在西安市人民政府參加政府機關見習的麥吾蘭·麥麥提敏,第一時間響應學校招募抗擊新冠疫情志愿者的號召,挺身而出投身校園疫情防控一線。他擔任西北工業(yè)大學送愛心志愿服務隊隊長,為學校隔離觀察人員提供各項服務,連續(xù)志愿服務時長超過830小時。他的事跡入選《戰(zhàn)疫中的青春力量》一書,被中國青年網、人民網等平臺多次報道。
參加研支團
2020年上大四時,綜合學業(yè)評價,麥吾蘭·麥麥提敏獲得保研資格。他報名參加學校第二十三屆研究生支教團的選拔,最終成功入選,也由此成為西工大研支團第一位新疆籍的志愿者。2021年8月,他奔赴寧夏,開始在鹽池縣第三中學教授七年級英語、道德與法治課程。
麥吾蘭·麥麥提敏告訴記者,在真正走上講臺前,各級團組織和教育部門都對他們進行了訓練。到了鹽池縣,也在當地團委、社區(qū)以及學校有一周的熟悉時間。但從學生身份一下子站在講臺上,自己心里還是有些恐慌。他的辦法就是認真準備,讓自己必須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當時學校里最緊缺的是英語老師,麥吾蘭·麥麥提敏接過了這項工作。他抓緊時間跟著老師們備課,熟悉學生,不停地到各個課堂去聽課,回來再準備教案,然后對著空教室一次次試講。發(fā)現不滿意的地方,再向老教師請教,請他們幫助修改教案,請他們聽自己試講。就這樣不斷學習提高,大約持續(xù)了一個月,在校領導、老師們集體聽課評價后,他一次通過,開始給學生教英語,并擔任班主任。
學生們很可愛,圍著他這個新老師,大家很快就熟悉起來??杉议L們卻有了質疑聲,他們擔心這個新老師,來了幾天就走,怕孩子們學習成績受影響。麥吾蘭·麥麥提敏說,他對此早有準備,也理解家長們的質疑,自己只有加倍努力,才能取得家長們的信任。
他注意到學生們普遍英語基礎薄弱,羞于表達,上課不積極發(fā)言。在日常教學中,他就付出更多的耐心,努力培養(yǎng)學生更多的自信心。他主動和學生們交流,和他們講自己一路的成長感受,鼓勵好好學習,長大后會有更多可能在等著他們。
麥吾蘭·麥麥提敏說,其實你付出多少努力,給學生付出了多少愛,學生是能夠感受到的。在與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日子里,他從孩子們身上看到了質樸與純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他們相互溫暖。學生們的點滴進步,都成為讓他更加努力工作的動力。
從麥吾蘭·麥麥提敏身上,學生們也對大學生活有了無限向往。有的同學表示,自己將來也要上西北工業(yè)大學,去看看老師說的那些故事,那些人。
麥吾蘭·麥麥提敏說,學生們一如當初的自己,能有幸成為點燃他們心中理想火種的人,他感到了信任的力量,自己也被學生推動著去不斷提升。
麥吾蘭·麥麥提敏在第三中學教授兩個班的英語和三個班的道德與法治,每周還有10課時的課后延時培養(yǎng)。他所帶的班級,上學期期末英語成績在8個班排第二,下學期期末排年級第一名。他告訴記者,隨著師資力量的加強,鹽池第三中學今年新生班級從8個增加到10個。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成績,麥吾蘭·麥麥提敏堅持義務為學生們補課。他告訴學生們,遇到不理解的知識不要緊,這恰恰是學習進步的表現。這個時候只要主動問老師,及時把問題理解了,就是最正確的做法。所以班級里很快形成了互幫互學、向老師提問題的良好班風。
日常教學工作之余,麥吾蘭·麥麥提敏還積極發(fā)揮自身特長,擔任學校女子足球隊助理教練,同學生們一起拼搏,綻放青春的活力。他的支教工作獲得了學生和同事們的一致肯定,這種肯定是他前行路上的動力源泉。
同在大學里一樣,麥吾蘭·麥麥提敏很快融入到鹽池縣本地生活,積極參加各種志愿活動。在社區(qū),他參加了“七彩假期·情暖童心”志愿服務活動,圍繞愛國主義教育、航空知識科普等主題,豐富孩子們的假期生活。
他還參加了團縣委組織的各類志愿活動,如中秋節(jié)、教師節(jié)晚會表演,加入鹽池縣“809000”青年宣講團,傳遞青年人的一份熾熱之心。參加中共鹽池縣委宣傳部組織的“用好紅色資源 賡續(xù)紅色血脈”錄制工作,讓更多人了解紅色鹽池的光榮歷史。他也榮獲了吳忠市2021年優(yōu)秀青年宣講員,吳忠市“青年講師團”講師等稱號。
從西部到西部,祖國需要的地方,皆是故鄉(xiāng)。麥吾蘭·麥麥提敏榮獲了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鹽池縣2021年度大學生西部計劃優(yōu)秀志愿者稱號。他用不算很長的一年時間,做了一件讓自己終身難忘的事情。他用知識和愛傳遞溫暖,用行動告訴孩子們,心懷感恩,立大志,參與到建設家鄉(xiāng)、建設祖國的洪流中去。
金秋開學季回到母校西北工業(yè)大學,麥吾蘭·麥麥提敏立即開始了研究生的學習。對于未來,他曾毫不遲疑地表示,畢業(yè)后會回到新疆,回報家鄉(xiāng),這一點從未改變過。
接受采訪之后,麥吾蘭·麥麥提敏給記者發(fā)來這樣一段話:“感謝一路走來新疆、浙江、陜西、寧夏很多人的幫助和鼓勵。相信家鄉(xiāng)新疆會越來越好,相信我們西部會蓬勃發(fā)展,相信我們的祖國會越來越好。希望更多的從西部走出來的年輕人,學好本領,不斷努力,將來回到西部,投身到西部大開發(fā)的宏偉事業(yè)。為西部鄉(xiāng)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