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莉 左佩宜
集詩人、文化學者于一身,她已出版四十余部作品集,兩次獲得中國文學四大最高獎項之一的“駿馬獎”,是一位為海內(nèi)外矚目的詩人,是一位成果豐碩的的民族文化學者。
薩仁圖婭!這位馬背民族的后裔,是不倦的時代歌者,具有鮮明的文化品格。
著名學者王向峰先生稱她是“能照亮別人與自己的一把火”,特題詩一首:“誰不慕圖婭?容名展月華。文壇多面手,女界逸群葩。參政傳民意,為詩博眾夸。明朝期望遠,筆煥滿天霞?!?/p>
文化學者名家、遼寧社科院原文學所長程義偉撰文《薩仁圖婭的意義》開篇寫道:“薩仁圖婭無疑是遼寧當下最活躍的女作家。薩仁圖婭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是獨特的,是在平實抱素中體現(xiàn)出某種文化的超越。”“應該說薩仁圖婭是遼寧文化形象大使。”
“薩仁圖婭是當代女性詩人群體中一個獨特的存在。讀其名品其詩,草原、大漠、戈壁、馬頭琴、蒙古包等場景,賦予她的意義是持久而深遠、根深蒂固的……從而耀眼在中國詩歌的星空,并奠定了其詩歌寫作作為少數(shù)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積極影響的女詩人之一?!蔽膶W博士、復旦大學博士后、現(xiàn)任《中文學刊》社長總編的著名文學評論家莊偉杰這樣評論。
“在當代少數(shù)民族女性作家、詩人中,薩仁圖婭是個性、內(nèi)涵與感染力兼具的幾位之一。她及她的作品所具有的精神價值與文化價值,可視為當代詩歌、民族文化、女性意識觀察與研究的重要標本。”遼寧社科院研究員葉立群撰文評論。
詩意人生,以詩為虹霓的海內(nèi)外交流
詩為虹霓,連通中墨;相融各族,韻盈心靈。
中墨文化交流,詩歌互譯紐帶,象征著中墨兩國之間的友誼。作為中墨建交五十周年的獻禮,中墨互譯文本《落霞重重》與《疾風中的虹霓》兩本多語種版本詩集,收錄了七位中國少數(shù)民族女詩人和七位墨西哥原住民族女詩人的作品。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和民族文學雜志社與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出版,被譽為“為中墨文學領(lǐng)域的交流添加了一筆獨特的色彩”。薩仁圖婭赫然在列,她的《沿額爾古納河走向》《草原風 黃土情》《鄉(xiāng)情》《敖包琴聲》《時光之上》《總是一走再走》等詩章,立意高遠、幽深,注重從文化和歷史的視角詮釋民族精神與鄉(xiāng)土情懷,既有歷史的縱深感,文化的穿透力,也飽含著情感的張力和詩的質(zhì)素,體現(xiàn)著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堅定的藝術(shù)自信。同樣重要的是,這些詩歌,強化了民族融合的時代精神內(nèi)涵,它的價值指向,是竭盡全力地構(gòu)建蒙古族乃至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此書主編之一的著名文藝評論家、《民族文學》主編石一寧在序言《行走在追逐美與夢的路上——七位中國少數(shù)民族女詩人的詩意》開篇寫道:“這本詩集收入的中國七位少數(shù)民族女詩人的作品,具有代表性的意義。蒙古族女詩人薩仁圖婭早年就享譽詩壇。蒙古族是中國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內(nèi)蒙古大草原是他們活躍的歷史舞臺。蒙古族不僅物質(zhì)生活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而且一向有‘音樂民族‘詩歌民族之稱。薩仁圖婭的詩歌特征,首先是其深沉濃郁的民族歷史文化內(nèi)涵與色彩。她的詩歌使她成為一位民族的歌者?!堆仡~爾古納河走向》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對民族歷史與先人的景仰和自豪感。額爾古納河對蒙古族的意義非同尋?!~爾古納河右岸是13世紀建立了大蒙古國的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成吉思汗的故鄉(xiāng)。額爾古納河這條‘像飄逸的哈達一樣圣潔的‘母親的河流,喚起作者穿越時空的民族歷史記憶,無敵天下的金戈鐵馬、英勇無畏的一代英靈、那顆千年不息偉岸跳蕩的無比博大的心……千年往事,沿著額爾古納河的走向而來,史詩一樣磅礴雄壯,讓作為后人的作者震撼、崇拜與敬仰。深情回望民族歷史,凡人之軀的‘我柔弱的心靈淼淼升華燦燦透亮,‘美與心靈積蓄了向前行的力量。詩作有力而又富于美感地表達了作者對民族歷史的追尋和對民族精神的守望。薩仁圖婭的民族情又常常與故鄉(xiāng)情交融一起。作為蒙古族人的薩仁圖婭,出生并不是在內(nèi)蒙古草原,而是遼寧省朝陽市農(nóng)區(qū),‘草原博大讓我長風浩蕩/黃土地厚重令我樸素善良,《草原風 黃土情》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對草原原鄉(xiāng)與農(nóng)區(qū)故鄉(xiāng)的無限情意。薩仁圖婭善于在抒情中寓含哲理,‘對大地深情/就置身天堂 ,仿佛信手拈來的詩句,其實是深刻思考的結(jié)晶。‘遠方以遠把我召喚/ 我總是一走再走/ 路上的每一棵小草/ 高舉綠色的旗幟為我加油(《總是一走再走》),節(jié)奏與音韻之美,也是薩仁圖婭詩歌創(chuàng)作的顯明印記。而‘我是行動的朝圣者啊/不停歇地把美把夢追逐(《總是一走再走》)這首詩里的結(jié)句,更是讓我深深感動。我想,這既是作者個性的追求與心聲,亦達到了一種更為廣闊和普遍的精神境界?!?/p>
薩仁圖婭的這組詩,《民族文學》以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朝鮮文等五本??瑫r推出,反響熱烈。
向世界傳遞詩意!2008年4月10日,塞爾維亞科斯多拉茨市圖書館為中國著名蒙古族女詩人薩仁圖婭的詩集《當暮色漸藍》舉行塞語譯本首發(fā)式。中國駐塞爾維亞使館文化參贊劉永宏說,薩仁圖婭的詩透露著其對生活的深思和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讀她的詩能夠使我們情感愉悅、精神振奮;她的詩拉近了我們兩國人民之間的距離,讓我們的心靈產(chǎn)生了共鳴。劉參贊還用中文飽含深情地朗誦了薩仁圖婭詩集中的一首詩,贏得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薩仁圖婭在此前一年作為中國詩人代表團成員,到塞爾維亞參加第44屆貝爾格萊德國際作家聚會,并將其詩集《當暮色漸藍》贈予塞爾維亞作家協(xié)會外聯(lián)部主任德拉戈伊羅維奇先生。出于對文學的愛好和對薩仁圖婭的詩的欣賞,德拉戈伊羅維奇先生遂將其詩集譯成塞語,以饗更多塞爾維亞讀者。
在悉尼召開的第21屆世界詩人大會上,薩仁圖婭以中文朗誦大會主題詩《愛與和平是共同的聲音》。
國際華文詩人筆會是世界性的華文詩人聯(lián)誼組織,已經(jīng)舉辦21次筆會。薩仁圖婭作為筆會副主席,為推動華文詩歌作出了一份貢獻。
詩歌無國界,詩人有故鄉(xiāng)。薩仁圖婭的詩歌頻頻在海外“走紅”。
鑄民族之魂,竭誠傳承民族文化血脈
薩仁圖婭以民族文化血脈的繼承和文化基因的承載作為自己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的莊嚴使命,以表現(xiàn)民族文化作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方向。
《尹湛納?!贰蹲呓袊贁?shù)民族·蒙古族》《成吉思汗詩傳》等蒙古族重大題材,皆是薩仁圖婭所創(chuàng)作。《尹湛納?!帆@得第八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走近中國少數(shù)民族·蒙古族》《叢書》第一部,入選“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成吉思汗詩傳》在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詩歌藝術(shù)節(jié)上,榮獲優(yōu)秀詩集獎,評委們認為“薩仁圖婭的《成吉思汗詩傳》以史詩般的架構(gòu)和筆觸,以開闊而恢弘的氣勢,開啟歷史之門,穿過幽幽時光隧道,讓我們詩意地走近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可謂出手不凡,卓然自成氣象。”
薩仁圖婭主編《尹湛納希全集》,已經(jīng)是第三版的七卷本;編著的《尹湛納希畫冊》以中、蒙、英三種文字出版;主編了《尹湛納希百家談》《尹湛納希研究》《尹湛納希紀念專輯》等。
“一部好的歷史人物傳記,應該是一個時代風貌的縮影,是窺視并理解人類的捷徑,同時也是激發(fā)心智的神燈。佩服太史公寫《史記》,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既是確鑿的史傳文章,又是精妙的文學作品。我努力把文學性、藝術(shù)性、史料性匯于一體,使民族性、地域性、時代性融為一爐?!彼_仁圖婭如此探尋與寫作尹湛納希。
薩仁圖婭盡力將傳統(tǒng)的積淀,化為寫作的素材。她寫故鄉(xiāng)土默特,寫心靈牧歌,寫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寫尹湛納希,寫蒙古族……燃生命之火,奏心弦之歌,折射其對草原、對家園、對世界的認知。
著名文化學者、遼寧社科院前文學所長程義偉撰文:“薩仁圖婭的文學創(chuàng)作一直受到廣泛的贊譽。她的成就集中在薩仁圖婭兩部文學作品,一是人物傳記《尹湛納希》,這是薩仁圖婭迄今最為重要的一部作品,積十年之功,以對民族起源、發(fā)展宏闊背景的深度觀照,以對民族文化之魂和復雜人性的深入探尋,塑造了兼具民族性、文化性、歷史性、地域性和人性特征的一代文化巨人形象。就如她在《自序》中所說:這是一個智者、開創(chuàng)者、先驅(qū)者的生命歷程;這是一個作家、史學家、畫家的人物傳略;這也是一個馬背民族后裔、黃土地之子、百姓之友的故事?!?“二是《風云千年——成吉思汗詩傳》,這是薩仁圖婭在新世紀所完成的重要作品,深刻而充滿詩情地深繹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奮斗歷程和不朽功業(yè),彰顯了強烈的歷史意識、民族意識和文化意識?!薄叭侨宋飩饔浥c報告文學,這是薩仁圖婭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個領(lǐng)域。其中《印證生命》代表著她的報告文學的最高成就,文中所描摹的,既是一幅具有時代特征的人物群像,又是帶有強烈生命意識的當代人精神圖譜。值得贊譽的是薩仁圖婭所著《尹湛納希》榮獲中國文學四大獎項之一的‘駿馬獎。薩仁圖婭以一種‘耐性堅持了她的寫作目標,也不能不說有賴于她的達觀與執(zhí)著。更重要的是,薩仁圖婭的生活態(tài)度和文學創(chuàng)作充滿了一種強大的張力。生命與精神,充實與空靈在文化與生活中緊張地搏動,由此造成人生的詩意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p>
書山有路,走近薩仁圖婭就走近一座書山
薩仁圖婭熱誠、豪放,像她的詩一樣。她家四室的房間里堆滿了書,進入書房走廊,兩側(cè)已是書山,中間留出的空間很小,來訪者必須要小心通過,以免書山“坍塌”。而薩仁圖婭帶領(lǐng)我們熟練地穿過這一“書山”地帶,來到她的書房。除了辦公桌上的電腦和毛筆架,書房依然是書山領(lǐng)地。在這些被書占據(jù)得看似雜亂的房間里,薩仁圖婭可以精準地確認她要找的書在哪個書柜中。古今中外經(jīng)典文學,歷史類、知識類,都是滋養(yǎng)她生命的營養(yǎng)。
薩仁圖婭幾次出席全國圖書博覽會。 第三十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于2021年7月15日在山東濟南開幕,由遼寧出版集團遼海出版社主辦的《大美中華》讀者見面會在全國書博會5號館召開。薩仁圖婭在現(xiàn)場與讀者見面并舉辦報告會。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張煒先生發(fā)來賀詞:祝賀薩仁圖婭《大美中華》三卷本的出版發(fā)行,這套書融歷史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會受到讀者的喜愛。遼海出版社出版的《大美中華》擔當起向廣大讀者介紹、傳播中華文化的社會責任,祝賀《大美中華》讀者見面會圓滿成功。《大美中華》這套書是2019—2020年全國農(nóng)家書屋目錄上的重點圖書。全書內(nèi)容詳實,生動多彩,體例獨特,圖文并茂。這套書分三卷,分別是《大美中華—56個民族概覽》《大美中華—民俗風情導讀》《大美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集錦》。
文化追尋,雙重文化滋養(yǎng)下的文學之路
薩仁圖婭是共和國同齡人,她的出生地朝陽北票位于著名的紅山文化區(qū),是世界上第一只鳥(中華龍鳥)飛起和第一朵花(遼寧古果)綻放的地方。這里也是蒙古族文學的源頭之地,是近代以來蒙古族兩位最重要的作家尹湛納希、瑪拉沁夫的故鄉(xiāng)。這塊有著厚重文化積淀的土地,為薩仁圖婭提供了厚重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精神支撐。茫茫草原與古樸的遼西鄉(xiāng)村,是她的精神家園和靈魂棲居地。
薩仁圖婭的家離尹湛納希的故里很近。讀過私塾的祖母,是薩仁圖婭的文學啟蒙老師?!埃ㄎ遥┬r候晚上家里點煤油燈,燈下聽奶奶講故事,教我背唐詩。遺憾的是奶奶去世時,我正在蒙古國訪問,回來后,人世兩隔,我跪在墳前,把新出版的那本《當暮色漸藍》詩集一頁一頁作紙錢,書祭祖母,告慰老人家的在天之靈?!彼_仁圖婭回憶道。
第一首詩的發(fā)表是1968年,薩仁圖婭由寫詩起始踏上文學路。當時她在學校讀書,這時的文學成為她生命中的一盞燈火,給其迷茫的生命帶來光與亮色。第一首詩發(fā)在《朝陽日報》上,當時18歲,因書寫的是一位解放軍戰(zhàn)士舍身忘死救四名兒童的壯舉,總后勤部刊物《后勤政工簡訊》也予以發(fā)表,因而增強了她的文學自信心。
第一部作品出版是1986年,薩仁圖婭的詩集《當暮色漸藍》,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詩壇泰斗臧克家題詞:“要有生活氣息,要有時代精神,要有藝術(shù)修養(yǎng),要有民族氣魄?!敝u論家阿紅寫序,評價這部作品,“思路開闊,詩路也開闊。多方面汲取藝術(shù)營養(yǎng),又能于營造時梳理得和和諧諧。她的詩集,顯示著已形成自己的風格:清晰、婉約、沉摯、素樸,像素馨花,像夜香花,卻又隱隱有股陽剛之氣。這是作者多年藝術(shù)磨煉的結(jié)果。”
《當暮色漸藍》第一次印刷,印了5300冊。這部詩集中的作品,《青年文摘》《中國當代女詩人詩選》《中國少數(shù)民族女詩人詩選》《20世紀華夏女性文學經(jīng)典文庫—— 一百位女詩人抒情詩精品薈萃·繁星春水紅紗巾》《中國二十世紀純抒情詩精華》等都有選載。在第三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駿馬獎)評獎中,《當暮色漸藍》被評為優(yōu)秀作品,薩仁圖婭還在這一年被推舉為朝陽市婦女界十大新聞人物之一。
在薩仁圖婭的生命歷程中,有多次被選擇與選擇的機會,最終還是文學??紟煼秾W校時,她的數(shù)學得102分,因為發(fā)現(xiàn)一道幾何題中標識的錯誤,閱卷老師在滿分的基礎上又給加了兩分。但她還是走文學路。
1988年,薩仁圖婭被調(diào)任創(chuàng)辦朝陽工人報并擔任副總編輯,受到全國總工會宣教部的表獎。這期間搞新聞工作,開始了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寫了一批廠礦企事業(yè)的人物,發(fā)表在《工人日報》《當代工人》等報刊上,有的文章還在全國性征文中獲獎。之后,結(jié)集了《在時代的強弓上》,1990年3月由大連出版社出版。這部作品由于獨特的風格、突出的思辨,在遼寧省1981年——1990年報告文學評獎中被評為優(yōu)秀作品。
接著,薩仁圖婭結(jié)集出版了詩集《快樂如菊》《心水七重彩》?!犊鞓啡缇铡酚蓮V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作為中國皇冠詩叢的一種,獨創(chuàng)抒情九行詩的形式,頗獲好評?!保ɡ钊f慶《走向天籟——薩仁圖婭詩歌創(chuàng)作綜述》)。他還說:“這本九行詩集標志著薩仁圖婭詩風的一次新變。” 《心水七重彩》是沈陽出版社出版的愛情詩集,由著名詩人艾青題寫書名。有評論稱這本書“是一本愛情詩的佳構(gòu)”,說“深摯與淳美則是這位女詩人心性的流溢和深層人格”。這是著名評論家張同吾在文藝報上發(fā)表《詩與夢的玫瑰園》的評論。
1991年,朝陽市作家協(xié)會成立,薩仁圖婭被推選為首屆作協(xié)主席,之后連任三屆。
此后,薩仁圖婭的職務多了起來,這些職務包括朝陽市政協(xié)委員,中國蒙古學學會秘書長、副會長,遼寧省第八、九、十屆人大代表并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委員,遼寧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副巡視員,遼寧蒙古族經(jīng)濟文化促進會會長,遼寧文化交流協(xié)會民族宗教委員會副主任,遼寧社科院特邀研究員,沈陽師范大學兼職教授,沈陽城市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特聘教授,廣東東軟學院客座教授等。多位一體是她多年來的生活狀態(tài)。
“我是遠離草原的蒙古人,生在農(nóng)區(qū),根在草原。應該說,草原是我的生母,遼西黃土地是我的乳母。雙重的文化滋養(yǎng),需要我雙倍地加以回報,回報民族,回報鄉(xiāng)土。寫作之于我,成為生命表達和揮灑的一種方式,是不可缺少的日常勞作。”薩仁圖婭說。
薩仁圖婭以組詩《延安·延河·寶塔山》在“百年輝煌·回望延安百名詩人回延安”征文活動中獲一等獎。
薩仁圖婭先后出版作品集40余部,有塞爾維亞文本、蒙古語文本、英文文本,中墨互譯文本,以及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朝鮮文版。遼寧省委省政府授予“優(yōu)秀專家”,蒙古國中央省授“議會90年獎章”、最高榮譽獎章,國際詩人筆會授“中國當代詩人突出貢獻金獎”。
持之以恒,致力尹湛納希研究
尹湛納希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他生在清代卓索圖盟土默特右旗,今遼寧省北票市下府鄉(xiāng),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第28代孫。尹湛納希首開蒙古族長篇創(chuàng)作先河,主要有《一層樓》《泣紅亭》《青史演義》《紅云淚》等長篇小說,以及雜文、詩詞等各類文體作品達200萬字,還有書畫作品流傳于世,為后人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薩仁圖婭致力尹湛納希研究已經(jīng)多年,負重致遠到現(xiàn)在已是國內(nèi)尹湛納希研究領(lǐng)域的領(lǐng)軍人物。她寫尹湛納希傳記,主編尹湛納希全集,編印尹湛納希畫冊;為尹湛納希文化園撰寫《尹湛納希賦》,鐫刻在文化墻上。她在《中國影像方志》北票篇的人物篇中講述尹湛納希。
她還連續(xù)主持尹湛納希研討與紀念,尤其是推動中蒙尹湛納希研討會成功舉辦三屆。中蒙首屆“尹湛納希研討會”,于2016年5月12-13日,在蒙古國中央省省會宗莫德市成功舉辦。由遼寧省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與蒙古國中央省聯(lián)合主辦。薩仁圖婭發(fā)表主旨論文,并接受蒙古國電視臺采訪。第二屆中蒙尹湛納希研討會,2017年10月30日至31日在沈陽舉辦,由遼寧省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與蒙古國駐中國大使館聯(lián)合舉辦。中蒙10位學者發(fā)表論文,薩仁圖婭重點發(fā)表論文并作學術(shù)總結(jié)。第三屆尹湛納希研討會,于2021年12月22日,在沈陽舉辦,由遼寧省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和蒙古國駐華大使館共同主辦,薩仁圖婭主持學術(shù)研討。
朝陽師范高等??茖W校教授烏鳳琴與朝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長、博士瞿鵬在《論尹湛納希精神及其傳承者薩仁圖婭》論文中寫道,“尹湛納希精神激勵了無數(shù)后人,而將尹湛納希的精神融為自己的血脈,化為無數(shù)行動的楷模當屬一位看上去羸弱實質(zhì)堅強令人尊敬的女性——薩仁圖婭?!?/p>
魅力女性,薩仁圖婭的意義
歲月如流,情愫如火,新時代的女性在事業(yè)上自強進取的風貌,生活中展現(xiàn)善良堅韌的品德,薩仁圖婭如是。
她說:我的詩,是我的情我的思我的心血,就是我建構(gòu)與守望的精神家園。
文化尋根,探尋民族精神,書寫系列民族重大題材。她說:風吹了千年,草綠了千年,大草原始終是一個熠熠光源。
盡管年逾古稀退休多年,依然筆耕不綴,并經(jīng)常出席一些文化與公益活動。
遼寧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原所長、美術(shù)研究中心原主任程義偉在《薩仁圖婭的意義》中寫道:在薩仁圖婭的精神氣質(zhì)上透露出一個訊息,即她以一種樂觀的方式去生活,“能夠憑借自身而獨立存在”(弗萊:《批評的解剖》)她篤情于蒙古族文化的求索。薩仁圖婭與同齡女性相比更富于敏感和靈氣,一方面,薩仁圖婭平時總是以蒙古族服飾來著裝,突顯一種民族特色,它既是一種生活風尚,卻又是一種價值觀。我們從薩仁圖婭的生活形態(tài)中看出她對自己民族文化的一種尊重。另一方面,薩仁圖婭屬于我們這個時代,她的文學創(chuàng)作扎根于一種歷史情境之中,她用來表述生命體驗和文化探索的語匯之中。薩仁圖婭借以寫作《尹湛納?!泛汀冻杉己乖妭鳌?,可以發(fā)現(xiàn)她的思想與蒙古族文化之間關(guān)聯(lián)的脈絡,從而較具體地看清她的位置?!?/p>
“人生幾許歲月,文章一片丹心。我在民族文化的巨流中泛舟,感受、提煉、思考,把有限的認知,融入無限的永恒?!彼_仁圖婭說。
在時間之河泛舟其上的民族探源與文化書寫,薩仁圖婭不僅是心靈之旅與洗禮,也有著使自己納入民族延續(xù)的永恒長河的欣慰。生命是寶貴的,生命也是唯一的,人生的意義就在于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編輯/周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