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輝 張笑顏
2022年6月底,天氣異常炎熱,中午室外氣溫能超過40℃。6月30日中午11時許,濮陽縣王稱堌鎮(zhèn)范屯村黨支部書記王春榮剛從地里回來,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扒疤靹倽餐甑?,我晌午去地里看看,順便拔拔草,干點零碎活兒?!币姷接浾?,她一邊寒暄,一邊招呼記者坐下,臉上看不出絲毫疲憊。
提起今年的收成,王春榮喜上眉梢:“小麥大豐收,一年的勞作終于有了收獲。前幾年一畝小麥也就收800多斤,今年收1200多斤,好的地塊兒甚至收了1300多斤!”一提到種地,王春榮就打開了話匣子……
村里來了個“老東北”,干活一個人頂倆
在范屯村,說起“王春榮”這個名字,村民可能會愣一下神兒,但提起“老東北”,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因為王春榮是東北人,熱情豪爽、吃苦耐勞,所以村里人都直呼她“老東北”。
1996年,王春榮從黑龍江省饒河縣嫁到河南省濮陽縣王稱堌鎮(zhèn)范屯村。一到婆家,王春榮的心就涼了半截:一家8口人住著3間土坯房,其中還有一間漏雨。
王春榮本想著河南地處中原,條件不會太差??裳矍暗木跋笞屗馔猓骸拔夷锛译m然在東北邊疆,但那里土地肥沃,糧食產(chǎn)量高,我們早就靠種田過上了好日子。這里不光條件差,生活習(xí)慣也和我們不一樣。我們那邊甭管有錢沒錢,吃飯都特講究,喜歡炒幾個小菜、喝點兒小酒。在這兒頓頓都是蘿卜、青菜?!?/p>
農(nóng)忙的時候,王春榮更體會到了種地的艱辛?!按鬅崽?,收完麥子,村里人都拿著袋子去撿掉在地里的麥穗兒,在我們東北沒人這么干。我娘家種地早已機械化,可在范屯村,村民種植、收割都還靠人工。一到農(nóng)忙,家里老老少少齊上陣,半個多月時間,人人都累得筋疲力盡?!?/p>
盡管生活不如意,但王春榮心想,只要有地,那就有活路。自從她嫁過來,弟弟、弟媳和丈夫都外出打工,平時家里的17畝地都靠她一個人種,從早忙到晚,幾乎不得閑。時間一長,村里人都知道這個“老東北”很能干,干活一個人頂倆:“打藥、澆地這些農(nóng)活兒,男勞力都抵不上王春榮?!?/p>
提起老家的親人,王春榮有說不出的愧疚:“那年我媽和我妹來看我,看到我家的光景,心疼得直掉淚。臨走時,我媽把她的金項鏈、金戒指都摘下來要送給我?!?/p>
2004年,范屯村也開始使用機械種植,有了噴藥機、小型收割機等,大大降低了人們的勞動強度。
一年賠了40多萬元,她瘦了30多斤
在范屯村村民眼里,王春榮不僅有使不完的力氣,還有一副熱心腸。大家都知道,她家的瓜果蔬菜是“不要錢”的。
村里的困難家庭、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總能得到王春榮的特別照顧。自家的豆角、黃瓜一成熟,她就挨家送。有一次,鄰居拿她一把豆角,給了她2塊錢。她收下后想了想,覺得不妥,又跑到鄰居家把錢送了回去:“那么多人吃我的菜我都沒收錢,怎么能收你的呢!”鄰居跟她開玩笑:“原來你家種的瓜果蔬菜不要錢,隨便吃??!”
2014年,王春榮當選范屯村村委會主任,并代理村黨支部書記。她心想,雖說自己是外來媳婦,但村民們對她這么信任,她一定要把工作干好,帶著大家把村子變漂亮。
“我們村大部分壯勞力都出去打工了,在家的都是些老幼婦孺,除了種地,沒有其他經(jīng)濟來源。想來想去,我覺得還是把地種好了,大家的日子才能好起來。種小麥、玉米這些普通糧食作物不掙錢,想掙錢,還得種經(jīng)濟作物。”于是,王春榮和村里另外4個村民湊了將近30萬元,又貸款10萬元,流轉(zhuǎn)了100多畝地,種植藍莓。
就在王春榮滿懷希望準備大干一場時,現(xiàn)實給了她當頭一棒。藍莓從種植到掛果需要3年,后續(xù)的投入也大,光是建冷庫就花了近30萬元。流轉(zhuǎn)土地每畝需要1000元,再加上苗木、肥料、人工等成本,投入就更大。和她一起投資的村民覺得風(fēng)險太大,打起了退堂鼓,要撤資?!按蠹叶纪Σ蝗菀椎?,人家想撤資,我也不能攔著?!蓖醮簶s只好湊錢退給了那幾位村民。沒了資金支持,王春榮也堅持不下去了。
“一年多賠了40多萬元,我老公外出打工幾年掙的錢都讓我賠光了。有段時間,我壓力非常大,天天愁得吃不下飯,瘦了30多斤。后來我安慰自己,錢沒了就沒了,可不能把人再折騰沒了,只要好好干,好日子總會來的?!?/p>
種藍莓前,王春榮曾種過棉花,因為沒經(jīng)驗,收獲的時候只有秧子,幾乎不見棉花。如今種藍莓又賠了錢,同樣是因為沒經(jīng)驗。她決定,改種以前種過的小麥、玉米和大豆。
見王春榮天天拼命干,沒掙到錢還欠了債,村民都很心疼,一致決定流轉(zhuǎn)土地給她,并將每畝1000元流轉(zhuǎn)金降至300元。
去年“7·20”暴雨后,帶領(lǐng)村民到田里排水,為今年的好收成打下了基礎(chǔ)
“幾十萬元錢扔到了地里,要是就這樣算了,得多心疼?。《掖謇锬敲炊嗳酥С治?,我要是不干了,不是給大伙兒帶了個壞頭嘛!”王春榮要重新開始。
丈夫心疼她:“你一個女人累死累活圖個啥?我打工的收入能顧得住一家人開銷就行了。”可王春榮說:“我打定主意從地里找出路,不只是為自己,我還要帶領(lǐng)村里其他女人找出路。有收入了,大家的日子就好過了?!?/p>
之后的幾年,王春榮幾乎天天待在地里。為了澆地,她能連續(xù)3天不睡覺。3年時間,她靠著種地的收入還清了之前的債。2020年,她又流轉(zhuǎn)了100多畝地,繼續(xù)搞種植?!拔沂屈h員,又是村黨支部書記,活一天就要干一天,種地也能種出好日子?,F(xiàn)在我這200多畝地,平時雇30多個婦女干活,農(nóng)忙的時候需要的人更多,村里很多婦女因此增加了收入。這幾年,我每年種地能收入十幾萬元,今年的收成好,估摸能達到30萬元?!?/p>
現(xiàn)在種地不像以前那么辛苦了,但仍受天氣制約。王春榮說,農(nóng)民不怕苦,就怕天災(zāi),每年都盼著能風(fēng)調(diào)雨順。
“去年7月20日下特大暴雨,王書記可是憑著種地經(jīng)驗幫了大忙?!狈锻痛羼v村第一書記佀傳盛說,暴雨下了一陣子,王書記就跑來說,如果這樣的雨一直下,不僅會影響收玉米,還可能會影響之后種麥子。那時候玉米都熟了,還沒收呢。如果后面影響到種麥子,那老百姓的損失可就大了。
想到就干,王春榮和佀傳盛一商量,倆人開始挨家挨戶組織人去地里排水。在他們的組織下,村里男女老少集體出動,根據(jù)地塊兒的不同,制訂不同的排水方案。該抽的抽,該挖的挖,地形復(fù)雜的地方,他們還找來挖掘機幫助排水。
本來收玉米靠機械三五天就能結(jié)束,但一場暴雨,導(dǎo)致地面十分泥濘,機械根本進不去,只好靠人力掰玉米,再把玉米從地里背出來。就這樣干了一個多月,玉米才收完。“你還別說,田里排水之后,今年跟周圍的村子比,就數(shù)我們村的收成好。”王春榮笑著說。
佀傳盛告訴記者,王書記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不但干地里的活兒,村里的事也一樣不耽誤。“俺村家家戶戶門口用磚鋪得整整齊齊的,用的磚都是王書記帶著村里的婦女到附近的拆遷村撿回來的,足足撿了一個多月?!?/p>
王春榮也有“偏心”的時候。村里修路剩下的土,她的親戚說要拉一車回去用,她說啥都不讓。“你當村支書,我沒沾過一點光,拉一點兒土你都不讓,你信不信我開車撞死你!”親戚對王春榮發(fā)狠話,但她還是不答應(yīng)??蛇^幾天,村里有個生活困難的村民來找她,說想拉點兒土用,她二話沒說就答應(yīng)了:“都是一個村的,真需要幫助的人,大家都應(yīng)該伸手幫一把。那些不需要幫助的人,別想耍賴!我也不懂啥大道理,但只要是對村里好的事情,我都支持。”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