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他和你要一直保持距離,明明依戀卻總是匪夷所思地推開你?
曾小亮
你遇到的戀愛對象是哪一款?愛人心里在想些什么?到底該如何與他打交道……這些謎題就好像達·芬奇密碼,一定經(jīng)常困擾著感情中的你?!傲裂圩R人”欄目手把手教你如何識人、辨人。每月一講,幫你成為戀愛達人、婚姻經(jīng)營高手。
在親密關系中,每個人都有一套相對固定的情緒和行為反應方式,心理學稱之為依戀模式。對不同文化人口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超過60%的人是安全型依戀,40%為不安全型依戀(焦慮型和回避型),其中,回避型占比最少,卻更復雜和棘手。
在關系中,“回避型依戀”的人難以表達自己的情感,對別人表達的情感也經(jīng)常不知所措。有情感濃度的環(huán)境讓他們不安,因此他們會想方設法回避,這樣的防御機制會使其伴侶感到被疏離、被推開。
最近,“回避型依戀”突然又在短視頻平臺“火”了一把,在各路博主的“科普”下,大家知道了這個詞,也知道了“回避型依戀”人格的戀愛狀態(tài)是“你追我逃”“你走我回”。評論區(qū)里很多人覺得釋然:原來他對我冷淡,是因為他屬于“回避型依戀”人格呀!
在這里,我不得不潑一盆冷水。相關話題的視頻有幾千條,一條視頻點贊20萬,評論八九萬,絕大多數(shù)都在吐槽自己對象可能是“回避型依戀”人格,敢情全國的回避型戀人都在此集結了?
看過經(jīng)典愛情電影《他們其實沒那么喜歡你》嗎?天真害羞的女主吉吉在約會后苦苦等待對方的電話,但那嘴上信誓旦旦說著“我一定會再聯(lián)絡你”的男人卻冷淡敷衍,然后音信全無。吉吉以為對方恐懼戀愛,還讀了很多書了解“回避型依戀”。但實際上,對方卻在極其熱烈地追求別的女生。原來,他只是沒有那么喜歡吉吉。
親愛的,別傻了,哪有那么多“回避型依戀”的人?他只是不夠愛你而已。
到底是“真回避”還是“假愛你”,其實也并不難辨別。如果有以下表現(xiàn),基本可以判斷他擁有“回避型依戀”人格:
他不喜歡分享喜怒哀樂,經(jīng)常壓抑自己的感情,寧愿刷網(wǎng)頁、玩兒游戲也不愿意傾吐煩惱,遇事喜歡自己扛。也許女生覺得摸不透、有隔閡,但其實這也許是他自認為的成熟,以為回避示弱就是堅強。
與他戀愛有明確的界限感,兩個人各有住所時相處得好好的,同居后卻矛盾紛紛。也許他只是在拒絕別人侵入他的空間,很多“回避型依戀”的人是宅男,不喜歡過度社交,宅在家里才能自得其樂。
他對情感濃度非常敏感,時常感到焦慮。當對方只給了30%濃度的愛時,他可能感受到70%的壓力,然后退縮;而對方從100%稍微撤回30%時,他會感覺對方已經(jīng)后退了70%,因而慌張不已,立刻追過來討好。而且在任何一段感情里,他都是這樣,頗有些“渣”的嫌疑。
但如果他和你在交往時有以下表現(xiàn),就別給他的“渣”貼心理學標簽了,他只是單純地不那么喜歡你,卻又舍不得“備胎”罷了:
他對你忽近忽遠、忽冷忽熱,但對別的異性卻展露熱情,有時你甚至會發(fā)現(xiàn)他與別人親密的蛛絲馬跡;他只有在你取悅他時熱情待你,比如送他禮物、幫他出謀劃策,其他時間愛搭不理;他有生理需求時會對你奉上甜言蜜語,沒有欲望時就銷聲匿跡。真正的“回避型依戀”縮在殼里想回避時,生理和心理都處于低落狀態(tài),基本沒有閑心發(fā)泄欲望。
與有“回避型依戀”人格的戀人相處,往往是虐人又虐己,但通過調(diào)整戀愛相處方式和心態(tài),也不乏和諧相處之道;若遇到的是嘴上說愛你,實則沒走心的“壞情人”,就是單純的虐己了,你需要認真考慮,自己是否還有能量繼續(xù)在這個人身上消耗熱情?
所謂幸福的關鍵,是要與人分享,讓愛流動。
何欣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