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憲臺
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彎腰。
——作者題記
2022年5月,年逾七旬的謝吉恒,被世界漢語作家協(xié)會聘為“中外文化交流研究院終身榮譽院士”,并授予漢語文化國際傳播大使。聽到這一消息,作為多年的老朋友,老同事,老文友,我感到喜出望外。我深為老謝的風采所感動:“功夫不負有心人,實至名歸!”
風采之一、豐厚閱歷?積淀生活
謝吉恒,出生在一個貧苦農(nóng)民之家,他靠著勤奮和誠實,愛上了文學。中學時,課余時間閱覽報刊雜志和中外小說,1959年進入包頭師范學習,受北京師大畢業(yè)、文學底蘊深厚的語文老師韓雪屏啟蒙熏陶指點,受益頗深。寫作能力提高很快,曾在全校寫作征文比賽初露頭角,成為佼佼者之一。
1964年參軍,任部隊通訊報道員。五年的部隊生活,為他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生活源泉。先后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內(nèi)蒙古日報》以及軍區(qū)報社發(fā)表稿件200多篇,被評為內(nèi)蒙古軍區(qū)優(yōu)秀通訊員。
1970年從部隊退伍到了中國二冶,為豐富生活,到包鋼工地當電焊工。后來任企業(yè)報編輯及新聞干事,他深入生活,用手中的筆為社會主義服務,把新聞報道、文學寫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1976年河北唐山發(fā)生大地震,他跟隨二十二冶抗震救災隊伍,從草原鋼城包頭奔赴唐山抗震救災現(xiàn)場。飽蘸激情,奮筆疾書,積極投身到為唐鋼復產(chǎn)、新唐山建設之中。因他寫作成績突出,備受《唐山勞動日報》的青睞,他被聘任為《唐山勞動日報》特約記者。采寫了抗震救災故事及多種體裁文學作品,謳歌英雄的唐山人民,弘揚抗震精神。
為采寫新聞和文學作品的稿件,經(jīng)常夜深人靜別人進入甜美的夢鄉(xiāng)時,他卻正在為一篇稿件絞盡腦汁,歸納材料,提煉主題,反復修改。他還在為擬好一個標題而苦思冥想、廢寢忘食,有時候為提煉一個好的主題,食不甘味,寢不安歇。“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他在寫作時,這是常有的事。他的寫作
領域從冶金建設、鋼廠,擴至礦山、地質、設計、港口、油田、交通等行業(yè),為他的追
夢作家之路奠定了厚實的社會人文基礎。
1986年被《中國冶金報》聘為專職記者,后來擔任《中國冶金報》河北記者站站長。我是1987年擔任《中國冶金報》記者的,屬于河北記者站的同事,有幸與老謝一起共事,不管在業(yè)務上和生活上都得到了老謝不少的指點和幫助,使我受益良多。比如,一個階段的報道要點,組織河北省鋼鐵企業(yè)報道戰(zhàn)役等等,工作出色表現(xiàn),記者站多次被評為先進記者站,老謝個人也多次被評為優(yōu)秀記者站長。
老謝在做《中國冶金報》記者期間,接地氣,腳板底下練硬功,踏遍燕趙大地的大小鋼廠、礦山,為鋼鐵人立傳,寫鋼鐵人的故事,宣傳工地生活,服務工人群眾,用心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謳歌改革開放輝煌成就。
老謝與編輯部同心協(xié)力在《中國冶金報》開辟征文協(xié)辦欄目,發(fā)現(xiàn)、宣傳、服務先進民營鋼企,深受歡迎。老謝先后被河北新金鋼鐵有限公司、河北龍鳳山鑄業(yè)有限公司、河北瀛都復合材料有限公司、常州市黑山燒結點火爐制造有限公司等授予“榮譽員工”稱號。
新聞職業(yè)的長期訓練與特殊經(jīng)歷,在同齡或之下年齡的報告文學作家中,似乎使他歷練成為《中國冶金報》能抓題材、能迅速出擊、作品出手快、不知疲倦的一位“捕魚快手”和“深度報道能手”,成就了老謝寫作個性和風格。所以,他每年寫的報道都比報社下達的指標幾乎翻番。因此,他先后被晉升為記者,主任記者。2019年中國記協(xié)為他授發(fā)資深記者榮譽證書和證章。
長期新聞素質的訓練和實踐,使老謝具有了對社會的關注度、敏感度,一旦進入文學創(chuàng)作,便有勝于一般作家的強項,比如采訪的專業(yè)、對題材的敏感、行動迅速的職業(yè)習慣等等。這些獨特的經(jīng)歷,為他成為一名作家提供了廣闊人文情懷和豐厚生活積淀。
風采之二、刻苦勤奮?筆耕不輟
老謝當作家的夢想,始于童年幼小心靈,50年來從未泯滅,反而茁壯成長。在經(jīng)歷了50多個春秋后,由“夢想、追夢、圓夢”三部曲,終于開花結果,他如愿成為知名實力派冶金作家,實現(xiàn)了他盼望多年的作家夢想。
從2000年開始,老謝開始偏重文學創(chuàng)作,在報告文學、散文、雜文的寫作上下功夫。
老謝認為,作品是作家立身之本、是作家真正的名片。一名真正的作家就要以豐厚的文學作品來贏得讀者。為此,他以刻苦勤奮精神,堅持筆耕不輟。
圓夢作家的路上,充滿著艱辛和苦澀。但老謝卻能專心致志,矢志不渝,持之以恒。他重新審視作家定位,以冶金行業(yè)服務為依托,在報紙副刊、期刊雜志上耕耘。二十多年的時間里,他為副刊撰寫散文、報告文學作品近50篇10萬余字,成為深耕《中國冶金報》副刊忠誠的園丁之一。并先后在《中華大地之光》《中國時代風采》《中國改革》《當代作家》等期刊撰寫了大量報告文學作品。
2000年,他采寫的報告文學獲中國作家協(xié)會、中國報業(yè)協(xié)會獎。他歷屆獲獎作品匯編入選《中華大地之光獲獎作品選》或《中華大地》期刊發(fā)表,全國發(fā)行,影響深遠。老謝被《中華大地之光》《中國時代風采》等期刊聘為特約編委,他十余次走進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參會,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2010年被中國散文學會、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新聞文化工作者”。
為了圓作家夢,老謝把業(yè)余時間都用在了提高文學修養(yǎng)和文學創(chuàng)作上。他時刻不忘閱讀欣賞名家佳作,學習名家的寫作技巧,從中汲取營養(yǎng)。所到之處,處處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他將文學的社會屬性、人性,融入筆端,深化對人性的挖掘,不斷增加作品的感染力。他在如何立意、組織語言、選材、塑造人物描寫及人物心理,描寫環(huán)境上下功夫。這種刻苦學習文學理論,勤奮實踐精神,對于一位步入古稀之年,酷愛文學,追求文化交流興趣的人來說,是非常艱難可貴的。但是老謝是一個例外。他為了實現(xiàn)當作家目標追求,有一種永不放棄永不言老的情懷,有一種頑強奮斗精神,有一種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意志力,有一種為了廣泛文化交流做貢獻的初心。所以,他竭盡全力向著文學之路的高峰不斷攀登著。
近20年,老謝筆耕不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先后出版了《難以磨滅的記憶》《走進紅松的故鄉(xiāng)》《絲路采風隨筆》《新時代風采》等文學作品13部著作,共計500余萬字。其中多部作品被國內(nèi)多家圖書館收藏,作品先后參加全國文化精英大獎賽,分別獲得“魯迅文學杯”“茅盾文學杯”獎。
風采之三、文化交流?任重道遠
老謝的作家之路,背后浸透著他的追求與擔當,更體現(xiàn)著他的一份堅守和責任。尤其對廣大文學愛好者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榜樣。
謝吉恒說:“在新時代,一定要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shù)淖骷?,為把中國文化傳播交流到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是一名作家的責任和擔當。
作為一名作家,多年來他始終將責任扛在肩上,他的作品充滿著家國情懷,讀來令人熱血沸騰。這些作品不僅謳歌了新時代,也盡到了一名新聞工作者和作家的職責。
多年來,老謝對為改革開放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貢獻的人,懷著崇敬的心,寫成一篇篇散文、報告文學,記載了企業(yè)家們奮斗的足跡,展現(xiàn)了企業(yè)的成長歷程,成為激勵人民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
老謝退休被報社續(xù)聘,退休后的老謝比之前還要繁忙,除了繼續(xù)為冶金報提供新聞稿件外,還要參加作家文化采風活動、撰寫文學作品,老謝對新聞人物的書寫和報告文學創(chuàng)造仍在繼續(xù)。他倡導發(fā)起了“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為主題的多種文化采風活動。帶領年輕作家和文學愛好者,先后到黑龍江、遼寧、內(nèi)蒙、寧夏、青海、河南、河北、江蘇、浙江、山東、山西、湖南、貴州、臺灣、廣西、北京、天津、上海等20個省市、自治區(qū)參加作家文化采風活動,為年輕人選擇采風角度,精心策劃題目,并親自撰寫完成了散文、報告文學、詩歌等近百篇文學力作,結集成《作家文化交流散記》40余萬字,預計年底出版發(fā)行。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傳播中華文化,為中華文化培根鑄魂,為傳播中國文化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老謝說:“我雖然退休了,我的筆永遠不會退休,我的目標,是義無反顧寫好鋼鐵人的故事,為鋼鐵人服務,牢記擔當和使命,驅使自己堅持常態(tài)化努力,產(chǎn)生滴水穿石的力量,用實際行動傳播中華燦爛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我會一直堅持寫下去,用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歌頌新時代、贊美新生活?!?/p>
這就是謝吉恒,一個有責任有擔當?shù)淖骷?。是他的文學個性化充分表達。
如今,老謝成為世界漢語作家協(xié)會會員,聘為世界漢語作家協(xié)會中外文化交流研究院終身榮譽院士,并授予漢語文化國際傳播大使。我向他祝賀的同時,著實為他高興。因為,一個人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就會充滿無限力量。
(作者系世界漢語作家協(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