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榮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羅亦農誕辰120周年。深切緬懷羅亦農這位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yè)作出杰出貢獻的革命先驅,對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知行合一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弘揚傳承烈士精神風范,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加快推進湖南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羅亦農為中國革命作出了杰出貢獻,英名永載中國共產黨史冊
羅亦農是五四時期勇立時代潮頭的青年先鋒。羅亦農啟蒙求學時代正是辛亥革命之后開始“覺醒”的年代,他對社會改革、教育救國的新思想、新文化感興趣,對外面不斷變化的世界充滿好奇和向往。羅亦農在湘潭益智學校讀書時,就開展了反對美籍校長、神父傳播“精神鴉片”的斗爭,組織同學參加反對袁世凱復辟的游行活動等;五四愛國運動爆發(fā),羅亦農邀同村青年袁篤實等赴長沙投身學生運動,積極參加國貨販賣團上街游行宣傳,在長沙船山學校平民半日學校接受新思想。在目睹湖南學生聯合會被武力解散的血淋淋事實之后,1919年下半年,羅亦農選擇只身奔赴五四運動后期的中心——上海接受運動的洗禮。在上海,他立志自給,在一個小報館當校對工人,利用這個機會大量閱讀《新青年》《勞動界》等進步書刊,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將自己的名字改為“羅覺”,即覺悟者。1920年春,18歲的羅亦農打聽到仰慕已久的陳獨秀的住址后,專程上門拜訪求教。陳獨秀多次接待過這位求上進的青年,并給予鼓勵和指導。在陳獨秀的介紹下,羅亦農兼任《東方雜志》編輯,并與袁篤實等人發(fā)起組織滬濱工讀互助團,后轉入上海外國語學社和華法教育會夜校學習。1920年8月,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后,羅亦農成為首批團員,并被推為首屆執(zhí)行委員。第二年5月,羅亦農等作為首批學員又被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派到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這是我黨最早有計劃出國培養(yǎng)的一批干部。
羅亦農是建黨初期身負組織重任的革命先驅。1921年8月,東方大學中國班旅俄中國青年共產團成立,羅亦農當選首任支部書記。是年冬,東方大學中國班建立中共組織,羅亦農由團員轉為黨員,并擔任中共旅莫組主席(后改為書記)?!奥斆鳌⒛芨?,遇事能夠抓住要害”的羅亦農,在中國學生培訓工作方面,他是領導者、組織者;在革命理論素養(yǎng)方面,他是好老師;在中共與共產國際和蘇共聯絡方面,他是橋梁與紐帶;在學生日常生活方面,他又是忠實的服務者。他在莫斯科工作學習3年多,擔任過第一、四期中共旅莫支部委員會書記,東大中國語言組書記,介紹過劉少奇、林偉民等一批同志或轉黨或入黨,擬定并帶頭執(zhí)行支部嚴格的訓練計劃,負責來俄中國同志的組織工作并兼任翻譯和講授唯物論,在工作中展現“很大的才干,很強的領導能力,很好的斗爭藝術”,是“能獨當一面”的“得力同志”。1925年5月,羅亦農受中央委派主持粵區(qū)黨校工作,中共四屆中央執(zhí)委第二次擴大會議閉幕后又受命主持北方區(qū)委黨校工作,23歲即出任中國共產黨最早開辦的黨校之一——中共北方區(qū)委黨校首任校長,為北方地區(qū)培養(yǎng)了一批急需的干部,為黨的早期干部培訓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
羅亦農是引領工人運動革命高潮的著名領袖。1925年,23歲的羅亦農認定“革命的暴風雨是不可能阻擋”的,回國后立即投身工人運動革命高潮。第二次勞動大會前后,他連續(xù)寫下《今年五一廣州之兩大盛舉》等重要文章,明確提出工人階級的革命領導者地位,工農聯合是革命成功和維持革命勝利的保障。大會結束后,他擔任中共中央廣東臨時委員會委員兼中共廣東區(qū)委宣傳部部長,在領導廣州聲援五卅運動斗爭和著名的省港大罷工中作出了重要貢獻。同年底,他赴任中共江浙區(qū)執(zhí)委書記兼中共上海區(qū)執(zhí)委會書記,來到在反動軍閥的殘酷鎮(zhèn)壓下產業(yè)工會遭受嚴重破壞、群眾運動受到嚴重摧殘的上海開展工作。面對嚴峻的考驗,他采取一系列措施,迅速恢復和擴大上海黨組織力量、大力加強工會建設、舉辦各基層黨團組織及工會負責人訓練班,顯著提高了上海工人階級的組織性、紀律性和政治覺悟,為迎接北伐戰(zhàn)爭時期工人運動發(fā)展最高峰的到來做了充分準備。他根據北伐軍在兩湖戰(zhàn)場取得決定性勝利的進展,果斷提出“上海地方非有一次民眾暴動不可”“要特別注意軍事工作”。1926年10月到1927年3月,上海工人在黨的領導下發(fā)動三次武裝起義,羅亦農是第一、二次武裝起義主要領導者,在第三次武裝起義中坐鎮(zhèn)總指揮部協(xié)調聯絡。他協(xié)助周恩來領導上海工人浴血奮戰(zhàn),取得第三次武裝起義的勝利,成立了黨領導下最早由民眾在大城市建立起來的革命政權——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羅亦農獲選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19位組成委員之一,并被周恩來譽為“上海暴動的創(chuàng)造者”。
羅亦農是將滿腔熱血獻給人民革命事業(yè)的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羅亦農在中共五大上當選中央委員,在八七緊急會議上當選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委員,在“十一月擴大會議”上當選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務委員。羅亦農很早就指出“我們黨要積極取得民眾革命領導的地位”“我們一定要有工人自己的武裝,不然,將來就有吃國民黨子彈的危險”。他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期間主持制訂并親自指揮執(zhí)行湖北省秋收暴動計劃,為后來鄂豫皖、湘鄂西等處的工農武裝割據和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打下重要基礎;他任中共中央長江局書記期間,一方面強化長江局各級黨組織建設,一方面從革命低潮的客觀實際出發(fā),根據河南、湖南、湖北等省具體情況分別做出“積極發(fā)展游擊戰(zhàn)爭”“特別注意領導農民的經濟斗爭”“長期地做準備工作,不應馬上暴動”等正確指示,為保存革命力量、避免重大損失作出了貢獻。他任中央組織局主任期間,參與黨的六大的籌備、與瞿秋白共同起草了提交黨的六大的黨綱草案大綱。由于叛徒告密,1928年4月15日,年僅26歲的羅亦農不幸被捕。在獄中,他忠貞不屈,大義凜然,使敵人“未能得到半點對他們有用的東西”。6日后,羅亦農在上海龍華英勇就義,成為最早為革命事業(yè)壯烈犧牲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一。他犧牲后,中共中央理論刊物《布爾塞維克》第一次以卷首語的形式發(fā)表哀悼文章,痛惜“中國無產階級失去了一位最熱烈的領袖,中國共產黨失去了一位最英勇的戰(zhàn)士”,號召“中國無產階級牢記他的領袖,將為他的領袖報仇!”。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要進一步弘揚羅亦農崇高的精神風范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進一步弘揚“中國共產黨全黨黨員之楷模”羅亦農同志的崇高風范,從他“熱烈的革命精神”中感悟精神偉力、汲取前行力量。
要進一步弘揚羅亦農同志畢生追求革命真理、探求救國救民道路的堅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羅亦農就是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的典范。他在中共旅莫支部大會上曾說:“我們來俄學習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為了學士、碩士的頭銜,以備歸國后為進身之階的,為的是來學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及訓練自己成為忠實死干、以革命為職業(yè)的共產主義者。”在大革命面臨失敗的時刻,他仍然堅守上海,鼓勵同志“繼續(xù)斗爭,勝利終是我們的”。在新的趕考路上,我們要像羅亦農那樣,用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金剛不壞之身”,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定不移地走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族復興之路。
要進一步弘揚羅亦農同志理論聯系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新情況、新問題的優(yōu)良學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永恒使命,任何時期、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優(yōu)良作風。羅亦農就是我黨堅守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新情況、新問題的典范。他指出“不估量客觀革命情形的現象,是黨中最危險甚至使黨無形地消滅的現象”,強調“研究工作要注重事實,同時要特別注重列寧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對具體事實的分析和處置”,“每個策略的決定是就當時當地的情形而決定”。羅亦農是探索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先行者之一,在對無產階級領導權、工農聯盟、黨的建設、統(tǒng)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土地革命的認識上都頗有建樹。比如,他主持旅莫支部討論形成的“十項提案”,對黨的四大明確提出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他很早就開始研究“工農運動”,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等。在新的趕考路上,我們要像羅亦農那樣,勇于結合新的實踐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善于用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努力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成果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自覺行動。
要進一步弘揚羅亦農同志知難而進、奮力開拓的擔當精神。敢于擔當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習近平總書記時常告誡黨員干部要“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羅亦農就是這樣敢于擔當的典范。無論黨把他派到哪里,他始終以高昂的熱情和求實的態(tài)度,克服困難,出色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旅莫期間,他在完成繁重學業(yè)的同時,擔負大量旅莫支部的組織工作,為從思想上、組織上建設黨的組織作出了重要貢獻。繁重的工作學習壓力之下,“他經常頭痛、吐血、疲勞”,卻依然帶病堅持奮斗。羅亦農任江浙區(qū)委書記后,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從加強黨的建設和骨干培養(yǎng)入手,深入發(fā)動群眾,恢復革命運動,迅速地扭轉了被動局面,為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組織發(fā)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像羅亦農那樣,敢于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難,自覺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努力書寫當代共產黨人的人生華章。
要進一步弘揚羅亦農同志始終心系勞苦大眾、樂于犧牲奉獻的高尚品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羅亦農就是“始終把為人民謀幸福當作自己的責任,立場堅定,愛憎分明,關心勞苦大眾的疾苦,同群眾共患難、心連心”的典范。他在《“五一”紀念與農民》一文中說:“誰也知道農民——尤其是貧苦的農民——所受的壓迫,比一切人都大。天災兵災匪災之外,還要加上政府的苛稅、地主的重租、債主的重利盤剝、劣紳的強迫敲詐等,……這些都是他們直接所感受的痛苦和壓迫?!彼麨楸沓跣模謱⒃_覺改名亦農,“就是可以為工人服務,也可以為農民服務”。為了踐行初心,他不顧體弱多病,不顧個人安危,忠心耿耿地為黨工作,為革命、為人民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一切。犧牲前,還用隱語寫下一封給黨中央的信,交代未竟工作,勉勵同志繼續(xù)奮斗。我們當代共產黨人要進一步弘揚羅亦農崇高的精神風范,恪守人民立場,堅守為民宗旨,永葆人民情懷,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奉獻自己的一切。
歷史畫卷于接續(xù)奮斗中鋪展,時代華章在履踐致遠中寫就。讓我們接過自羅亦農傳遞而來的精神火把,永葆“闖”的精神、“創(chuàng)”的勁頭、“干”的作風,在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zhàn)略定位和使命任務中展現擔當作為,為全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