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7日,我在云南賓川縣的一家路邊小飯館吃飯。門口一小樹,枝很細,葉片如柳眉低垂。上面結著十幾顆泡狀圓球,乳黃色,半透明,如網(wǎng)球大小。球面布滿發(fā)絲細的小釘,因此就名“釘頭果”。這是我從未見過的植物,不知該稱它是花還是樹,也不知這些個泡泡是花還是果。問主人原來是一印尼歸國華僑,此木原產熱帶之非洲。門前種此,是借物之奇,為飯館招攬客人。果然,食客多“見果下馬”,落座就餐。我出于好奇,便摘了一兩個干果帶回北京。又順寄新疆朋友,托其育種,第二年出苗,裝盆,托人經西安緩存半月,我去開會時帶回北京。已遍歷大半個中國,經多種氣候、海拔之催變、考驗。如此大空間的調度,真像太空飛船育種實驗了。苗在陽臺上生長,五月初正當我生日那天開花,可見有緣。花白色,分泌液滴,甜如蜜。秋天枝頭果然結有小燈球晃動照人。現(xiàn)已移到室外,鄭重贈送給園林隊。這大概是該品種北京引進之第一例,“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我突然想起蘇東坡嘆柳絮的《花非花》,作打油詩一首:
是花還是非花,也無人去管它。
秋陽高照,風過處,輕擺枝丫。
舉燈泡無數(shù),輕如氣球,圓似乒乓。
又薄如蟬翼,嵌百千細釘,密如麻。
問主人,原是為作一個招客的酒簾掛。
你看它垂手路旁,
引客回眸,聞香下馬。
那果兒,如燈盞引路,亮晶晶,
那葉兒,如柳眉低垂,羞答答。
不聲不張,自是惹停了多少車馬。
賓川在滇西北,屬大理州管轄,知道者不多。但它地處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帶,境內海拔有上下7000米的落差,立體氣候最適合生物多樣化,從黑龍江到海南島,從溫帶到熱帶,所有植物在它這里都能安家?;鼐┖?,我因這釘頭果一緣,順勢寫了一篇《秀色可餐在賓川》發(fā)在《人民日報》上,未想被好事者看中,入選了2019年的全國語文高考試題,無意中為該縣作了一個免費廣告??h里大喜,專門發(fā)文宣示全國,凡本年考生,一律可免費來賓川一游。
(摘自《天邊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