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娣
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主要來源于教師教育工作的成就,而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是教師教育工作的關(guān)鍵,更是教師體驗職業(yè)幸福感的有效途徑。鑒于此,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才能提高自己的職業(yè)幸福感。
一、執(zhí)著——癡心教育,終生不悔
教師只有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熱愛學生,才會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和崇高的使命感?!秲蓚€石匠的故事》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把做事看作無奈之舉、滿懷苦惱,結(jié)果會一事無成;如果用愉悅的心情做事,用滿懷的熱情去描繪未來,就會得到生活的饋贈。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使命,只有對所從事的事業(yè)充滿激情,對學生充滿愛心,才有可能會鍥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
二、勤奮——兢兢業(yè)業(yè),勤能補拙
勤勉不僅能給人提供生活的手段,還能給人提供生活價值,教師的工作更是如此。教師的勤奮必須有序、有明確目標、有恰當?shù)姆椒?、有堅強的毅力。有人認為,教師在為學生付出的同時就是要耗盡自己的青春與生命?!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無私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但我們終究不是“圣人”,也無法達到“絲方盡”的境界,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點亮學生心中明燈”的同時“照亮自己的前程”。
三、競賽——反復咀嚼,迸發(fā)激情
在教師之間舉行各種各樣的競賽活動,除了教師職稱評選之外,還有榮譽類的評選,如“教壇新秀”“教學能手”“骨干教師”等評選,有課堂教學類評選,如優(yōu)質(zhì)課、說課、課件、教學設計、論文等評選,還有“演講比賽”“技能大賽”等,這些都是提升教師個人能力的重要途徑。
教師不能放過任何參與教學競賽的活動,即便這個競賽活動在他人眼中微不足道,也要積極去爭取,因為這個過程就是教師專業(yè)化成長中質(zhì)的飛躍。我們都知道“態(tài)度比能力更重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逼著自己成長——專業(yè)能力的成長,如果我們把機會和契機當作成長的平臺,有機會抓住機會,沒機會創(chuàng)造機會,尤其是領(lǐng)導給我們的機會,我們要“捧著雙手去接”,這體現(xiàn)了我們的工作態(tài)度。反之,當領(lǐng)導第一次給你機會的時候你推辭了、敷衍了,可想而知往后你還會有機會嗎?
四、模仿——依瓢畫葫,整合內(nèi)化
根據(jù)條件反射理論我們知道,人在學習過程中最初的技能學習就是模仿。我們只要在模仿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恰當?shù)恼吓c改進,做到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就能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教師要模仿就要清楚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盡可能地了解所模仿對象的教育教學風格、特色,才能及時、準確地獲取所需模仿的內(nèi)容,做到“取其精華,為己所用”。有很多教師模仿魏書生老師對教育事件的處理方法,但是嘗試了一段時間后,普遍覺得不行,原因在于每個老師所面對的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學生的層次也不一樣。“不經(jīng)歷風雨何以見彩虹”,他人的成功我們?nèi)魏稳硕际菬o法模仿的,我們往往看到的都是人家光鮮亮麗的表面,而忽略了人家在背后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
五、實踐——摸索不斷,探求不已
教師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不斷地進行管理創(chuàng)新、學科創(chuàng)新和理論創(chuàng)新,在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獲得職業(yè)幸福感。同時更要不斷強化自己的教育理論,積極撰寫教育論文,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從而促進自己的專業(yè)化發(fā)展。當然有的老師會說不會寫論文,不會就要學,從模仿開始,從不會到會這是一個漫長而枯燥的過程,既然我們選擇了這甘為人梯的事業(yè)、選擇了這平凡的三尺講臺,也就是選擇了站在幕后為他人喝彩的平凡。
六、培訓——系統(tǒng)學習,整體提升
教師必須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出色的教學藝術(shù)、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在完成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有意識地給自己補給營養(yǎng)?!坝魅苏呦茸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地加強學習。
學習教育理論知識,提升自己的專業(yè)基礎。讀教育類書籍,增強自己的理論素養(yǎng),讀模仿教育教學操作類的書籍,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如魏書生老師的《班主任工作漫談》、李鎮(zhèn)西老師的《做最好的教師》等。
七、認真——抓好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zhì)量
教師要教好書,一要認真鉆研教材和課程標準,只有對教材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在組織課堂教學、選擇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學習等方面運用自如,才能夠在教育教學中做到得心應手;二要認真?zhèn)湔n,尤其是年輕教師,想要更快地成長,就應該備詳案,一絲不茍地去備課,并且積極參加教研活動;三要認真遵守教學常規(guī),特別要強調(diào)的是“上下課”必須起立、互相問好,這不僅僅是一種儀式,更是尊師重教的一種體現(xiàn),從另一方面來看也是提醒學生“上課了”,要集中精力認真聽講、認真學習;四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向40分鐘要質(zhì)量;五要抓好課堂管理,強化組織教學;六要堅持寫教育敘事,認真做科研。
寫論文、做科研,說起來好像很“高大上”,但真正做起來并不是那么困難,我們要做好教育敘事的記錄,記錄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使我們感動的瞬間或者有意義的教育事件,時間久了這些自然而然地就會成為撰寫論文的基本素材。教育無小事,處處皆教育,在我們的教育教學生涯中這樣的教育事件肯定不少。
八、師德——崇高的師德,學生的楷模
(一)重學習,修師德
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教育僅僅是因為“道德是教育的第一屬性”。
(二)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泵總€人身上都有閃光點,要虛心學習,不小瞧任何一個教師,尊重同行教師,在借鑒他人中不斷完善自己。
(三)木桶理論——補短板
學會發(fā)揮自己的長處,放大自己的優(yōu)點,無限放大,大到讓他人逐漸忽略你的短板,當然這是我們仰望星空而追求的目標,“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四)注重教師個人形象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教師這個團體,每個人都有不高興甚至傷心難過的時候,但是當我們走向講臺的那一刻,一定要收斂起自己所有的負面情緒,教師在課堂中臉上陰或者晴的表現(xiàn),會形成兩種截然相反的教學效果。努力改善課堂中師生的存在狀態(tài),才能提高師生的幸福指數(shù)。
(五)做好職業(yè)規(guī)劃,成就最好的自己
認真學習有關(guān)職稱的政策、文件,對照文件規(guī)定,珍惜每一個鍛煉和成長的機會,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成就最好的自己。從人生價值來說,職稱是對我們教學成績、教育能力及教師專業(yè)能力的肯定。
九、師愛——教育的源泉,行動的指南針
(一)師愛——教師的本能,也是教師的職責
日復一日地重復工作也許讓我們很煩躁,面對學生雞毛蒜皮的事情時會發(fā)脾氣,在一道題反復講解的時候會不耐煩,但千萬不能因為個人情緒變化而遷怒于學生,有時候我們可以裝作很生氣的樣子嚇唬嚇唬他們,但我們不可以真的生氣,因為無論怎么樣,他們畢竟只是個孩子。
(二)尊重——讓每個孩子有所發(fā)展
教書育人是個良心活,如果對每一個孩子我們都盡心盡力,讓他們在自己原來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無疑我們就做到了問心無愧。雖然我們都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很優(yōu)秀,但是成人與成才相比,成人更重要,最起碼讓他們“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成就最好的自己”。
(三)不做名師,做良師
我們都知道小學生對教師有多么的依賴和崇拜,在他們眼中教師就是無所不能的,為了不負這樣的“無所不能”,就更需要教師以高尚的教育情懷、寬闊的胸懷、多才多藝的謀略、熱情深厚的品質(zhì)塑造學生的人格,成為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十、集體——個人成長和發(fā)展的平臺
(一)善待單位,維護學校榮譽
曾看過一篇文章《善待你所在的單位》,感觸最深的是“沒有單位,你——什么也不是”學校是教師賴以生存的地方,是我們展示自我、實現(xiàn)自我人生價值的舞臺,它為我們搭建了成長和發(fā)展的平臺,只有學校更好,個人才會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才會擁有滿滿的職業(yè)歸屬感。
(二)助人者人恒助之,成全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幫助他人,不要擔心他們會超過自己,因為身邊的人越優(yōu)秀,我們自己的路才會走得更長遠。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會讓我們走得更穩(wěn)、更遠,因為一路有相同的故事、低頭有堅定的腳步、抬頭有清晰的遠方。
(三)與智者同行,與高人為伍,和積極的人共事,和幽默的人隨行
我們常說:“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碑斀裆鐣l(fā)展迅速,面對越來越多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社會壓力,每個人都生活得特別辛苦,這種時候我們就需要和積極、幽默的人在一起,因為積極、幽默的人眼中有光、心中有愛,擁有滿滿的幸福感;而和優(yōu)秀的人在一起,即便不成功也很快樂!
綜上所述,教師在專業(yè)成長的過程中要以反思為策略、以勤奮為基礎、以競賽為契機、以閱讀為輔助、以模仿為手段、以實踐為抓手、以科研為導向、以嘗試為機會、以興趣為動力、以培訓為途徑,在促進自己專業(yè)成長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數(shù),提升自己的職業(yè)幸福感。
參考文獻:
[1]朱貴,朱愛霞.如何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提升教師職業(yè)幸福感[J].中華少年,2018(1).
[2]劉文明.探索提升農(nóng)村中小學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途徑和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2).
[3]黃文華.對如何增強中小學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思考[A].第二屆世紀之星創(chuàng)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5.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21]GHB028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