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克波
東漢初年,河南潁陽有個“富二代”名叫祭遵,他從不吃喝玩樂,游戲人間,反而酷愛讀書,知書達理。最難能可貴的是,祭遵家里明明不差錢,卻十分節(jié)儉。
劉秀很賞識祭遵,登基后讓他當了軍隊的執(zhí)法官。一次,劉秀身邊的一個侍從喝醉酒,闖到軍營里鬧事,還殺了一個士兵。祭遵查明真相,決定把鬧事者處以死刑。有好心人勸道:“這個鬧事者是皇帝身邊的紅人,不看僧面看佛面,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斥責那家伙一頓,放了吧。得罪了皇帝,可不是鬧著玩兒的?!?/p>
祭遵斬釘截鐵地回答:“王子犯法,也應該和老百姓一樣接受懲罰。我作為軍隊的執(zhí)法官,遇到這種事,怎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行,我要殺一儆百!”他命令手下處決了罪犯。
劉秀聽說了這件事,氣得鼻子都要歪了:“這不明擺著不給我面子嗎?來人呀,先把祭遵抓進大牢關(guān)起來!”
關(guān)鍵時刻,有大臣勸諫劉秀:“嚴明軍令,本來就是皇上您的要求。如今祭遵不徇私情,執(zhí)法嚴明,盡忠職守,做得完全沒錯。這樣的好官您打著燈籠也難找?。 ?/p>
劉秀一拍腦門兒:“幸虧你提醒,我差點兒冤枉了祭遵。”最后,他不但沒有給祭遵降罪,反而給他升了官職。
祭遵一輩子生活儉樸,將皇帝的賞賜全部分給手下人。臨死前,他囑咐家人不要鋪張浪費,用牛車裝著自己的尸體和棺材,拉到洛陽,隨便埋了就行。
祭遵死后,劉秀哭得眼睛都腫了。甚至多年以后,劉秀對祭遵克己奉公的精神仍贊不絕口,十分懷念。
成語“克己奉公”比喻一個人對自己要求嚴格,一心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