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
名家引路
一
這是十幾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個春節(jié)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慶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個鄉(xiāng)村的鄉(xiāng)公所樓上。走上一段陰暗的窄窄的樓梯,進到一間有一張方桌和幾張竹凳、墻上裝著一架電話的屋子,再進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間,和外間只隔一幅布簾。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著一張條子,說是她臨時有事出去,叫我等著她。
……
我掀開簾子,看見一個小姑娘,只有八九歲光景,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發(fā)紫的嘴唇,頭發(fā)很短,穿一身很破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墻上的聽話器,看見我似乎吃了一驚,把手縮了回來。
——冰心《小橘燈》
●閱讀心得
《小橘燈》開篇看似是在交代環(huán)境,描述方桌、竹凳、墻上的電話等物件,但后文中小姑娘“登上竹凳想去摘墻上的聽話器”等行為均與這些物件有關聯(lián),這些物件的出現(xiàn),為后面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埋下了伏筆。
二
士兵們和中尉注意聽著,看看周圍的灌木叢,又望望道旁的白樺樹。他們突然發(fā)現(xiàn)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個孩子坐在河溝邊,耷拉著兩條腿。他光著頭,穿一件顏色跟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拿著一塊木頭,不知道正在削什么。
……
德國兵走進云杉林的時候,樹林深處突然發(fā)出一聲口哨響,像回聲一樣回答了孩子。孩子突然轉了個身,鉆進樹林深處,不見了。
……
第二天,孩子又穿著那件綠上衣,坐在河溝邊削什么東西,并且不時回過頭去,望望那幾條到村子去的道路,好像在等候誰似的。
——茨維爾卡《夜鶯之歌》
●閱讀心得
“小夜鶯”穿著一件顏色跟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這一描寫看似隨意,卻為下文“小夜鶯”鉆進樹林順利擺脫敵人的追擊埋下伏筆,也與結尾處“小夜鶯”繼續(xù)引誘敵人相呼應。
三
萬人體育館里,人們注視著場地當中那個鋪著地毯的圓形舞臺,燈光閃亮,報幕員輕盈地走到話筒前,“下面請看:戲熊?!?/p>
我五歲的兒子突然站了起來,圓睜著兩眼盯住演員出口處。一頭黑熊,腰里系著紅圍裙,右前爪挽個籃子,直立著一扭一擺地走了出來,那笨拙的丑態(tài)立刻引起人們一陣哄笑。
“媽媽,熊!”兒子嚷著,使勁推推我。
“是的,熊。”我奇怪兒子激動的神態(tài),動物園的熊他不是早見過了嗎?
“媽媽,”兒子仍是大聲地嚷嚷,“要是這只熊死了,不是有熊皮了嗎?”
……
我抹去眼淚,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孩子,阿婆已經去了,她再也不會回來了。你的熊皮手套她戴不到了!”
“那我昨天晚上怎么還夢到阿婆了呢?”兒子不相信地望著我。
——王周生《這不是一顆流星》
●閱讀心得
本文開頭寫“我”和孩子在體育館看戲熊,緊接著設置懸念:兒子見了熊為什么會如此激動呢?又為什么希望得到熊皮呢?這一部分敘述為故事的發(fā)展埋下了伏筆,吸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寫作借鑒
暗埋伏筆是一種寫作技巧,一般出現(xiàn)在文章的前半部分。謀篇布局時,在開篇為后文埋下線索或暗示,可以收到前設伏筆、后予照應的效果。如何運用這一方法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在人物描寫中暗埋伏筆。
伏筆出現(xiàn)在人物描寫中是比較常見的,這樣的安排能夠豐富人物形象,讓讀者對人物印象深刻。如《夜鶯之歌》《這不是一顆流星》的開篇,就分別在人物的肖像和語言描寫中埋下了伏筆,直至文章后半部分才讓讀者發(fā)現(xiàn)前文早已提及的線索。除了肖像和語言可以設置伏筆,還可以在人物的動作和心理等描寫中埋伏筆。
2.在物件出現(xiàn)時暗藏伏筆。
許多物件的出現(xiàn)一開始并不會引起讀者注意,但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讀者會發(fā)現(xiàn)原來每一件物品的出現(xiàn)都不是沒有緣由的,都會在后文起到重要作用,讓讀者不由得驚嘆作者的精妙安排。如《小桔燈》中,開篇部分出現(xiàn)的物件都與小姑娘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看似隨意的安排實則大有用意。這樣的伏筆能夠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恍然大悟之感。
3.在描寫環(huán)境時暗設伏筆。
環(huán)境描寫分為自然環(huán)境描寫和社會環(huán)境描寫,無論是哪一種,其本身就帶有暗示和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所以在環(huán)境描寫中埋伏筆是很常見的一種布局方法。如此布局,不僅能讓讀者獲得視覺上的享受,還能讓文章產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綜上所述,想讓作文開篇精彩,暗埋伏筆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運用該方法時,一定要注意前有所伏,后必要有所接應,讓情節(jié)的發(fā)展合情合理。
學生習作
藏起來的愛
◎周昱全
我的弟弟只有6歲,他愛賴床,愛亂扔東西,行動很是拖拉。
每周末,我都會幫弟弟打掃房間,他的書桌是最難整理的,你瞧:剪刀、膠布、玩具、書本……應有盡有,亂七八糟,媽媽曾笑稱那是“群英薈萃,蘿卜開會”。
又是周末,又該幫弟弟打掃房間了。一大早,我故意弄出很大的動靜,裹在被子里“鼾聲如雷”的他被我收拾桌子的聲音吵醒了。他頂著一頭亂發(fā),緩緩起身,揉了揉眼睛,用很委屈的表情看向我。我望著他睡不醒的樣子,心中疑惑:他昨晚干什么了?
為了滿足好奇心,第二天早上我又以打掃衛(wèi)生的名義來到了他的房間。我拿著掃帚在地上劃來劃去,眼睛卻不停地環(huán)顧四周,企圖發(fā)現(xiàn)一點蛛絲馬跡,可惜并無所獲。他的桌子上依舊雜亂無章,他本人正在蒙頭大睡,一切都很正常。我不禁有點擔心了,難道弟弟這兩天不舒服?我放下掃帚,找到媽媽,小聲地問:“媽媽,弟弟最近為什么那么嗜睡?”
“有嗎?可能是在長身體吧。”媽媽漫不經心地答?!昂昧撕昧耍烊コ栽顼埌?!等會兒我去掃地?!眿寢屆嗣业念^。
我撓著頭,抿著嘴,思來想去,總覺得有些奇怪。
夜深人靜,我悄悄從床上爬起來,打著赤腳,弓起背,偷偷來到弟弟的臥室門口。門沒有關緊,暖黃色的燈光從門縫里透出來,我透過門縫,看到他正在看一本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書。我隱約看到書上好像有些英文字母,突然想起他最近在練習英語口語,我恍然大悟。
第二天清早,我被弟弟吵醒了,他居然在我的床上蹦蹦跳跳。我一掀被子正欲訓斥他,卻見他從背后拿出一個精美的禮盒,興奮地說:“哥哥,生日快樂!”今天是我的生日?就連我自己也忘了!
媽媽笑著走進來:“弟弟照著書上的提示,一步一步完成的喲,你快看看是什么?!?/p>
我拆開禮盒,里面是一幅手工拼圖,上面的兩個小孩像極了我和弟弟。拼圖下面有一封粘滿了星星的彩色信件,信封上用彩筆歪歪扭扭地寫著“生日快樂”的英文。我猛然想起他昨晚翻的書……
我的眼睛漸漸酸澀,余光中,我瞥見弟弟的手指和手掌上還留著昨晚未洗干凈的彩筆墨水印,昨天還無精打采的他,今日已是神采奕奕。他看著我,眼睛里亮晶晶的。
雖然我的弟弟只是個6歲的小朋友,雖然他愛賴床,愛亂扔東西,但我知道,他很愛我。
【湖南長沙市怡雅中學】
點評
本文中的伏筆設置很巧妙,開篇寫弟弟這兩天總是一副睡不醒的樣子,讓人不由得心生好奇。接著,“我”去問媽媽原因,媽媽的回答“漫不經心”,暗示媽媽知道弟弟在悄悄為“我”準備禮物。開篇埋下的伏筆,后文都一一予以照應,使最后“我”的情感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