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從生龍活虎到無手無腳
1933年,朱彥夫出生在山東省沂源縣張家泉村一個貧窮的農(nóng)民家庭。10歲時,父親被日本兵活活打死,母親帶著兒女四處要飯。14歲那年, 他瞞著母親偷偷參加了華東野戰(zhàn)軍。此后,他隨著大部隊南征北戰(zhàn), 先后參加了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等上百次戰(zhàn)役、戰(zhàn)斗,多次負傷、立功。因為作戰(zhàn)勇敢,在解放上海的硝煙中,只有16歲的他火線入黨。
1950年,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部隊受命緊急入朝。12月初, 朱彥夫和所在連隊抵達長津湖地區(qū)。第二天上午,濃霧剛剛消散, 頭頂?shù)臄硻C就開始轟炸。炮彈密集, 整整落了兩個小時, 二五○高地瞬間成了一座火山。除了朱彥夫帶領6個戰(zhàn)友守著主陣地外,前沿陣地全部丟失。沒有眼淚,只有憤怒。美軍的步兵開始新一輪攻擊時,炮彈劈頭蓋臉地飛進陣地,朱彥夫和戰(zhàn)友們站在最高峰頑強堅守。黃昏時,炮聲終于停止,整個陣地安靜下來。環(huán)顧四周,朱彥夫發(fā)現(xiàn),只剩下他一個人了。美軍合圍過來。他們越來越近時, 朱彥夫猛然開火,直至打完彈夾里全部的子彈。一枚手榴彈落在眼前,朱彥夫被炸飛起來又重重摔下?!八酪膊荒茏龇敗!?朱彥夫向懸崖邊爬去。就在這時,一名美軍趕過來,狠狠地朝他的腹部刺了一刀。趁著最后的意識,他一閉眼,翻身滾下山溝。
再醒來時,已是93天后,朱彥夫在長春第三軍醫(yī)大學附屬醫(yī)院經(jīng)歷了47次手術。人,活過來了,只是,他成了一個“肉轱轆”:無手無腳,斷腿殘臂,身高只剩1.32米,左眼完全失明,右眼視力僅有0.3,體內(nèi)還有7塊彈片無法取出。從生龍活虎的戰(zhàn)士變成無手無腳的“廢物”,18歲的朱彥夫號啕大哭??尥炅?,他開始學著自立。上百次的練習,能自己吃飯了;上千遍的訓練,會安裝假肢了。兩個月后,他站起來了。
用二十五年,打贏鄉(xiāng)村“三大戰(zhàn)役”
在榮軍醫(yī)院, 作為特等傷殘軍人,朱彥夫有專人照顧,生活無憂。閑暇時,他認字、讀書,進步很快??墒莾赡旰?,他厭倦了這種生活:“一個大活人,學會了吃喝拉撒, 有什么可以炫耀和驕傲的?我要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不顧勸阻,朱彥夫執(zhí)意回到家鄉(xiāng)。家里只剩下多病的母親, 為了不讓母親擔心,他獨自住在一間小破屋里,自己苦練生活技能。
“我16歲入黨,是黨培養(yǎng)、教育了我,雖然我沒手沒腳,但有心有腦,哪能坐享清福?”脫貧先脫盲,朱彥夫說干就干。很快,他在家里辦起了一間圖書室。幾百冊書是用自己的傷殘撫恤金買的,書架是用母親的棺材板做的。為了讓母親同意,他不惜用絕食“威脅”。書架做好那天,他滿含愧疚地給母親磕了一個頭。
小院里熱鬧起來了。可是, 村里500多號人,絕大多數(shù)都是文盲。開始是幾個人讀,大伙兒聽。后來,成了朱彥夫一個人讀,聽眾越來越少。新鮮過后,圖書室被冷落了。朱彥夫苦苦思索著出路。聽說泰安有不少鄉(xiāng)下夜校,農(nóng)民可以白天干活,晚上學文化,他決定效仿。村干部非常支持。無論風雨, 無論寒暑,朱彥夫日日堅持。在泥水里摔過,在雪地里滾過,而換來的成績是,有100多人學會了寫信、看書、算賬,包括后來村里的會計, 都是夜校畢業(yè)的學員。只有23歲的朱彥夫, 讓鄉(xiāng)親們徹底信服了。
1957年,意氣風發(fā)的朱彥夫有了兩個新身份:女兒出生,他做了父親;因為能力出眾, 由全村8名黨員聯(lián)名推選,他擔任了村支部書記。考慮到他身體不方便,大伙兒都說,他在家里指揮就行。朱彥夫生氣了:“光蹲在家里指手畫腳能干好?我不當這種窩囊書記!”
拄起雙拐,朱彥夫走出家門,他用僅剩的右眼巡視著、規(guī)劃著。盤算好后,他先把目光盯在了幾道大溝上,可當他提出“溝上填土造地,溝下建起涵洞”的宏偉設想時, 大伙兒都面露難色?!安桓?,溝還會一年年荒下去;整起來,就是咱村的糧囤子。講困難,我這個殘廢都不怕,你們還怕啥?”朱彥夫的話,擲地有聲。村民們被鼓舞了,當年冬天,全村人開始熱火朝天地改造“趕牛溝”。
“趕牛溝”因地形陡峭,只有牛羊能走,故而得名。工程量巨大,困難重重,為了給大家鼓勁,朱彥夫每天第一個到工地。他讓會吹號的村民吹起軍號,在軍號聲中干活,每個人都不自覺地成了戰(zhàn)士,人心是從未有過的齊。“干部走在頭里,說話才管用?!笨恳浑p鐵腿,兩條殘臂,朱彥夫身先士卒。冬天過去了,春天過去了,祖祖輩輩荒著的“趕牛溝”變成了幾十畝平展的土地。
荒山變成了良田、果園,“治水”又提上日程?!皼]有水,翻不了身,必須找到水。”朱彥夫給自己下了死命令。他請來縣里的技術人員幫忙,帶領大家沒日沒夜地打井挖渠。盡管每一天都摔得鼻青臉腫,但他在睡夢中都是笑著的。
1978年,村里的電燈亮了,張家泉村成為全縣第一個通電的村子。而那期間出差的所有花費,全部來自朱彥夫自己的傷殘撫恤金。整山造地、打井引水、高山架電這“三大戰(zhàn)役”在朱彥夫的領導下,勝利了。原先想都不敢想的大工程,一個個實現(xiàn)了。
從零開始寫作,“再打一個二五0高地”
多年勞心勞力,朱彥夫患上了嚴重的心臟病。1982年,一場大病之后,49歲的他辭去村支書職務,在組織的安排下搬到縣城居住。在小院里養(yǎng)花種樹之余,他經(jīng)常受邀去作報告,講得最多的,仍然是長津湖戰(zhàn)役。
報告作多了, 逐漸有風言風語傳來。有說他是為了錢的,這純屬無稽之談,他可以置之不理;有說戰(zhàn)士們在戰(zhàn)場上拼命是傻子的,這他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無數(shù)個夜里,他夢到戰(zhàn)友,夢到連長、指導員,耳邊又響起指導員的臨終囑咐。他決定———寫書!
從此,朱彥夫“走火入魔”了。先從學習開始,理論書籍、小說名著,一遍遍通讀,反復研究寫作方法,琢磨人物刻畫。寫作進展極慢,每天至多只能寫出十幾個字。后來,朱彥夫又把鋼筆綁在右胳膊的斷臂上, 嘴、臂交替并用,這樣,每天能寫出上百個字。再后來熟練了,一天能寫500個字。兒女們看他寫得艱難,讓他口述,他們代筆。他卻說,那樣就少了思考空間,表達不出內(nèi)心的真實感情。就這樣,一個姿勢累了,他就再換一個姿勢,還美其名曰“銜筆跪書”“斷臂抱書”“綁筆腕書”。
1996年, 經(jīng)過多次修改,33萬字的長篇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正式出版,遲浩田將軍親筆題詞:“鐵骨揚正氣,熱血書春秋?!?這一年,他已經(jīng)63歲了。
1999年,24萬字的《男兒無悔》面世。兩部自傳體小說的出版引起極大反響, 朱彥夫被稱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俄羅斯《真理報》一位記者說:“這兩個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英雄人物的生平,似乎是平行地發(fā)展著,甚至‘中國的保爾更有過之?!?/p>
如今,89歲的朱彥夫依然按戰(zhàn)士的標準要求自己。家門不遠處就是一座軍營,每天清晨,軍號聲一響,他就準時起床。坐在輪椅上,他戲稱自己是“編外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