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歐盟出臺了《垃圾框架指令》。該指令第10(2)條規(guī)定了垃圾分類收集的一般要求,并要求各成員國在2015年之前至少建立紙張/紙板、金屬、塑料和玻璃的分類收集方式。指令第11(1)條規(guī)定,歐盟各成員國應采取措施,通過垃圾分類收集促進高質量的回收。
實踐顯示,歐盟各成員國履行義務的實際情況差異明顯。有些成員國實施分類收集動作緩慢,有些成員國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垃圾上門收集,并超額完成了《垃圾框架指令》的要求。
本文主要從生活垃圾的收集方式、收集種類、設施設置和收集頻率等方面,對28個歐洲國家(27個歐盟成員國和英國),尤其是其首都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情況進行了梳理。
(一)歐洲國家生活垃圾收集方式
在收集可回收物和生物垃圾方面,28個歐洲國家采用的收集方式差別較大,主要有上門收集、垃圾投放點投放、市政垃圾站投放三種方式。
1.上門收集
上門收集可分為上門分類收集和上門混合收集兩種方式。上門分類收集針對單一種類垃圾單獨收集。14個國家對紙張/紙板、生物垃圾進行單獨收集,7個國家對玻璃進行單獨收集,4個國家對塑料進行單獨收集,3個國家對金屬進行單獨收集。上門混合收集是指對2~4種垃圾進行混合收集。9個國家將金屬和塑料在同一個垃圾桶內(nèi)進行收集,5個國家在一個垃圾桶里同時收集三四種垃圾。
2.垃圾投放點投放
18個國家通過該方式收集玻璃(主要用于分類白色和彩色玻璃),10個國家通過該方式收集紙張/紙板,6個國家通過該方式主要收集塑料,其中有5個國家將塑料與金屬垃圾一起收集。瑞典使用單獨的垃圾桶收集塑料。3個國家在垃圾投放點單獨收集金屬垃圾。西班牙在垃圾投放點也收集生物垃圾。
3.市政垃圾站投放
作為額外的收集方式,其收集的垃圾種類與垃圾投放點相同。捷克、拉脫維亞通過該方式收集金屬。該方式是斯洛伐克收集金屬和生物垃圾的唯一方式。在波蘭,市政垃圾站非常罕見。其他國家則通過該方式收集所有種類的生活垃圾。
(二)歐洲國家首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
28個歐洲國家首都城市都有由市政、生產(chǎn)商或私營公司經(jīng)營的收集系統(tǒng)。其中,共有25個城市設有上門分類收集方式,16個城市設有上門混合收集方式,27個城市有至少一類垃圾的投放點,23個城市有至少一個市政垃圾站。為了符合《垃圾框架指令》規(guī)定的截止日期要求,許多城市于2015年之前建立了上門收集方式。這些城市在四種收集方式中進行選擇,以形成適合于干式可回收物和生物垃圾綜合收集方式的組合,詳見表1。
(一)紙張/紙板
18個國家通過上門收集方式收集(其中4個國家將紙張/紙板與其他兩三種可回收物混在一起),10個國家通過垃圾投放點收集。
(二)玻璃
18個國家通過垃圾投放點收集,10個國家通過上門收集方式收集,其中3個國家將玻璃與其他兩三種可回收物混合收集。
(三)塑料
18個國家通過上門收集方式收集,其中4個國家將塑料作為單一垃圾收集;其他10個國家采用上門混合收集,與一種(金屬)或者其他兩三種可回收物混合收集。6個國家通過垃圾投放點收集塑料,其中有5個國家將塑料和金屬在同一個垃圾桶內(nèi)收集。4個國家(捷克、芬蘭、愛沙尼亞、斯洛伐克)不將塑料進行分類收集。
(四)金屬
17個國家通過上門收集方式收集,其中3個國家分類收集金屬,9個國家收集金屬和塑料,5個國家將金屬與其他垃圾種類混合收集。8個國家通過垃圾投放點收集金屬,其中5個國家將金屬和塑料在同一個垃圾桶內(nèi)收集。3個國家(捷克、拉脫維亞、斯洛伐克)只在市政垃圾站收集金屬。
(五)生物垃圾
14個國家通過上門收集方式收集生物垃圾(包括食物垃圾),其中2個國家通過上門收集方式只收集園林垃圾。12個國家不將生物垃圾進行分類收集。
具體收集方式,詳見表2。
28個歐洲國家應用的上門收集設施配置各不相同,從1個垃圾箱(袋),只收集剩余垃圾,完全依賴于垃圾投放點系統(tǒng)收集可回收物和生物垃圾,到6個獨立的垃圾箱/袋(包括剩余垃圾垃圾箱),用于分類收集所有4種可回收的垃圾種類(紙張/紙板、玻璃、金屬、塑料)和生物垃圾。歐盟國家應用不同垃圾箱(袋)設置數(shù)量的收集設施具體情如下:
6個垃圾箱(袋)方式(剩余垃圾+5個垃圾箱/袋):這一方式應用于荷蘭(較大的城鎮(zhèn)),使用不同的垃圾箱(袋)分類收集4種可回收物和生物垃圾。
5個垃圾箱(袋)方式(剩余垃圾+4個垃圾箱/袋):盧森堡和斯洛文尼亞為玻璃、紙張/紙板、生物垃圾提供單獨的垃圾箱,并在1個混合的垃圾箱里收集金屬和塑料。
4個垃圾箱(袋)方式(剩余垃圾+3個垃圾箱/袋):10個國家應用了這個方式,都把紙張/紙板單獨放在一個垃圾箱里,剩下的2個垃圾箱用于分類收集或混合收集垃圾。例如,保加利亞、立陶宛、德國、比利時、意大利將金屬和塑料混合在同一個垃圾箱里,英國將玻璃、塑料、金屬混合在同一個垃圾箱中。
3個垃圾箱(袋)方式(剩余垃圾+2個垃圾箱/袋):5個國家應用了這一方式,其中一個垃圾箱用來收集紙張/紙板,某些國家將紙張/紙板與其他可回收物混合收集。另一個垃圾箱(袋)用于收集可回收物或生物垃圾。
2個垃圾箱(袋)方式(剩余垃圾+1個垃圾箱/袋):捷克、法國、羅馬尼亞、希臘和瑞典應用這種方式作為主要的收集方式,用于上門收集,并且依靠垃圾投放點方式收集其他種類的垃圾。
1個垃圾箱(袋)方式:5個國家(克羅地亞、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和波蘭)只對剩余垃圾進行上門收集,其他種類的垃圾都必須帶到垃圾投放點。西班牙和捷克等國家垃圾投放點的密度很高,基本上遍布每個角落。
28個歐洲國家首都城市組合應用不同的垃圾收集方式,以優(yōu)化目標垃圾種類的收集率,并按照每個城市的特殊性對垃圾收集方式進行調整(例如建筑密度)。表3描述了28個歐洲國家首都城市應用的收集方式、垃圾種類和收集頻率。
各個首都城市的收集頻率各不相同,但對于主要的垃圾種類,收集頻率基本是兩周一次。生物垃圾的收集往往更頻繁,許多城市在溫暖的季節(jié)里收集頻率更高。對于某些物質(如玻璃),收集往往會根據(jù)居民的需求進行。大多數(shù)城市為居民提供了針對不同目標物質的分類收集箱,也有彩色編碼的垃圾袋以供路邊收集。對可回收物、生物垃圾進行上門收集的城市,均采用了多種收集方式。
歐洲委員會于2015年通過生活垃圾產(chǎn)生量、剩余垃圾占比、分類收集率、玻璃收集率、紙張/紙板收集率、塑料收集率等13項指標,對28個歐洲國家首都城市進行對比。得出單項指標排前三名的城市及次數(shù)是:盧布爾雅那10次、赫爾辛基7次、塔林4次、都柏林4次、維也納4次。
分析上述五個表現(xiàn)最佳的首都城市發(fā)現(xiàn),盡管這些城市采用了不同的垃圾收集方案,并且經(jīng)歷了不同的發(fā)展速度,但這些城市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一是都有基于剩余垃圾的按量計費系統(tǒng),并資助其他種類的垃圾收集方式,市政當局政策、生產(chǎn)者責任延伸制或可回收物的自由市場機制以一種巧妙方式和諧地結合在一起。收費制度與市政規(guī)定相結合,制定最低收集標準,是生物垃圾收集成功的主要因素。
二是垃圾分類收集從紙張開始,然后發(fā)展到紙張/紙板、玻璃和金屬。最難處理的是生物垃圾的分類收集。
三是市政當局與居民溝通順暢,居民清楚可以放入垃圾桶的垃圾類型。普通民眾對垃圾管理很感興趣,參與熱情較高。
[1]European Commission, Assessment of Separate Collection Schemes in the 28 Capitals of the EU [R]. European Commission, 2015.
張斌(1980—),山東嘉祥人,北京市城市管理研究院、生活垃圾檢測分析與評價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國外生活垃圾管理方式與處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