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培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教學質量、打造優(yōu)質課堂成為教師最根本的教學目標,為此,教師開展一系列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廣大教師認可的模式之一,且應用于各個學科教學中。
素質教育是新課改的核心要義,根據社會發(fā)展需求培養(yǎng)全方位人才及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原有應試教育模式下,教師占據主導地位,一味“填鴨式”地教學,“唯成績論”的觀念已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應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已成為必然趨勢。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一門德育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比更注重情感性、體驗性和行動性,教學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明確學習動機與動力,增強體驗感和行動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
美國教育評論家埃里斯對合作學習給予很高的評價,他認為“合作學習如果不是當代最偉大的教學改革的話,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偉大的之一”。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與學生平等交流,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氛圍融洽,形成師生互動新模式。對于學生而言,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了更多交流、討論和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參與度明顯增強。在此過程中,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拓展、團結協(xié)作能力、個性化發(fā)展都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各方面特長和優(yōu)勢也得以發(fā)現(xiàn)和發(fā)揮,有利于學生正確評價自身價值,建立和健全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雖然小組合作學習較之其他教學和學習方式具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但實踐操作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化、走過場;小組合作學習內容不合理,目標不明確;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參與度不均……這需要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精細規(guī)劃、嚴密組織,抓好落實,務求實效,真正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作用。
二、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之準備
(一)科學分組
美國心理學家希爾伯曼的一項教育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的教學方式產生的教學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學生對所教內容的平均回憶率為:教師講授:5%,學生閱讀:10%,視聽并用:20%,教師演示:30%,學生討論:50%,學生實踐:70%,學生教別人:90%。從上述研究數據可以看出,學生間的學習、交流與討論的教學方式,學習效果最佳。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性的準備工作是科學的分組,只有夯實這一基礎,小組合作學習才能夠發(fā)揮最大的效能。分組時要求教師遵循兩個原則:一是組間同質原則,即組與組之間總體學習水平和能力基本均衡,這樣為組間公平競爭提供條件;二是組內異質原則,其是指教師要根據學生性格差異、男女生、生活環(huán)境、優(yōu)困生以及學習能力、態(tài)度等因素,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組內異質共存,優(yōu)勢互補,相互合作,共同進步。小組以4~8人為宜,成員太多,學生精力易分散,參與度降低;成員太少,有些合作學習內容流于表面,不易深入,同時組內學優(yōu)生能夠帶動學困生學習,學困生也不總是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能有更多機會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較為緊密,科學的分組才能實現(xiàn)教學任務與合作學習的有效結合。
(二)合理分工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些學生擅長的領域已經外展,而有的學生在某些方面的潛質還沒有激發(fā)出來,因此,教師要在科學分組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分工。如組織協(xié)調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擔任小組長,對小組合作學習整體進行把握;文筆好的學生可以撰寫小組的學習結論等文字性材料;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進行小組總結發(fā)言等。目的是讓每個學生的特長或潛質都有施展的空間,從而最大化地提高學習效率。當然,小組內的分工角色如加以固化,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因此可制定定期輪崗機制,讓每個學生體會不同的小組角色,這樣有助于學生的互動更為融洽,配合度更高。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的組織協(xié)調、溝通交流、團結協(xié)作等能力能夠得到鍛煉和挖掘,從而對自身產生積極的評價,這也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的所在。
三、小組合作學習組織策略之實施
(一)實施之課前預習
優(yōu)質的小組合作學習效果,是以問題為導向的課堂預習為基礎的,它既是整個學習的準備階段,也是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實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德育課程,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將相關知識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預習時,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和內容,明確學習任務,注重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以問題為導向,由淺入深,從簡到難,引導學生突破重難點,并利用小組合作學習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討論與強化,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與領會。
例如,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守護生命”課前預習時,教師可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結合生活實際,找找身邊和自身有哪些不愛惜身體、不珍視生命的行為。讓學生先自行討論,并說明對此類行為應當如何評價,我們應該如何愛惜身體、珍視生命。以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為引導,通過小組合作預習讓學生對課程的難點和重點形成初步認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則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循序漸進地進行解惑、答疑。圍繞這一課程主題,在本節(jié)課的預習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和熟悉一些自救常識,如遇到地震如何處理;遇到溺水的人,除了迅速撥打報警電話外,會不會實施心肺復蘇術;遇到火災時,如何脫離火場到安全地等待救援……這些一方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為豐富課堂教學打下基礎;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遇到突發(fā)事件的應變能力,同時可提升學生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實施之課堂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互動交流、討論和復習的環(huán)節(jié),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給予學生自主發(fā)揮空間,讓小組成員自我表達、自行討論分析,教師只起輔助作用,在適當的時候予以指導或點撥,推動學生進行頭腦風暴。
例如,初中道德與法治“公民的權利”一節(jié),教學的難點在于公民怎樣行使權利和行使權利的界限,即“法無規(guī)定即可為,還是法無規(guī)定不可為”,這時教師可舉幾個例子讓學生分別討論。如廣場舞大媽擾民、裝修時砸壞鄰居的房屋以及面對他人施暴等自己是否可以正當防衛(wèi),正當防衛(wèi)的限度是怎樣的,等等。針對這樣的事件,可以讓學生從樸素的公民權利觀出發(fā),多個維度展開討論分析,綜合考量公民的權利有哪些,如何正確行使以及權利,受到侵害時應當如何維權。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后,可作出書面或口頭的分析報告,在班級進行展示。教師通過引入實際案例加入小組合作學習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與領會,提升合作學習效果。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雖然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但知識點的表述相對晦澀,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先期需要教師教會學生思維導圖制作的原理和方式,后期即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進行相關知識思維導圖的制作和完善。
(三)實施之課后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后學習教學策略實施的關鍵點,筆者認為包括兩種:一是課堂教學內容的延伸;二是強化復習。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根本目標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與基本的法律意識,這是一個長期、復雜、潛移默化的過程,若單純依靠課堂教學會降低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結合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特點,將教學內容與社會事、身邊事和家中事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在課后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延伸,如可以小組為活動單位開展一定的實踐活動。
例如,學習“我國的國家機構”之后,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框架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深入所在區(qū)域的人大、政府、法院、檢察院等部門進行現(xiàn)場參觀學習,把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讓抽象、死板的課本內容活起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需背誦的內容較多,很多初中生不愿意背誦,在課后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可安排一些復習、背誦、記憶任務,讓小組成員互相監(jiān)督復習過程,互相檢測復習效果,善于背誦記憶的學生還可以將好的記憶的竅門或方法分享給同組成員,帶動其他學生的共同進步。
四、教學組織策略之評價
激勵是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必要手段,這需要科學、合理的評價作為前提。教師可在小組間開展競爭活動,對于每個小組合作學習內容的完成質量、時間、參與度、記憶效果等方面形成量化評價標準,在每一課時專題結束時,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并針對評價結果進行分層獎勵,如評價分數最高的小組可以免除這一課時的課后作業(yè),排在第二名的小組可以課后作業(yè)減半等。依此類推,從而在小組間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活躍局面,從小組層面來講,每個成員都與小組評價結果息息相關,可增強其責任感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督促其自主學習。對于學生個體而言,教師同樣可以采取量化標準進行評價,評價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學習成績、自主學習能力、任務完成、能力拓展、協(xié)作意識等方面。此外,科學、客觀的評價體系能夠讓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個體的亮點,挖掘學生潛質并給予鼓勵,摒棄“唯成績論”的錯誤觀念,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動態(tài)化的評價體系也有助于正確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發(fā)揮其診斷、反饋、導向和激勵的功能,便于教師調整小組合作學習策略。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也能為培養(yǎng)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打下堅實基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有助于該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有助于學生將所學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促進學生個體及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