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兢
“美人魚”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個不滅的美麗文化符號,在世界各地的不同版本中,人魚的體態(tài)特征都是上身為人、下身為魚。
18世紀的美人魚版畫。
海妖塞壬是古希臘神話中最早的“美人魚”,能用妖艷的聲音魅惑來往的水手。
儒艮因胎生哺乳,喂奶時會用前肢擁抱幼崽,被人類看作是現(xiàn)實中美人魚的“原型”。
今年,儒艮被宣布在中國“功能性滅絕”,引發(fā)一片惋惜之聲。然而儒艮真的就是我們念茲在茲的“美人魚”嗎?套用語言學大師索緒爾的理論,“儒艮”只是“能指”,并不是“美人魚”的“所指”。儒艮,只是美人魚這種“幻獸”數(shù)千年來歷經(jīng)人們的想象、描述、書寫與演繹之后,找到的一種現(xiàn)實中的“原型”。
其實“美人魚”并無定名,從古至今她就存在多種“能指”。她首先存在于神話與傳說,也散見各種史籍與筆記。最早的“美人魚”應屬古希臘神話中的“塞壬”(siren)的一種,這是一個能發(fā)女聲的海妖,用妖艷的聲音魅惑來往的水手。塞壬長期盤踞在愛琴海海域,不知迷住了多少神魂顛倒的水手,差點讓遠航10年的奧德賽葬身魚腹。塞壬,后來也成為英文里“警報器”的同義詞。
美人魚在西方古典神話里的成型生物是“涅瑞伊得”(Nereid),常常以多數(shù)現(xiàn)身,因為她們是海神涅柔斯(Nereus)與大洋之神俄刻阿諾斯(Oceanus)之女——海洋女神多麗絲(Doris)的50到100個女兒?!逗神R史詩》里第一次記載了她們的行蹤,其中知名的安菲特里忒(Amphitrite)嫁給了海神波塞冬。古羅馬博物學家老普林尼也在《自然志》里一本正經(jīng)地記述了這種美人魚,說她們“全身長滿了粗糙的鱗片,即便在上半身的人身也是如此,人們可以在特定的幾個海岸見到她們”。海洋女神的女兒們又生出無數(shù)的美人魚,她們每每瀕臨死亡的時候都會發(fā)出哀怨的哭聲,甚至有羅馬士兵號稱在高盧海岸見過這些人魚。
斯堪的納維亞與凱爾特神話里也有人魚的傳說,丹麥人在18世紀描述過格陵蘭島的一種美人魚“瑪格雅”(Margya):“她中間以上的身體及面容都像一個女人,長著一張寬臉,留著一頭黑發(fā),還有一對乳房,但手掌與手臂之間連著蹼一樣的皮膚,中間以下的身體是魚尾與魚鰭?!碧K格蘭蓋爾語里的“麥丁·瑪拉”(Maighdeann Mhara)意為“海之少女”,體貌特征與瑪格雅類似,但要更為美貌,接近海中女神的形象。
中國史籍《博物志》里記載了一種“鮫人”,所謂“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司馬遷也在《史記》里記載秦始皇陵用了“人魚膏”做長明燈,也就是鮫人眼淚凝結成的珍珠?!磅o人”在中國史籍里的形象比較統(tǒng)一,“眼能泣珠”是各種版本的共同記述。李商隱也把鮫人寫進了那首《錦瑟》:“滄海月明珠有淚”。不過,中國古人缺少對鮫人外貌體態(tài)的描寫,也沒有多少描繪其形象的畫作傳世。
但無論“美人魚”有多少種版本,世界各地各民族對其的指稱依然高度統(tǒng)一:一種上身為人、下身為魚的有尾雌性生物,綜合了人與魚的體態(tài)特征,除了幾個“丑版本”以外,她們都容貌姣好,長發(fā)垂肩,體態(tài)婀娜,下半身呈魚尾狀,身上也會長出鱗片,長期在水中生活,但偶爾浮出水面與人類接觸。美人魚還有一些“亞種”,比如星巴克商標上的那個“雙尾美人魚”(melusine),還有出鏡率并不高的“男人魚”(merman)。如果算上各種版本的美人魚,那么她或他亦神亦妖,或美或丑,并未成為統(tǒng)一的符號。
真正讓美人魚成為全球皆知的文化符號,讓“美人魚”(mermaid)成為“人魚家族”統(tǒng)一符號的作品,還是要數(shù)安徒生的童話《美人魚》(又名《海的女兒》)。安徒生描繪了一個曲折動人而又意味深刻的故事:小美人魚是海王的女兒,15歲才能浮上海面觀察人類。美人魚第一次浮出海面就遇見了一見鐘情的王子,還救了這名王子的命,但因為誤會未能與王子結為眷屬。人魚的壽命本來是300歲,但人魚并沒有人一樣的靈魂,死后會化為泡沫。選擇喝下女巫藥水從人魚變成人,美人魚已經(jīng)付出了變啞與疼痛的代價,但如果不能與王子結婚,她仍然會在王子與他人結婚后的第二天,像人魚一樣化為泡沫。最后小美人魚放棄了“殺死王子,重新變?yōu)槿唆~”的選擇,甘愿化作海上的泡沫。
在不少中譯本版本里,故事到這里也就結束了,好像砍掉了美人魚的尾巴。但原文剩下的一段顯示,安徒生絕不僅僅滿足于寫一個為了愛情獻身的傻姑娘故事,他在描繪一個為了獲得靈魂不朽而甘愿付出一切的女性形象,小美人魚雖然沒有得到王子的愛情,但卻收獲了不滅的靈魂。她并沒有像世世代代的人魚一樣化為泡沫,而是成為了人類世界里的天使。小美人魚從一開始就不甘心做一條雖然長壽但卻沒有靈魂的水生生物,而是渴望像真正的人一樣獲得靈魂與愛情。她沒有得到愛情,卻愿意不改初心爭取靈魂。一開始她只能以嫁給王子的方法獲得人的靈魂,最終她憑借勇敢與善良得到了這一切。
安徒生為美人魚注入了真正的人性,她從此獲得了有感情有思想、為了理想不惜獻身的人格形象。美人魚不再只是不甚知名的古希臘諸神,也不是各路傳說里干巴巴的奇聞軼事,而是從神話傳說搖身一變成為童話經(jīng)典,形象從亦神亦妖轉(zhuǎn)變?yōu)檎嬲娜?,如童話所說“獲得了與人一樣不朽的靈魂”。安徒生童話出世以來的100多年,“美人魚”這個人物角色在流行文化里井噴,在各類影視作品里大放異彩,各大文化圈里都有對美人魚故事的改編與演繹。美人魚還衍生出更多的文化符號,除了星巴克借用的雙尾美人魚之外,美人魚還有一個“近親”,那就是新加坡的國家標志——魚尾獅(merlion)。今年,正好是魚尾獅雕塑初次現(xiàn)身新加坡50周年。而在安徒生的祖國丹麥,小美人魚早已是哥本哈根乃至丹麥的象征。
與文學世界中的“經(jīng)典化”幾乎同步的是,“美人魚”在近代以來成了一個生物學課題。大航海與工業(yè)革命無限擴大了人類的認知半徑,各路探險家都憑借新的科學工具搜尋他們想象中的“美人魚”實體。與古典時代虛無縹緲的傳聞不同,近代人魚探尋者更希望留下準確、清晰的文字影像記錄,甚至是“美人魚”的實體。17世紀中葉成立的英國皇家學會在最初的一段時間里幾乎不間歇地研究包括人魚在內(nèi)的各種奇怪生物,18世紀西方世界的聰明人物幾乎都在航海探險的時候注意有沒有人魚的蹤跡。美國國父兼科學家本杰明·富蘭克林就曾在1736年一本正經(jīng)地發(fā)表文章說他在百慕大海域見到了一種酷似人魚的“海怪”。瑞典博物學家卡爾·林奈畢生致力于生物分類,他也對發(fā)現(xiàn)人魚非常憧憬。啟蒙時代的科學家試圖以他們剛剛習得的理性精神與求知熱忱,證實或者證偽古代神話傳說里的各種奇跡。
儒艮就是人類好不容易找到的“真美人魚”,是近代以來諸多“目擊事件”的原型。儒艮是“海牛目”(order sirenia)的一種,海牛目的英文詞根正是源于古希臘傳說里的海妖塞壬,正好揭示了儒艮與“美人魚”在辭源學上的聯(lián)系。儒艮是海生哺乳動物,且是完全水生的動物。它身上帶有體毛,用肺呼吸,有皮下脂肪,而且是胎生哺乳。在海岸、在大洋,游客與水手透過朦朧的霧氣,可以看到若往若還的儒艮浮出水面,在光線與水氣的折射配合下,看上去往往酷似真正的人身魚尾生物。它們是從陸地走向海洋的人類遠親,還是安徒生筆下向往人類生活的海生生物?
但儒艮的照片已經(jīng)不足以吊動公眾的胃口。為了印證他們看到的“人魚”,各路野心家從全球各地帶回來了處心積慮“制作”的標本,這股浪潮在19世紀吹得最盛。歐洲殖民者全球布武的同時,世界各地的珍奇動植物乃至人類(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亞的“大腳人”)都成為人人爭觀的異域“藏品”。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魚標本”要數(shù)“斐濟人魚”,還在19世紀上半葉轟動歐美一時。所謂的“斐濟人魚”據(jù)說是一群水手于1822年從加爾各答買來,送到了波士頓與紐約。美國人巴納姆多年從事馬戲團行業(yè),又在紐約開設了專門展陳怪奇生物的“美國博物館”,這件“斐濟人魚”就是1843年他推出的“明星藏品”,一時間唬住如山如海的人前來參觀,巴納姆也大賺一筆。但據(jù)后來的解密,這只“斐濟人魚”乃是“狒狒的頭部加上猩猩的上半身,再加上一條大魚的下半身拼接而成的”。
“珍妮·漢尼弗”是一種人造的“奇獸”工藝品。
曾在哈佛大學皮博迪考古與民族學博物館展出的“斐濟人魚”標本。
新加坡的國家標志魚尾獅。
這種類似的拼接物又被稱為“珍妮·漢尼弗”(Jenny Haniver),指一種人造的“奇獸”工藝品。珍妮·漢尼弗有著悠久的歷史,其騙局一直要到科學昌明的19世紀下半葉才逐漸消散。盡管如此,珍妮·漢尼弗今天仍然以工藝品的形式繼續(xù)存留下來,因為人類的想象不可能完全為科學所支配。
如果說19世紀以前的科學家還饒有興致地探討人魚是否真實存在,那么當代科學家就大多以戲謔乃至惡作劇的態(tài)度“研究”人魚了。1990年,華盛頓大學榮休教授、海洋學家卡爾·班塞堂而皇之地發(fā)表了一篇“論文”,討論“人魚”在海洋哺乳動物里的種屬分類與習狀特性,這當然是一出事先謀劃的搞笑惡作劇,但文章既然發(fā)表在科學期刊上,不少看重影響因子的好奇者就拿著這篇文章作為論據(jù),談論人魚身上的“恒溫性、進化不當、生育特點”。
其實就生物進化論而言,有學者認為“美人魚”的傳說也在隱約之間透露出古人的樸素進化論知識,也即人類或許是由其他動物進化而來的,只不過尚有進化未全的動物仍然生活在水中。就像率先將人與猴子劃為同類的卡爾·林奈所說,美人魚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沒準能揭秘人類的真正起源。盡管在漫長的生物進化史里,水生生物變成兩棲動物的過程中并沒有人魚這一環(huán),“下?!钡牟溉閯游锢镆膊]有智人的近親。
智人與其他動物的相同與相異、連續(xù)與斷裂之處,早在進化論出現(xiàn)幾千年前就已經(jīng)成為全球各地人類好奇心與想象力的母題。為什么有些動物和人類如此之像?為什么有些又完全不像?這其中的神秘、巧合、古怪之處,從來就是人類文學、哲學、科學的一大靈感來源。為此人類想象出了許多不存在的生物,甚至動手“制作”了不少人類認為“應該存在”的生物。這些虛構生物組成了一個亦真亦幻、若隱若現(xiàn)的世界,至今對我們產(chǎn)生莫大的影響,型塑我們的認知,指導我們的行為。它們可能會讓海洋變得瑰麗多姿,讓天空變得絢爛奪目,給萬物涂染上生命的色彩,注入生命的氣息,慰藉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智人。
美人魚究竟何時真正現(xiàn)身?或者說,美人魚何時重現(xiàn)中國?借用沈從文的話說,“也許永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因為人類的想象王國是美人魚永遠的家。
(責編: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