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雄杞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勞動教育有淡化和弱化的趨勢,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勞動教育。具體實踐中我校是從五個方面入手,抓好“五個結合”,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一、結合勞動課,上好勞動課,構建正面的勞動教育課程
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小學每周都應該安排1節(jié)以上的勞動課。上好勞動課是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勞動教育的主要途徑。根據(jù)當前缺少勞動教材的實際,結合學校實際,我校組建了專門的課題組,進行題為“創(chuàng)新校本特色勞動教育課程的研究與探索”的課題研究,編寫了《梅縣區(qū)新城中心小學勞動教育課程指南》(試驗版),作為校本試驗教材供試驗班級使用。校本教材每個年級安排4課時,試圖從學生自我服務、家務勞動、班務勞動、公益服務性勞動等不同層次入手,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在此基礎上,課題組老師還在各自實驗班運用自編的校本教材上好勞動課,成效顯著。如課題組老師運用自編的校本教材上了一節(jié)《釘紐扣》全校公開課,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動手操作學會釘紐扣這一家務勞動的步驟、方法和技能,達到了預期目的。
二、結合班集體、少先隊活動,實施勞動教育,構建勞動教育活動課程
班集體活動、少先隊活動是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比如結合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jié),我校少先隊開展了勞動技能大賽。每個班推薦男女生各2人進行接力比賽,項目有扎頭發(fā)、系鞋帶、剝玉米、包餃子等適合小學生的簡單勞動。這樣就把少先隊活動、班級活動、勞動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勞動的快樂,培養(yǎng)了勞動技能與習慣。結合學校所處的城區(qū)當前正在開展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活動的實際,還可以結合班、隊活動開展植樹造林美化綠化環(huán)境、維持維護交通秩序、垃圾分類宣傳、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打掃衛(wèi)生清除衛(wèi)生死角等志愿活動。這些富于時代感的活動,形式新穎、內容新鮮,很吸引學生,能收到很好的勞動教育效果。
三、結合學科教學,有效滲透勞動教育,構建具有學科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
勞動教育還可以與學科教學結合,充分發(fā)掘學科教材中蘊含的勞動教育因素,有效滲透勞動教育,讓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接受勞動教育。比如,在進行二年級語文《一封信》的教學時,引導學生抓住兩封信對待“臺燈壞了”這件事的不同做法進行勞動教育。課文中講到露西說“家里的臺燈壞了,我們修不好”,教者可以告訴孩子們要在生活中學會動手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幫助家長,不然遇到困難會束手無策;當媽媽告訴露西,“找到螺絲刀,我們就能自己修臺燈了”,讓學生懂得,遇到困難可以想辦法動手解決,自己勞動得到快樂,身邊的人也會快樂。
四、結合民俗節(jié)日活動,開展勞動實踐教育,構建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
我國歷史悠久,是個多民族國家,民俗節(jié)日活動豐富多彩,內涵深刻,我們客家地區(qū)又有自己的特色。結合民俗節(jié)日活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可以構建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比如課題組結合端午節(jié)賽龍舟吃粽子等民俗活動,組織學生學做端午粽子,事先準備好粽葉、糯米、細線等做粽子的材料,在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學生受到屈原愛國主義精神熏陶的基礎上,組織學生現(xiàn)場跟老師一起包粽子,蒸粽子,吃粽子,學生通過自己親自動手做端午粽子,品嘗端午粽子,充分體驗到勞動的快樂,享受勞動成果的快樂,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勞動的感情。
五、結合家庭教育,將勞動教育延伸到家庭,構建家校結合的勞動教育實踐課程
對于勞動教育來說,家庭是一個重要的綜合實踐基地。首先要幫助家長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qū)。教師應當通過家長會、班級微信群、短消息等渠道告訴家長,在家庭里也要進行必要的勞動教育,要求兒童學會掃地擦地、洗碗,整理房間、洗小件衣服等簡單勞動,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高了家長的思想認識,就能讓家長配合,將勞動教育延伸到家庭。其次,班主任要布置一些簡單的力所能及的勞動任務,推動學生在家參加勞動。比如低年級要求兒童學會自己穿衣服、疊被子、整理自己的房間等自我服務勞動,中年級要求學會洗刷碗筷、拖地等家務勞動,高年級要求參加植樹、掃街等志愿勞動活動,學會公益性勞動。更重要的是,結合家庭教育可以讓學生參加適度的生產(chǎn)勞動,讓學生參與體驗真正意義上的勞動。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