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
劉麗華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yǎng)老已經成為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焦點。這不是花錢就可以解決的簡單問題,而是需要更細致入微、更廣泛覆蓋的服務。劉麗華便是養(yǎng)老服務行業(yè)中的一員,她真誠服務每位老人,成為老人們的貼心“小棉襖”。
劉麗華原先是某保險公司的部門經理,每天帶團隊做業(yè)務,忙得焦頭爛額。她顧不上照顧父母,偶爾買些東西給父母送去,也來不及和父母多說幾句話。直到父母突然離世,她才幡然醒悟:“我每天這么忙到底是為了什么?連為父母盡孝都沒做到。”對父母的虧欠成了劉麗華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2019年1月,一個偶然的機會,劉麗華收到一本宣傳冊,上面有小江家護招聘兼職護理員的信息。“上門為老人服務?這不是給我彌補的機會嗎?”劉麗華頓時對這個行業(yè)產生好奇,她想把對父母的虧欠彌補到其他需要照顧的老人身上。
劉麗華馬上到小江家護線下服務公司應聘,經過系列培訓后成為小江家護的第一批護理員。她挨家挨戶宣傳介紹小江家護所能提供的服務,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老人是需要幫助的,愿意接受服務,但也有一部分人質疑她的做法:“哪有這么好的事?肯定是騙老人的錢!”劉麗華不爭辯,一邊宣傳,一邊服務。她懷著愛心、孝心、責任心,認真地對待這份工作,也漸漸地更加認可這種養(yǎng)老服務模式。
據相關部門統(tǒng)計,在南京市江寧區(qū),98%的老人選擇居家養(yǎng)老,而住在該區(qū)丘陵地帶農村社區(qū)的老人則占了40%。遇到吃飯難、就醫(yī)難、護理難,老人應該找誰、怎么支付、遇到糾紛如何處理……“人多、戶散、需增”是江寧區(qū)開展居家養(yǎng)老的現(xiàn)狀和困難所在。
小江家護是由江寧區(qū)民政部門打造的居家上門服務品牌。政府購買居家上門照護服務實行統(tǒng)一備案、統(tǒng)一服裝、統(tǒng)一護理包、統(tǒng)一服務流程等標準化管理。小江家護已開發(fā)出一套“全能家護”體系,助學、助醫(yī)、助行、助餐、助購等四十二個基礎服務包,幾乎涵蓋了日常照料老人的所有內容。
幾個月后,劉麗華決定辭掉保險公司的工作,全心全意投入養(yǎng)老服務當中。
理發(fā)是劉麗華的拿手絕活,老人們都說她剪的頭發(fā)跟理發(fā)店剪的一樣,不僅技術好,還特別時髦?!袄先穗m然年紀大了,但同樣愛美!”劉麗華非常了解老人的心理。之前,她被派去接管一個新小區(qū)時,遇上了麻煩,那里的老人只認過去為他們服務的老護理員,不接受她這個新人,后來劉麗華靠理發(fā)的本事慢慢打動了老人們的心。
理發(fā)是劉麗華的敲門磚,也是老人們的剛需?!敖裉旖o我剪頭發(fā)嗎?”96歲的謝龍英每次都主動問劉麗華。劉麗華來到謝龍英家時,一邊和她熟絡地寒暄,一邊拿出指甲鉗給她剪腳趾甲。剪腳趾甲是件小事,但對耄耋老人來說卻很困難。謝龍英小腦萎縮,心臟也不好,走幾步路就喘氣,還隨時會摔倒,一刻都離不開人。在劉麗華上門之前,每次理發(fā),謝龍英64歲的女兒趙正華都要喊機動三輪車到樓下,攙扶老人從三樓下來,送去理發(fā)店,理完發(fā)再接回來。
“自從你上門服務后就省了很多麻煩,同時還要感謝你救了我媽的命!”每次劉麗華上門,趙正華都會滿懷感激。原來,2021年4月的一天,劉麗華正在給謝龍英理發(fā)時,她的頭突然耷拉下來,整個人從椅子上往下滑。劉麗華一把抱住謝龍英,大喊道:“不好,阿姨不行了,快來幫忙……”聽到呼救聲奔來的趙正華嚇傻了,在劉麗華的提醒下,她趕緊給母親喂了急救藥,才沒有造成大礙。
劉麗華的服務項目不僅包括理發(fā)修甲、買菜做飯、家庭保潔基礎服務,老人還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靈活選擇需要的助餐、助浴、助醫(yī)等日常生活照料項目。劉麗華在服務中體會到,家務活是一個大項,需求更是五花八門。有的老人需要護理員幫忙做飯、洗碗,有的則需要他們清潔重油污的廚房、幫忙洗澡。
“有的護理員上門服務一小時,剝了一小時的毛豆;農忙時,還要幫忙曬稻子、種地……”劉麗華記得,有位老人一直不肯理發(fā),經過她的開導終于同意了。理發(fā)后,老人覺得清爽了很多,一個勁地感謝劉麗華。
做這份工作后,劉麗華常常感嘆,很多改變的確是從一件件小事開始的。
自從上崗以來,劉麗華幾乎每天都奔波在服務老人的路上,她每天早晨5點半出門,直到晚上8點半才能到家,一天要服務十三位老人。這個數(shù)量對護理員來說是“天花板”,并且還要除去路上時間和吃飯時間。劉麗華說:“如果和老人不熟悉,一天根本服務不了十三人。”剛開始服務的時候,她曾吃過閉門羹,跑過去發(fā)現(xiàn)老人不在家,不過現(xiàn)在,誰是早起的,誰是晚睡的,哪些老人需要睡午覺,她都了如指掌,服務起來也更貼心。
2021年,劉麗華騎電動車發(fā)生了車禍,斷了幾根肋骨。臥床休養(yǎng)的日子,三天兩頭有老人打電話要來探望,都被她拒絕了。休息了兩個月后,劉麗華再也躺不住了?!拔沂稚嫌幸话傥迨焕先诵枰疹?,我不去,他們怎么辦?”于是,她又跑去給老人理發(fā),不過剪完頭發(fā),家屬說什么也不讓她拿掃帚掃頭發(fā)渣?!耙粋€個都把我當寶貝似的,讓我坐下來歇歇……”劉麗華感覺心里暖暖的。
“劉麗華同志吃苦耐勞,風雨無阻上門貼心為老人服務,有的兒女做不到的事,她都能做到,比如剪指甲,她剪得很好,很舒服……”2022年年初,小江家護公司收到一封手寫的感謝信。寫信人是家住東山街道岔路社區(qū)的83歲老人李再祥,只上過幾天掃盲班的他,為了寫這封感謝信,央求家人教他查字典。短短兩百多字的感謝信,他花了一周時間才寫完,一筆一畫,寫滿了老人對劉麗華的真誠感激。
有位老人患有甲溝炎,部分腳趾出現(xiàn)潰爛,他怕劉麗華嫌棄,不愿意讓她修剪。可劉麗華二話不說,每個月定時幫他清洗修剪?!熬褪莾号参幢啬茏龅剑艺娴暮芨袆?,所以想給她寫一封感謝信?!眲Ⅺ惾A的付出,老人們看在眼里,感動在心里。
“女兒照顧父親不是應該的嗎?”劉麗華與老人相處三年多來,早就把老人當成父母,她認為自己是在盡孝。
從陪伴到心靈的掛念,再到親人般的守護和依賴,現(xiàn)在小江家護服務的所有老人都把劉麗華當作親人。她自豪地說:“在工作中,我找到了獲得感、被需要感、滿足感、責任感,也找到了自我價值,現(xiàn)在小江家護已被選進全國示范項目,我要和小江家護一起成長,一起走向未來。”
圖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