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風
記得跟大家說過,三年級的暑假,墨墨參加了一次軍事夏令營,五天時間,父母不陪同。
回來后,打開他的行李箱,衣服、課外書、玩具都整理得如士兵列隊,頓時覺得欣慰。一轉(zhuǎn)身,瞧見他拿著鏟子去院子里除草,還不忘轉(zhuǎn)過頭埋怨我:老爸,你看你懶得,草都長這么高了,也不打理。這院子都可以荒野求生了!
我錄了一個小視頻發(fā)在朋友圈,配文:參加完夏令營的小孩長大了,愛家愛勞動愛生活。
莫里斯說,勞動是生命的法則,也是它最美的果實。那一刻,院中勞作的墨墨,如天使般靈動。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嘗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每個孩子都喜歡寵物,墨墨也不例外。至今還記得三年前,在墨墨提出想養(yǎng)一只貓或者狗時,我們有過一番爭論:狗每天都需要遛,我們時間上不允許;貓每天需要“鏟屎官”,誰來擔此大任?
既然是墨墨要養(yǎng),任務(wù)很自然地落到他頭上。約定好規(guī)則后,家里多了一只貓,取名“咖啡”。每天的打掃衛(wèi)生和添食加水,都是墨墨的必修課??Х认丛?、修剪指甲時,墨墨都會抱著它隨我們一起去寵物店。在這一過程中,墨墨不厭其煩,做事情干練不拖沓。這種在長期照顧“咖啡”中養(yǎng)成的習慣,也是責任心和愛心的體現(xiàn)。
墨墨在他的書包里放了幾個分門別類的作業(yè)袋;整理課外書時,分類擺放;洗澡前,拿好自己的換洗衣物;周末,站在小板凳上,在廚房洗刷刷……
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責任和義務(wù)參與家務(wù)勞動,孩子也不例外。不管多大的孩子,只要有動手能力,都應(yīng)該與爸爸媽媽一同分擔家務(wù)。孩子這么做,會逐漸樹立起家庭責任感。
這種責任感在他之后的成長道路上,包括進入社會后,都會對他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羅斯金說,只有通過勞動,思想才能變得健全;只有通過思想,勞動才能變得愉快。二者是不能分割的。
我一直認為,農(nóng)村是最能讓孩子感受勞動的意義和美麗的地方。
長一點的假期,我都會帶墨墨回農(nóng)村老家,在山野中在田地間在溪流邊收獲勞動的汗水和喜悅。
在山林間穿行的公雞,是林中的小蟲振奮了它的翅膀;在池塘中遨游的小魚,是山泉的輕盈賦予了它的靈動;在水田中歡快生長的水稻,是陽光澎湃了它的生命;在泥土中生長的蔬菜,是甜蜜的山風搖曳了它的舞姿;那裊裊升起的炊煙,在天地間樹起一排橫笛,吹奏大地的樂章——這一切,都離不開勞動的人。
每一個勞作的人,都是一幅絕美的畫;每一個看畫的孩子,都有拿起畫筆融入其中的迫不及待。
結(jié)束了一天的勞動后,一家人坐在院中看天上的星星,爺爺奶奶給墨墨講天上的事和過去的事。墨墨似懂非懂,可他幼小的心里已經(jīng)種下勞動的種子。這顆種子會生根發(fā)芽,讓墨墨明白,整理文字和整理黃土,都是值得尊敬的。
春天采摘一朵杜鵑花,夏天將西瓜放在井水中,秋天的南瓜很甜很甜,冬天的包菜最適合爐火……
把握時機,創(chuàng)造機會,在勞動中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和擔當。愛孩子,并不只是替他們善后,而是讓他們獨立面對。
佛夫那格說,勞動的成果是所有果實中最甜美的。
我有一塊小菜地,是我與墨墨的百草園:栽種、施肥、除草、澆水……我們分工明確。墨墨會每天觀察每一種蔬菜的成長。這種期待,是求知欲和探索欲的激發(fā),是對自己勞動成果的期待。蔬菜成熟后,他會去采摘,分給鄰居或者同學。這種分享,也是勞動的意義吧。
愛上勞動,是循序漸進的。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給孩子一個逐漸養(yǎng)成良好勞動習慣的過程。
勞動是美的。我想,沒有任何一個孩子能夠拒絕它的魅力。
老師說
勞動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不僅可以讓他們學會技能、增長見識,還能強健體魄、磨煉意志。孩子們能在勞動中體會揮灑汗水的暢快、付出的價值和收獲的喜悅。體力勞動永遠不過時。勞動創(chuàng)造美,勞動的樣子最美,愛勞動的孩子,像天使一樣美好。
——鐘鳴:墨墨老師,合肥市稻香村小學教育集團岳西路校區(qū)執(zhí)行校長,合肥市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安徽省專家?guī)斐蓡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