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國厚等
春秋時期的魯國,有個很出名的人叫孟孫。孟孫很喜歡打獵。有一天,他在山林中打獵的時候活捉了一只小鹿,小鹿肥嘟嘟的,活蹦亂跳,十分可愛。孟孫可高興啦!他命令手下秦西巴立刻把小鹿送回去,為他準(zhǔn)備好飯菜酒肉。
秦西巴拉著系在小鹿脖子上的繩套,騎馬順著原路往回走。半路上,身后一陣一陣痛苦的哀叫聲使他不由得停住了馬,回頭一看,啊,原來一只大個子母鹿,在小鹿的旁邊一步不離地跟著,那哀叫聲就是它發(fā)出來的。它是小鹿的媽媽!秦西巴實在不忍心再聽下去了,他翻身下馬,解開了小鹿脖子上的繩套,看著小鹿和母鹿一起跑進(jìn)了茂密的山林。
孟孫回到家里,家人們迅速擺上了飯菜酒肉?!澳侵恍÷鼓兀俊泵蠈O朝案桌上看了一眼,問秦西巴。秦西巴說明了路上的情況,孟孫一下子氣得火冒三丈,把秦西巴趕了出去,嚷道:“你永遠(yuǎn)別再進(jìn)我家的門!”
轉(zhuǎn)眼一年時間過去了,孟孫的兩個兒子到了念書的年齡。請誰來做他們的老師呢?孟孫挑選了好幾個人,可是都不夠滿意。這時候,他想起了秦西巴!他很快就找到了秦西巴,親自請他做了孩子的老師。
“去年,秦西巴曾經(jīng)得罪過您,現(xiàn)在您又讓他做孩子的老師。這是怎么回事呢?”有人悄悄地問孟孫。
“我看,秦西巴這個人心眼兒不錯。他對一只小鹿都那么有愛心,對我的兩個兒子豈不是會更加善良嗎?”孟孫的回答引得周圍不少人點頭稱贊。
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孟孫注意選擇老師的這個小故事流傳了兩千多年,至今對人們還有啟發(fā)。
(摘自《名人家庭教育百課》,山西人民出版社,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