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食用鮮花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詩人屈原在《離騷》長詩中寫道:“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早上喝木蘭花上掉下來的露水;晚上將菊花株上落下的花瓣洗凈入餐。
南宋時,學(xué)者林洪在美食隨筆集《山家清供》一書中記載了一則靈鷲寺高僧用荼蘼花燒粥的軼事:林洪的朋友巖云以前住在外地時,曾寄給林洪一首詩,詩中寫道:“好春虛度三之一,滿架荼?取次開,有客相看無可設(shè),數(shù)枝帶雨剪將來?!痹娭姓f,美好的春天已經(jīng)過去三分之一,滿架的荼?(荼蘼花)先后開了,有客人到了家里,可看來看去沒有可以招待客人的食物,便到花架下剪下幾枝帶著雨水的荼蘼花入炊招待朋友。林洪當(dāng)時看了這首詩,不相信荼蘼花是可以吃的。
后來有一天,林洪經(jīng)過靈鷲寺,去看寺里熟悉的高僧、蘋州德修和尚。他中午留林洪進(jìn)餐。吃粥時,林洪發(fā)現(xiàn)碗中的粥挺香美的,便問這粥是用什么食材做的,德修和尚便告訴他,燒粥時,放一些荼蘼花一起熬。德修和尚說,采來荼蘼花瓣后,先要用甘草煮出的湯焯一下,再放進(jìn)粥里,一起煮就可以了。
林洪說,德修和尚刻苦鉆研學(xué)問,好寫詩,應(yīng)該對荼蘼花了解得清楚真切。所以,這時才知,朋友巖云的詩不是瞎說的。
荼蘼花是春天最晚開花的。宋代詩人王淇《春暮游小園》一詩道:“一從梅粉褪殘妝,涂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墻?!薄伴_到荼蘼花事了”,便成為暮春的代名詞?!都t樓夢》第六十三回有“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一章,寫到賈寶玉過生日,大觀園眾多佳人前來祝賀,喝酒后各人還抽了花簽。寶釵抽到牡丹,探春抽到杏花,湘云抽到海棠,香菱抽到并蒂花,黛玉抽到芙蓉,麝月抽到一枝荼蘼花,題著“韶華勝極”四字,另一面寫著一句舊詩“開到荼蘼花事了”。蘇軾有詩:“酴醾不爭春,寂寞開最晚。”荼蘼之后,群芳凋謝。寶玉身邊的大丫鬟們,聰慧的晴雯早逝,溫柔的襲人嫁人,最后只留下麝月陪伴著寶玉,一直到寶玉出家。這荼蘼花簽,也預(yù)示著曾經(jīng)鐘鼎之家的賈府盛極后走向衰敗。
荼蘼花屬薔薇科,是月季花的近鄰,它是一種落葉灌木,攀緣莖,莖有棱,長鉤形的刺,羽狀的復(fù)葉,小葉橢圓形,花白色,開時有香氣,可供觀賞,也可釀酒。在醫(yī)藥上,荼蘼花有疏肝行氣作用。南宋朱弁《曲洧舊聞》一書記載,當(dāng)時文人有一種名為“飛英會”的重要雅集活動,與荼蘼花相關(guān)。當(dāng)荼蘼花開時,文人們在花架下飲酒論詩,花瓣落在誰的酒杯里,誰就飲下杯中酒。有時,微風(fēng)吹拂,花落紛紛,散落一地,每個人杯中都落入了荼蘼花瓣,大家就一起干杯,觥籌交錯,笑語喧嘩。
在歷代詩人中,宋代詩人寫荼蘼花的詩特別多,這與當(dāng)時文人審美的時代背景有關(guān)。荼蘼意象“末代之美”:良辰美景即將結(jié)束,青春流逝,韶光不再,也表達(dá)了詩人們的懷舊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