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蕊
各位讀者大家好,本刊刊登的文章《火星C計劃》,受到廣大讀者的一致好評,在此謝謝廣大讀者的關注。本次事件的親歷者孫明表示,他的座右銘是九百多年前的科學家牛頓所說的——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蘋果”。孫明還表示,我們也是站在巨人的錯誤上“摘蘋果”。正因為前人敢于探索、犯錯、糾錯,才有了今天的科研成果。本期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古人在科研中“犯過的那些錯”,讓我們一起致敬昨天。
(紅線標出的就是科學家猜想利莫里亞大陸的位置)
今天,我們能夠通過影片,看到已知的任何一顆星球的形成、變化過程。但在17世紀至19世紀,科學家們只能根據(jù)大洲輪廓、相同的古生物化石來判斷我們的母星——地球的變化過程。針對這些證據(jù),他們提出了利莫里亞大陸假說。這個假說認為,在印度洋的位置還存在著一塊大陸——利莫里亞大陸,而它現(xiàn)在已經(jīng)沉沒到大洋之中去了,這樣就能解釋為什么在隔著印度洋的非洲與印度會發(fā)現(xiàn)相同的古生物化石了。后來,此學說被更先進的大陸漂移假說取代。不過,不管結果如何,我們?nèi)砸蜻@些科學家的探索精神致敬。
還有一些學說,一部分被認為是正確的,而另一部分卻被認為是錯誤的。比如膨脹說,它和大陸漂移假說相關,它認為地球是在不斷膨脹變大的,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大陸破碎分離成七大洲。不過后來的科學研究證明,這一學說是不合理的。唉,要不是時間委員會明令禁止,咪蕊真想穿越到過去,送那時的科學家一個精準到納米的行星測量儀呀。
在研究母星本身的同時,古代的科學家們對我們的母星與宇宙的關系也很感興趣。他們曾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陽系的其他行星都是圍繞地球公轉(zhuǎn)的。古希臘學者歐多克斯、亞里士多德、托勒密都曾為這一學說“添磚加瓦”。不過在16世紀,哥白尼、布魯諾等科學家證明了太陽系其實是以太陽為中心的。古人們想要探索星系構成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而如今,在我們乘坐星際飛船時不僅可以俯瞰太陽系,還可以俯瞰其他星系,對于它們都是“一目了然”呀!
在我們這個時代,飛船已經(jīng)十分常見了,比如孫明他們逃生時乘坐的恒星級飛船,日常運輸用的行星級運載飛船,還有各家各戶的衛(wèi)星級家用飛船。不過古人們?yōu)榱穗x開母星,飛向宇宙,可是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的。“世界航天第一人”是一千二百多年前我國明代的萬戶,他將47個自制火箭綁在椅子上,手持兩個巨型風箏,讓人點燃了火箭,他以為這樣就可以飛上藍天。雖然他失敗了,但是他受到了后世航天人的敬仰,錢學森就十分敬佩他。我們相信,如果他知道我們中國自主研發(fā)的神舟號飛船能夠載人遨游太空,他也一定很開心吧。小星星,如果你要去月球的萬戶環(huán)形山旅游,帶一套神舟一號到一百號的模型去,以此表達對萬戶獻身精神的敬意好嗎?
從認識地球到認識宇宙,我們的祖先走了很多的“彎路”,站在他們的肩膀上,我們在不久的將來也許可以定居太陽系八大行星,遨游全宇宙。讀者朋友們,讓我們一同致敬祖先們探索宇宙的“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