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雨
在一個空曠的工廠中,工作人員正將玩偶抱到一輛汽車?yán)?,讓玩偶坐在車座上,給它系上安全帶,然后檢查一下汽車,關(guān)好車門后就離開了。過了一會,汽車被遠(yuǎn)程操縱,快速行駛了起來。砰!汽車迎面撞上障礙物,被撞得變形,玩偶同樣遭到無情的撞擊。而在操作室的工作人員卻面無表情地看著電腦。
原來,這里是撞擊實驗室, 各種“車禍”在此輪番上演,坐在車?yán)锏耐媾际菍嶒炇业闹鹘恰?p>
從汽車誕生那天起,車禍也如影隨形。最初,汽車制造商并沒有考慮安全問題,因此汽車存在著許多安全隱患。隨著被這種鋼鐵巨獸殺死的人越來越多,人們才開始注重汽車安全問題。
通過一些技術(shù)、模型,汽車工程師可以測量出汽車在車禍中產(chǎn)生的力量有多大,卻無法得知人體各部位能承受多大的沖擊力。人體就成了最佳的實驗對象。而越真實的車禍越能反映汽車的安全程度,讓工程師能及時改進(jìn),于是就出現(xiàn)了汽車碰撞測試。
20世紀(jì)30年代,美國工程師勞倫斯·帕特里克開始用自己的身體進(jìn)行汽車碰撞測試,收集人體在車禍中受傷情況的數(shù)據(jù),但這非常危險,因此,帕特里克想到了用尸體做測試。雖然這令人毛骨悚然,但實驗尸體貢獻(xiàn)的數(shù)據(jù)的確幫工程師提高了汽車的安全性能。
隨后,捐獻(xiàn)用于做實驗的尸體越來越少,并且大多是老年男性,不具有代表性。工程師也嘗試用動物做實驗,卻遭到一些人的反對。在這樣的情況下,專門用于碰撞測試的假人就誕生了。
假人分很多種類型,有專門用于正面、側(cè)面、后方等不同方位撞擊測試的;有模仿成人、老人、不同年齡兒童的;甚至有性別或高矮胖瘦的區(qū)別。一場測試中,有時只用一個假人,有時會用多個,測試不同座位上的人受傷的情況。
早期碰撞測試大多針對的是成人,但兒童在車禍?zhǔn)鹿手械乃劳雎屎芨?,因此越來越多的兒童假人參與到了測試中,其提供的撞擊數(shù)據(jù)幫助工程師改良了適合兒童的座椅和安全帶。
一個假人能完成數(shù)萬次測試,其價格也非常昂貴,從幾十萬到幾百萬元人民幣不等。
用于碰撞測試的假人和真人身高、體重等方面相近。假人內(nèi)部是模仿人類骨骼制成的金屬骨架,連接許多專業(yè)的傳感設(shè)備。假人外部的“皮膚”由特殊的材料制成,模仿了人類皮膚的緊致和柔韌。
將它用于碰撞測試,能模擬車禍碰撞中人的骨骼彎曲、變形及各部位的損傷情況,而傳感器能夠捕獲這些變化對應(yīng)的數(shù)據(jù),較為準(zhǔn)確地反映人在同樣的車禍中的受傷程度,如皮外傷或致命重傷。4B15F3E1-17F3-4A08-9151-CE9D8302F8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