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唯一執(zhí)掌過4家世界500強的企業(yè)家、央企掌門寧高寧,昨天退休了。
外界給了這位專治大型央企疑難雜癥的大掌門諸多標簽,比如:“中國摩根”“救火隊長”“國企放牛娃”“中國韋爾奇”等等,但他真正獨特又寶貴的或許是:
他是最有企業(yè)家精神,最不像“領導干部”的央企領導人之一;也是最善于做大做強,最善于把亂牌、雜牌打成大牌和王牌的中國企業(yè)家之一。
而這兩者,對當下的大型國企都格外重要。
寧高寧1958年生于山東濱州。
昨天聽了同是山東人的外交部前部長李肇星先生的一個講座,他在講座中開玩笑說自己是山東人,山東驢多,所以自己是個驢脾氣。比李肇星小18歲的寧高寧,也是驢脾氣,而且與李肇星有不少相似之處。
比如,他們都有過作家夢,雖然后來都沒干成,但李肇星被稱為“詩人外交家”,寧高寧也常常萬字長文,散文詩。離開中糧之時,他寫了告別詩《如果》;昨天退休之后,又寫了個《老了的美好》??偠灾褪牵瑹o論咋滴,都心里有詩和遠方。
他們的遠方也都很遠。一個做到外交部部長,一個長期領導著中國最國際化的大型企業(yè)。而且,都是從“最土”到了“最洋”,都是努力讓中國人在世界舞臺站得更高。
而且他們都很接地氣且精力旺盛。李肇星退休后經常講小時候如何放驢,80多了還到B站當up主“熱愛生活”;寧高寧大權在握時就總說自己是“國企放牛娃”,剛到中糧給高管開培訓課時還曾有這樣的經歷:
當白板快被寫滿要深度彎腰才能往下寫時,他竟直接跪在地上接著往下寫講義。
盡管他后來解釋說,那是因為當天腰疼彎不下去,所以干脆跪下去寫更方便。但對一位央企掌門來說,這顯然不是客觀上有必要的理由,而更是主觀的選擇。
寧高寧從“土”到“洋”的遠航,是從1983年開始的。當年,沒讀成山東大學中文系,但讀了山東大學經濟系的他,漂洋到美國匹茲堡大學攻讀了,他自己當時也不太清楚到底是什么的工商管理碩士(MBA)。
四年后,他加入了最洋氣的央企之一華潤集團。當時,華潤正努力向現代化國際企業(yè)升級并加強“企劃”能力建設,留洋歸來的寧高寧于是成了企劃部的一名新兵。
從那里開始,寧高寧持續(xù)開掛。
我們經常說,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對于職場人來說則是,把本來做得好的事情做好不算啥,但若能把本來很糟糕的事情干好,那就不一樣了。
寧高寧就是從把糟糕的事情干好開始的。
當時,華潤旗下有間從事印染業(yè)務上市公司永達利,因為政府對環(huán)保的強化陷入業(yè)務停滯,但又找不到新出路,年年倒貼,集團于是派寧高寧去“企劃”一下。
初生牛犢不怕虎,也沒太多條條框框的寧高寧,很快就跳出原來的僵局想出新辦法,干脆將工廠關掉,搞房地產。集團同意了,然后一番運作,竟然凈賺了超過4個多億。
當時的4個多億,可是一筆大錢。
寧高寧因此脫穎而出,然后出任了由永達利轉型升級而成的上市公司華潤創(chuàng)業(yè)的總經理,一起參與、推動了中資企業(yè)利用“資本主義的錢”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新進程。
1999年,41歲的寧高寧被任命為華潤董事會主席,此后至今20多年,他便再也沒有下過“火”線:2004年,出任中糧集團董事長;2016年,任中國中化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2018年6月,兼任中國化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2021年5月,任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集團重組之后的中國中化控股董事長、黨組書記,直到昨天退休。
20多年里,寧高寧的成績單包括:
以國際資本運作嫁接內地產業(yè),將華潤做強做大做實,并為其如今成為2萬億總資產的巨無霸打下了業(yè)務根基。1999年華潤集團總資產還不到500億,到2004年寧高寧已再造一個華潤,形成房地產、消費品、零售、電力、醫(yī)藥等多元化實業(yè)布局。
以“從田間到餐廳”的全產業(yè)鏈戰(zhàn)略,對標又差異化于四大國際糧商重塑中糧集團。2004年到2015年,寧高寧任內的中糧集團不但總資產從600億人民幣左右壯大到超過700億美元,而且打造出從農產品、貿易、物流到糧油食品等一系列成功品牌。
帶領中化集團從傳統(tǒng)化工向科技創(chuàng)新轉型,從業(yè)務繁雜低效向主業(yè)突出,核心能力不斷強化升級,并最終推動中化與中國化工重組為全球最大綜合性化工企業(yè),為打造中國的世界一流綜合性化工企業(yè),為中國成為化工強國形成新格局。
戰(zhàn)略決定成?。繉Φ?。
但也不對,因為執(zhí)行和細節(jié)同樣決定成敗。
管理決定成???對的。
但也不對,如果業(yè)務方向本身不對,甚至人都不對,管理也出不了奇跡。
現代企業(yè)競爭是綜合實力的競爭,現代企業(yè)家比拼的也是綜合能力。
寧高寧的企業(yè)大家成就也是綜合能力的使然,媒體還因此稱他為“國企全科醫(yī)生”。
他是資本高手,善于以資本驅動產業(yè)擴張,這也是“中國摩根”的由來。
收購華遠股份進入地產業(yè),成為萬科大股東,拼出上市公司華潤置地;收購沈陽雪花然后再收購數十家啤酒企業(yè),為后來的全球最大啤酒企業(yè)奠定關鍵格局……
讓華潤從外貿型轉向投資與實業(yè),做大做強并做實,靠的是資本驅動產業(yè)。
在國內入主或收購新疆屯河、中土畜、中谷、華潤酒精、深寶恒、豐原生化、華糧、五谷道場、蒙牛等企業(yè);在海外收購銷售額超過150億美元的來寶農業(yè)、荷蘭大宗農產品貿易商尼德拉公司51%股權等,引入淡馬錫、渣打私募等共同成立了中糧國際……
讓中糧集團“從田間到餐廳”,靠的同樣有資本驅動的一連串產業(yè)并購。
如果這些是能讓拳頭打得出去,能把網撒出去并且鋪得開,寧高寧后來更引人矚目的能力則是——能收得住網,捏得成拳頭,把一堆貓變成一只虎,也就是能把一堆亂牌、雜牌打成一張張大牌和王牌。
2002年,一口氣收了六七十家啤酒廠的寧高寧在華潤雜志上發(fā)表文章《二十六只貓和一只老虎》:山里一只餓狼吃掉了26只貓之后把老虎也當成貓,最后被老虎吃了。
寧高寧在文章強調說,“如果我們不變成老虎,就會被狼吃掉。”通過并購整合,把一群群貓變成老虎,由此成為他的主旋律:“一個整體的企業(yè)才是一個大企業(yè)。許多分割的小單元、小公司組成的企業(yè),資產再大也稱不上真正的大企業(yè)”。
通過對一系列收購項目的產業(yè)整合與協(xié)同,做強華潤的多元化業(yè)務,比如將分散在全國各地且各有疑難雜癥的啤酒業(yè)務做大做強……是化貓為虎,打大牌。
對中糧“從田間到餐廳”的全產業(yè)鏈梳理,重組中谷、華糧,讓3家糧食央企合成國內最大糧油貿易商,乃至設立北京和瑞士雙總部架構……也是化貓為虎,打大牌。
既能打得出去,撒得開網,也能收得了網,捏緊拳頭,這讓寧高寧既是優(yōu)秀的創(chuàng)業(yè)擴張者,也是卓越的產業(yè)整合者。
而后者對如今的大型國企格外重要。
或許也是因此,2016年,寧高寧已經快60了,當很多人以為他會在中糧退休之時,關于他的大消息又再次傳來——到中化集團做董事長、黨委書記。
中化集團由周總理點將“紅色資本家”盧緒章于1950年創(chuàng)辦,到寧高寧接任時,它已是營收超過600億美元的世界500強企業(yè),但卻經營比較低效甚至凈利潤虧損。
寧高寧到這里以后,最重要的工作,也正是收網、捏拳頭,化貓為虎。
中化的業(yè)務比中糧更錯綜復雜,甚至離“市場”更遠。石油、種子、地產、金融……貿易、工廠、土地……甚至很多中化高管,也說不清公司到底做了多少業(yè)務。
差不多5個月的“調查研究”之后,寧高寧開始打大牌了。他主持召開了歷時三天的戰(zhàn)略研討會,每天都開到晚上11點多,目的只有一個:中化到底要成為一家怎樣的公司?
最終的結論是,從業(yè)務上說,要以石油化工和精細化工為主,兼顧農業(yè)、地產、金融;從發(fā)展方式上說,要將創(chuàng)新置頂,成為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通過創(chuàng)新追求核心能力。
2018年6月,化工領域的另一位大企業(yè)家,主導了中國企業(yè)史上最大交易并購案——以428億美元收購了全球領先農化企業(yè)瑞士先正達的任建新,從中國化工集團退休。
正讓中化捏大牌的寧高寧又兼任了中國化工的董事長。此后不久,兩家名字和業(yè)務都很相似,普通人甚至傻傻分不清的世界500強企業(yè),又被捏成一張更大的大牌——
2021年3月最后一天,國資委發(fā)布消息,經國務院批準,中化集團將與中國化工集團聯合重組。5月9日,重組后的更大央企——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中化”)誕生了,一起步就是超過萬億的總資產和營收,以及高達22萬的員工規(guī)模,以及全球最大的綜合性化工企業(yè)。
一手推動了重組的寧高寧又再被任命為中國中化的掌舵人,直到昨日卸任。
根據中化2022年中工作會披露業(yè)績,2022年上半年,集團實現營業(yè)收入5849億元,同比增長11%,實現凈利潤252億元,同比增長119%。
資本高手、公司擴張專家,善于以資本驅動企業(yè)的產業(yè)擴張;整合高手、大企業(yè)救火隊長,善于化貓為虎,化大為強,把雜牌、碎牌甚至爛牌打成大牌、王牌……
這些都是寧高寧的過人之處,但又不是。
寧高寧真正過人的能力與精神或許還在于,他總是重視人和尊重人,總能盡可能激活人與激發(fā)人,當然也能約束人和管住人。
他說,“人是太奇幻的因素了,是企業(yè)里最大的一個伸張力量。他可以發(fā)揮到1,可以到10,還可以到負分,這都不一定。我覺得,中國企業(yè)在對人的研究上是不夠的?!?/p>
寧高寧曾從實踐中提出了“6S管理工具”“五步組合論”“戰(zhàn)略十步法”等管理思想與理論。在這些里面,他首先強調的也是選人和用人,最重要的也是選人和用人。
比如,“五步組合論”一上來就是“選經理人”。然后才是,“組建團隊”、“做戰(zhàn)略”、“形成競爭力”、“價值創(chuàng)造”,并且以此形成從人到事的循環(huán)。
在中糧,他要求人“不僅做好企業(yè)在業(yè)務上的戰(zhàn)略和執(zhí)行,更要把不斷創(chuàng)新和進步的精神根植于企業(yè)組織之中;不僅推動少數人的成長,還要推動整個組織的成長;不僅推動競爭壓力,還要推動企業(yè)文化的創(chuàng)新?!?/p>
到了中化,他要求“提升每個人的參與度以及組織整體活力……我們必須要走出來,變成行業(yè)領先、改變游戲規(guī)則的人,做Game Changer”。
不可避免的,他也有對人力不從心,甚至失望、憤怒,然后“治病救人”的時刻,并且寫過一篇全是問句的文章追問經理人:
“你精力充沛不知勞累嗎?你有科學專業(yè)的原則和精神嗎?你有科學方法嗎?你真心虔誠地經歷過科學系統(tǒng)的洗禮嗎?你是最好的專家嗎?……最終歸結于‘你行嗎?”
據說,寧高寧對人的重視,也包括來自李嘉誠的啟示。在華潤時,他曾好奇為什么李嘉誠的公司能在一眾香港本土企業(yè)中與眾不同,李嘉誠給他的答案就是:關鍵在用人。
李嘉誠說,因為自己英語很好,所以請了不少外國人,提升了公司眼界與能力?!袄罴握\有用人眼光,全球戰(zhàn)略眼光?!倍嗄旰螅瑢幐邔庍€在感嘆,反觀其他香港公司,基本是家族式、朋友式、老臣子式管理。
或許是因為受到過西方經營管理文化的更多熏陶,寧高寧一直不太把自己的央企領導人身份當“領導”,而是反復強調“經理人”的理念,并且一直從華潤強調到中化。
到中糧之初,他干的一件引起廣泛關注的事情是,把集團“管理干部大會”改成了“經理人年會”,并且不斷強調放下干部心態(tài),擔起經理的責任。與此同時,他把內刊改名為《企業(yè)忠良》。后來,他離開中糧,人們拉著橫幅送他,橫幅上寫的是:
忠良相送情無限,陽光相伴若比鄰。
雖然有11次入圍《財富》雜志的“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榜單的榮耀,以及“改革開放40多年國企歷史上繞不過去的一個人,也是整個中國企業(yè)家群體的杰出代表”等高度評價,但卻不但不忌諱,而且經常主動用生意、生意人的詞匯來介紹自己,介紹自己做的事,這也是寧高寧和很多國企干部,乃至不少民營企業(yè)家的一大區(qū)別。
2021年,寧高寧更在一次訪問中開宗明義地強調人的重要性:過去我們經常說要靠體系,不能靠人,到現在我們越來越要相信,成功的企業(yè)還得靠人。
“企業(yè)家的所有行為、思維、習慣、喜好,都會影響這個公司,時間越長越這樣?!睂幐邔幷f,真正的企業(yè)家就是,這個人往公司里一坐,整個公司里的空氣都變了。
還有一件小事是,昨天宣布卸任后,有中糧的老同事在朋友圈中回憶:寧高寧做中糧董事長時,曾有一次因為酒醉在客房吐了,第二天保潔來打掃房間時,發(fā)現他在桌上放了500元,表達感謝與不好意思。
2020年的中國綠公司年會上,深具國際化背景的寧高寧被安排以國際化為主題發(fā)表演講。他先是開玩笑說,現在提國際化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然后又在演講結束前如此表達了他對國際化的感想:
“中國話到哪都能說,都有人聽懂;中國錢到哪都能花,不用外匯了;中國護照到哪都可以去,不用簽證了;特別是中國留學生不用老去外面上學了,這才是我們最終國家地位的提高?!?/p>
(來源:華商韜略)
責任編輯/熊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