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林峰
勇于擔當、敢于斗爭是黨員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共產黨人不可戰(zhàn)勝的強大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全黨繼續(xù)發(fā)揚擔當和斗爭精神,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這一重要論述告訴我們,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偉大目標,什么時候都不能丟掉擔當和斗爭精神。
擔當和斗爭是一種精神,最需要的是無私的品格和無畏的勇氣。無私者無畏,無畏者才能擔當和斗爭。黃克誠同志擔任中央紀委常務副書記時提出抓黨風要“不怕撕破臉皮”。曾經跟隨他轉戰(zhàn)多年的老部下,在京西賓館用公款宴請,他照樣硬起手腕堅決處理。當時的商業(yè)部部長到豐澤園飯莊請客吃飯而少付錢,他派人查實情況后,不但通報全黨,還在人民日報公開披露。黃克誠勇于擔當、敢于斗爭,就在于他的無私無畏?,F實生活中,少數黨員干部之所以缺乏擔當、不敢斗爭,原因就在于有私心,怕這怕那。他們有的心中無大義,總想著為個人謀私利;有的心中無正氣,總怕得罪人。“見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謀公事?!币坏八健弊譃樯?、“畏”字當頭,就會得“軟骨病”,就難以擔當任事、秉公辦事,難以堅持原則、鐵面無私。
“天地生人,有一人應有一人之業(yè);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對黨員干部來說,擔當和斗爭是一種責任,敢于負責才叫真擔當、真斗爭。焦裕祿不忘初心,“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面前”;谷文昌立下壯志,“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楊善洲自我加壓,“現在任務還沒完成,我怎么能歇下來”;廖俊波篤定職守,“認準的事,背著石頭上山也要干”……這些優(yōu)秀共產黨人正是有了事業(yè)心責任感,才會產生無窮無盡的力量,與風沙斗、與荒山斗、與貧困斗,最終留下造福百姓的不朽政績、美好政聲。真擔當、真斗爭就要像他們那樣,發(fā)揚歷史主動精神,在機遇面前主動出擊,不猶豫、不觀望;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不推諉、不逃避;在風險面前積極應對,不畏縮、不躲閃,直至贏得機遇、戰(zhàn)勝困難、化解風險。
擔當和斗爭是一種格局,堅持局部服從全局、自覺為大局擔當更為可貴。堅持擔當和斗爭,一方面應有大局意識,既為一域添彩,又為全局增光;另一方面應有長遠眼光,既照顧眼前利益,更考慮長期效益。發(fā)揚擔當和斗爭精神,要求黨員干部心懷“國之大者”,自覺站在全局和戰(zhàn)略的高度想問題、辦事情,一切工作都要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為前提,不能為了局部利益損害全局利益、為了暫時利益損害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zhàn)明顯增多,面臨的各種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隨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過程,總想過太平日子,不想斗爭是不切實際的。唯有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概,繼續(xù)發(fā)揚擔當和斗爭精神,無所畏懼、敢于亮劍,我們才能贏得尊嚴、贏得主動,切實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新征程上,黨員干部一定要挺起脊梁、沖鋒在前,在擔當和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干、壯筋骨,練就硬脊梁、鐵肩膀、真本事,成為新時代的“勁草”“真金”,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業(yè)績、爭取新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