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西洋月刊》6月9日文章,原題:有分寸的咒罵不無好處 過去兩年,你或許變得和許多其他美國人一樣,更愛說臟話了。從2019年到2021年,最常見臟話的使用率在臉書上增加了41%,在推特上增加了27%。表面上看,這似乎不是什么好事,這證明不快樂的人多了。又或者,臟話只是我們在困難時期紓解情緒的一種方式。這么說起來,說臟話對自己和一社會來說可能是壞事,也可能是好事。關鍵是要學會如何以及何時說臟話。
心理學家蒂莫西?杰伊稱,出于敵意的說臟話是所謂1型人格的一個決定性特征,這種人格通常與競爭和攻擊性有關。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在病人面前說臟話的醫(yī)生被認為不值得信任,顯得不專業(yè)。但是,如果就此認為說臟話只與不好的人格特征相關,那就錯了。說臟話其實也與誠實有關。2017年,在《社會心理學和人格科學》期刊上發(fā)表的文章顯示,在分析了近7.4萬條社交媒體互動后,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臟話與較少的謊言和欺騙有關聯(lián)性”。
說臟話為人們提供了某種程度的情緒宣泄。它甚至有減輕身體疼痛的效果。2020年,英國心理學家要求92名受試者將他們的手浸泡在冰冷的水里。一些人被告知可使用臟話,另一些人則可用一個中性詞來描述一張桌子,如固體,或者自己造一個臟字。與那些使用新造臟字人相比.說常見臟話的人能忍受更多的痛苦,、即使是說新造的臟話也比說中性詞能帶來更多情緒緩解。
總而言之,從多數(shù)人的標準來看,說臟話沒有純粹的好壞之分。筆者給出四條建議,供大家琢磨說臟話技巧參考。
第一,說臟話目的。不假思索地走到哪里理胃人會帶來幸福。如游堂果要改掉這個習慣,可以求助于一個屢試不爽的方法,如“臟話罐”,即每次說臟話,就往里面放錢。
第二,給說臟話定量。在社會科學中,存在一種叫邊際效用遞減的規(guī)律。如果你說臟話,應該把它當作冰淇淋,每周品嘗一兩次一但不能一天到晚地品嘗。這將使你的臟話保持新鮮,從而改善心情。
第三,不要虐待或騷擾。學者們發(fā)現(xiàn),當說臟話被用來攻擊或虐待某人時,更具有冒犯性。這可能有助于解釋為什么使用社交媒體會是一種如此不愉快的體驗。即使你沒有任何惡意,通過說臟話冒犯他人的感情和信仰也會導致尷尬甚至失業(yè)。所以,三思而后行。
最后,如果說臟話的誘惑實在太大,可以考慮建立一個“安全空間”。幾年前,筆者的兒子還小的時候,他說朋友家有一個嚴格的規(guī)定:禁止說臟話,但在車上除外,他們可以罵個不停而完全不用擔心受罰。這聽起來似乎荒謬,但仔細一想,簡直是奇招。這家人得到了說臟話的好處,同時限制了它的負面社會影響。這就是馬克?吐溫所說的,.“每個家庭都應該有一個,房間用來說臟話。要壓抑這樣的情緒是很危險的”其實,我已經(jīng)在隔音的工作室里這么做了。當感到沮喪時,我就把門關上,來幾句自創(chuàng)的臟話,然后就感覺好些了?!ㄗ髡邅喩?布魯克斯,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