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建
攝影 石帥
行走在北京胡同,能親身感受悠久的歷史文化,一條普通的胡同名字是如何流傳到今天的呢?也許是人們喜歡這兒豐富多彩的玩意兒,也許是喜歡這里美味的小吃,也許大多數(shù)人喜歡這兒,是因為這里能帶給人們深深的回憶。
“有名的胡同三千六,無名的胡同數(shù)不清?!泵織l胡同都是一部巨著,每條胡同都是一卷《清明上河圖》……老北京的胡同有許多“最”,比如最長的胡同、最短的胡同、最窄的胡同、拐彎最多的胡同、有記載最古老的胡同、故居最多的胡同、老字號最多的胡同……
目前學界公認的是西城區(qū)琉璃廠東街東邊的一尺大街,有20多米長,兩側(cè)各有三戶人家,每次走到這里如果不是特別注意,很容易幾步就走過去。1965年一尺大街并入了楊梅竹斜街。梁實秋在《北平的街道》里就說“北平街道的名字,大部分都很風趣……短的有一尺大街”。幾年前,因為有朋友在這附近有商業(yè)門臉兒,偶爾來此溜達,他擅長篆刻,在此開的小店鋪,在圈子里有些名氣,我們在這里經(jīng)常喝茶、聊天。
最長的胡同要算是交民巷,它是東交民巷和西交民巷的合稱,東交民巷的東口在崇文門內(nèi)大街,西口在天安門廣場;西交民巷的東口在天安門廣場,西口則在北新華街。元代這里屬南熏坊,明朝的時候,這里是米市的一部分,統(tǒng)稱江米巷。明朝在此西邊靠棋盤街一帶,有“天街游廊”,是做買賣最熱鬧的地方。東交民巷清代這里有翰林院、宗人府、鴻臚寺,還有吏戶禮兵刑工等官署和肅王府、梁公府等一些王公府邸。清朝的大學士徐桐的府邸也在此地。乾隆年間在此蓋了譯館,接待來京朝謁的外國使者,被稱為“內(nèi)館”。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之后,英法德俄等國家在這里設使館,因為僑和交發(fā)音近似,開始叫僑民巷,再后來就演化為交民巷。1900年,義和團攻打東交民巷,發(fā)生了很多故事。
西交民巷是刑部、大理寺、督察院、太常寺、鑾儀衛(wèi)等的所在地。清末大清銀行建在這里?!堆喽紖部肌贰皟?nèi)二區(qū)”里記載:“民國元年(1912年)又改稱為中國銀行,其后大陸、金城、中國實業(yè)各銀行均先后設立于此?!?h3>最窄的胡同
最窄的胡同就是大柵欄附近的錢市胡同,最窄的地方只有40厘米。如果有兩個人對面走過來,就得有一個人先閃到旁邊的院落門洞里,才能夠走過去。路北有4家二層銀號,路南有4座小三合院,胡同頂?shù)筋^是一個庭院,有罩棚。所謂的錢市就是銀、錢的相互兌換的場所。只是場面上的交易,盈虧在兌率的差價。這里壟斷著北京的經(jīng)濟命脈,每天早晨用水牌公布銀、錢的比價,商人們都要在這里看了水牌,知道了銀、錢的比價之后,才開門營業(yè)。為了贏得時間,很多商人把比價寫在紙條上,綁在鴿子腿上,然后飛回去。
北京煙袋斜街
大柵欄
北面的銀號,為西洋式門臉兒,門上有石匾,,一個名為萬豐銀號,一個為大通銀號,另外兩座為中式二層樓房;南面的小三合院匾額有更改的痕跡,也許是功能多次更改。經(jīng)營者由官方批準,限定為18家,俗稱“十八案”,胡同頂端的罩棚和罩棚兩側(cè)的排房就是原來的“錢市”和“十八家”,小三合院是爐行的舊址。
北京還有很多以窄聞名的胡同,如東城區(qū)的高筱胡同,西城區(qū)的耳朵眼胡同、小喇叭胡同。
拐彎最多的胡同就是北新橋附近的九道灣胡同。由于宅院進深不同,彎曲的胡同由此產(chǎn)生。清朝光緒年間稱九條灣,宣統(tǒng)時候稱九道灣,1965年起叫九道灣東巷、九道灣北巷、九道灣中巷、九道灣南巷、九道灣西巷。
有文字記載最古老的胡同是磚塔胡同,為元代的胡同,距今有700多年的歷史。李好古的雜劇劇本《沙門島張生煮?!分杏小澳闳ヘD茄蚴薪穷^磚塔胡同總鋪門前找我”,它胡同東口就是萬松老年塔?!度障屡f聞考》卷五十載“萬松老人,耶律文正王之師也”,“磚塔七級,高丈五尺”,“有石額曰萬松老人塔”,“乾隆十八年奉敕修九級,仍舊制”。20世紀20年代,葉恭綽再次重修。
魯迅在1923年8月2日——1924年5月20日曾經(jīng)在磚塔胡同64號居住,而95號則是張恨水的故居。
最老的斜街是煙袋斜街,距鼓樓僅僅百米,西口稍南就是銀錠橋,明朝稱打漁斜街,清朝稱鼓樓斜街,后來因為該街開的煙袋店鋪多而得名。北側(cè)有明英宗賜名的廣福觀,清朝稱孚佑宮,民國又恢復叫廣福觀。供奉的是關帝和龍王,是什剎海地區(qū)保存較好的道教宮觀之一。歷史上,這里還有一個龍王廟,可惜已經(jīng)沒有了。在胡同北側(cè)的鑫園浴池,是清朝末年李蓮英的嗣子李福慶所開。民國初年,這里有“小琉璃廠”之稱,有寶文齋、敏文齋、太古齋等古玩店,和十幾家湖筆店、裱糊店。有溫記小染作、中和當鋪、義和軒酒店、震陽春燒餅店、炸泡果子店、李二炸蝦店、何記兄弟叉子火燒等很多商鋪。北京歷史上最早的西服店——都不昆西裝店就誕生在這里。
據(jù)《北京胡同志》歷史和文化名人舊居最多的胡同是菜市口胡同。《乾隆京城全圖》標注此地為“神仙胡同”,它形成于明朝,原來叫繩匠胡同,后來改為神仙胡同,清朝稱作丞相胡同。1965年稱作菜市口胡同,1998年拆除。遼朝的時候,這里是城外,金朝的時候這里是光泰門街南口。魯迅先生曾經(jīng)撰文反對從名稱上判斷兇吉,他認為把繩匠胡同改為丞相胡同是屬于無聊。魯迅曾經(jīng)到過這條胡同,為尋找合適的圖書館館址到此地考察過。1F443396-3014-4B09-9E2F-B37E60D60F4C
歷史上該胡同居住過的名人有明朝的許維禎,清朝的龔自珍、曾國藩、左宗棠、陳元龍、李鴻藻、孫毓紋、劉光第、李石曾……北京最早的女子學堂設立在此,秋瑾任教習。秋瑾主編的全國性第一份報紙《中國女報》在此代售。秋瑾居住過的菜市口胡同休寧會館,據(jù)說匾額繁多,名人薈萃,是北京最大的會館。休寧會館屋宇眾多,廊房優(yōu)雅,明朝丞相許維禎的舊居,清末軍機大臣孫毓紋又在此居住,院中有雍正年間的大學士汪由敦手書石刻。此外,這里還有中州、太平、潮州、重慶、衢州、徐聞等地的會館?!对恼曜V》記載,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八月曾國藩移寓繩匠胡同北路東。
此外蔡元培也在此居住過,1916年《晨鐘報》社址在這條胡同,李大釗任該報總編輯。資助過周恩來赴法留學的大律師劉崇佑在胡同的中段路西居住……欽文的《菜市口》一文中說:“在菜市口,最熱鬧的是中秋節(jié)的前幾晚……賣水果和兔二爺?shù)臄傋邮沁@樣的多,從丞相胡同的口子一直擺到北半截胡同,簡直不留一點空地?!?/p>
1988年將菜市口丁字街到南二環(huán)打通,菜市口胡同成為菜市口大街。
再說老字號和老茶園、戲園子最多的胡同,是著名的大柵欄,明朝這里稱廊房四條胡同,屬正西坊。乾隆年間的《京師全圖》廊房四條已經(jīng)稱大柵欄了。1900年庚子事變,大柵欄焚于兵亂,事后又重建了高大的鐵柵欄。1965年定名為“大柵欄街”
這里有同仁堂、瑞蚨祥、內(nèi)聯(lián)升、張一元、聚興齋、馬聚源、東兆魁、厚德福、三慶茶園、同樂茶園、慶樂茶園、廣德茶樓、大亨茶園、大觀樓,是北京著名的商業(yè)街。
北京帶“條”最多的胡同系列,就是東四:有東四一條、東四二條、東四三條、東四四條、東四五條、東四六條、東四七條、東四八條、東四九條、東四十條、東四十一條、東四十二條、東四十三條、東四十四條。這里有清朝光緒年間大學士崇禮的住宅、孚王府,有段祺瑞、葉圣陶、沙千里等人的故居,有東門倉等明清皇家糧庫……東四十字路口東西南北各有一座牌坊,東邊的牌坊上有“履仁”二字,西邊的牌坊有“行義”二字,南北的牌坊各有“大市街”三字。20世紀50年代,因道路改造而將其拆掉……
胡同幽靜、古樸的氣息,為繁華的都市增添了許多古色古香而又溫馨、安靜的韻味。1F443396-3014-4B09-9E2F-B37E60D60F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