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赫
荷花出泥不染塵,
松樹冒雪且挺身。
義士情懷高百仞,
美名留得青史存。
表的是,清朝末年,氣數(shù)將盡,
強掙扎,開科取士,籠絡人心。
考場中,聚集天下眾才俊,
出了位,才高八斗、滿腹經(jīng)綸、人前顯貴、傲里奪尊,頭名狀元劉春霖,
他那浩然正氣,流傳到如今!
(白)公元1904年,32歲的劉春霖考取甲辰科進士,狀元及第。這次考試,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次科舉,劉春霖也就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名狀元。到了古稀之年,他隱居北京西郊妙高峰。對山外世界,雖說關注,卻無力參與。
你看他,白發(fā)如霜染兩鬢,
效前賢,鑿飲耕食守清貧。
閑暇時,妙高塔下觀雁陣,
安靜時,柳木案上著詩文。
悶倦時,且與鄰翁相對飲,
煩躁時,凈手焚香撫瑤琴。
實指望,安度晚年,求個平穩(wěn),
哪料想,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臨。
這一日,烏鴉叫喊,落在房檁,
茅廬外,來了個,不速之客,叩打柴門。
(白)這人名叫王揖唐,他與劉春霖乃是同科進士,名次排得靠后。此時,已是1940年9月,日本侵略者占領了華北。王揖唐利令智昏,賣國求榮,擔任了日偽北平市市長,淪落成一個可恥的漢奸。
這奸賊,進門來,貌似誠懇,
含微笑,抱雙拳,口稱故人。
“您只顧,圖逍遙,山間退隱,
窗外事,多變幻,且聽吾云。
隔大海,望東洋,友鄰日本,
兩國間,如兄弟,同種同文。
要建立,共榮圈,人人有份,
小弟我,奉軍令,恭請士紳。
您可是,狀元公,名震遠近,
去京都,任高官,祿厚位尊。”
劉春霖,聞聽此言,忍無可忍,
拍桌案,怒發(fā)沖冠,痛罵奸臣!
“狗奴才,枉讀詩書,丟了根本。
你公然,認賊作父,喪盡良心。
恨倭寇,鬼魅橫行,殘暴兇狠,
罪滔天,侵我河山,殺我黎民。
想要我,助紂為虐,自墮獸林,
除非是,枯大海、爛昆侖、太陽出西方、黃土變真金!
哪怕我,血肉之軀,碾成齏粉,
九泉下,老朽仍是,炎黃子孫!
滾出去,滾出去,快給我滾,
從此后,不許你,再登我家門!”
(白)王揖唐走了,日本人來了。他們毀了劉春霖的家,并下了最后通牒:劉春霖不出山,就抓他全家坐牢。老狀元年事已高,多病在身,恨怒交加,一命嗚呼!
楓葉兒,飄零啊,落紅紛紛,
濕云兒,低垂啊,淚雨淋淋。
北風兒,呼嘯啊,老人出殯,
山路兒,崎嶇啊,聚集萬民。
舉橫額,三丈三尺零三寸,
上寫著,義士狀元劉春霖。
逝者遠行留腳印,
讀史拍案贊忠貞!
賞析:
一般來說,過去的人、事、物,特別是較為重要的,往往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是集體記憶建構的對象,能在群體成員的個人記憶以及個人回憶和群體互動過程中,對相應態(tài)度、觀念、規(guī)則、價值觀、精神理念等有較為明顯的影響。甚至我們可以認為,較為重要的人、事、物,就是一種價值觀或者精神理念在過去形成的“錨點”,有助于當代人群了解歷史,并準確把握價值觀或者精神理念的實質(zhì)。所以,對過去人、事、物的描摹,一直都是曲藝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點,也是曲藝藝術“勸人方”的重要依據(jù)。
但具體到本作,其實在“回憶過去”的主基調(diào)下,還有一層“過去的過去”的內(nèi)里,就此形成一種雙重回憶的態(tài)勢。而正是“過去的過去”,有效加強了本作的層次感,也在無形中為人物形象作好了鋪墊。
今人看劉春霖這位中國最后的狀元,都是在看歷史,包括他痛罵漢奸王揖唐,以死拒絕日本侵略者的蠻橫要求,這都是我們在歷史中尋找價值觀“錨點”的方法。但劉春霖自己的價值觀,也是要在他的過去中形成“錨點”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過去的過去”,而作者在描述這一層面時,在擺明劉春霖“才高八斗、滿腹經(jīng)綸、人前顯貴、傲里奪尊”的狀元地位后,又著重描寫了他歸隱時的恬淡生活。就中國傳統(tǒng)來說,隱者意向一直是文人的追求。但很遺憾的,劉春霖的這種追求的前提,卻是“山外世界,雖說關注,卻無力參與”,對比接下來反映他生活的唱詞,我們似乎能從中品出些許苦悶,這也為他后續(xù)拒絕漢奸侵略者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這種框架下,恬淡的生活與后續(xù)的反抗確實構成了情感上的對比與反差,但“過去的過去”在內(nèi)容上沒有對劉春霖家國價值觀的形成做出深入的探索,稍顯淡薄了些。個人建議,似乎可以在這方面再做些打磨,這樣既能讓人物更為立體,也能讓作品的整體結構更為連貫。
(賞析:本刊編輯部)
(責任編輯/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