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群書治要》中的戒奢崇儉思想

2022-06-21 05:30劉余莉
月讀 2022年6期
關鍵詞:百姓

劉余莉

《群書治要·周易》中說:“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睂W習古圣先賢的言論和行事,做到以史為鑒,培養(yǎng)和提高自己的品格境界和智慧學問,是歷代有成就者的共同所為,無論是從政還是治學,概莫能外。

《群書治要》從天道規(guī)律、歷史規(guī)律、人性規(guī)律、社會規(guī)律、道德教化規(guī)律等方面系統(tǒng)論述了戒奢崇儉的必要性,對于如今領導干部更好地形成共識、凝聚力量,堅持不懈地反對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堅定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

《周易》中記載,古代的圣人上觀天象,下察地理,從中得出關于世間一切事物產生、發(fā)展和變化的規(guī)律。古人所謂的天道,就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在古人眼里,人應當如何行事并不是隨意而為的,而是建立在對天道深刻洞察基礎之上的。那么,天道有怎樣的規(guī)律呢?

《周易》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边@個陰陽,不是虛玄的,而是有事實作為依據的。譬如,有日必有夜,有寒必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漲就有潮落,等等。從這個道理來觀察,都是一盈一衰,一消一長。而把這個道理推及人事,也是如此。例如,人世的一盛一衰,人心的一憂一喜,等等。人們常說的“富不過三代”,其實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第一代創(chuàng)業(yè)者往往是白手起家、兢兢業(yè)業(yè),用自己的雙手開創(chuàng)了事業(yè);第二代還能耳聞目睹父輩創(chuàng)業(yè)時的艱難,還懂得克勤克儉,勵精圖治;但是到了第三代,一出生就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久而久之就把祖輩父輩辛辛苦苦開創(chuàng)的基業(yè)敗光了。所以,今人常常以此自警,避免重蹈覆轍。

天道其實是個太極圖,半邊是黑的,半邊是白的,中間有一個界限。如果越過了這個界限,陰陽就失去了平均,就要引起變化,這叫作“陽極則陰生,陰極則陽生”。換句話說,就是盛極必衰,消極必長,物極必反。

可見,天道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過分的,要受到制裁;吃虧的,就會得到補益。這就是《尚書》所言“天道福善禍淫”,以及《老子》所言“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的道理。在歷史上,凡是家道能夠承傳三代以上的家族,都有著嚴格的家規(guī)、家教、家訓,正如《群書治要·文子》所說:“生而貴者驕,生而富者奢。故富貴不以明道自鑒,而能無為非者寡矣。”所以,熟讀圣賢經典,提倡節(jié)儉、反對奢侈享樂便成為這些家族中家教的重要內容,從而使得“君子以儉德避難,不可榮以祿”(《群書治要·周易》),“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群書治要·孝經》),“位也者,立德之機也;勢也者,行義之杼也”(《群書治要·中論》)等思想深入人心。這樣才能做到凡事節(jié)約而不奢侈浪費,并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把職位、權勢作為建立仁德、施行道義的工具,而不是驕奢淫逸的資本,從而避免身敗名裂乃至“富(貴)不過三代”的悲劇。

古人教導我們,對于他人的勞動果實,要懂得珍惜節(jié)約。正如《群書治要·漢書》所言:“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袝r,而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币馑际钦f:古代的人說:“一個農夫不耕種,有人就會挨餓;一個婦女不織布,有人就會受凍?!比f物的生長是有時節(jié)的,但使用卻沒有節(jié)制,這樣財物一定會用盡。

奢靡之風會導致天下的糧食等物資缺乏,甚至會導致全球資源危機?!抖Y記·大學》中講:“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狈粗?,則如《群書治要·漢書》中所說,“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哉!”生產者、特別是生產糧食的人愈來愈少,而浪費者、不勞而獲者愈來愈多,奢侈浪費的風氣就會愈來愈嚴重,天下的財產怎么會不枯竭呢!

康熙皇帝在位時,曾頒布《圣諭十六條》用以教導為官者和百姓,其中就有“尚節(jié)儉以惜財用”,強調開其源尤當節(jié)其流,即不僅要知道如何生產、聚集財富,更要懂得節(jié)約、儉省財用,這樣才能使包括糧食在內的物質及財富“不可勝用也”。

面對由于人類無止境的貪求而導致的糧食不足、物資短缺,以及資源枯竭和生態(tài)危機,古人的遠見卓識不能不引起今人的重視。全球資源危機從根本而言是由人們愈來愈膨脹的欲望與地球的有限資源之間的矛盾所致。因此,戒奢崇儉可以視為解決環(huán)境和資源枯竭問題的一條道路。

《群書治要·淮南子》中描述了周成王和周康王統(tǒng)治時期的盛況:“成、康繼文、武之業(yè),守明堂之制,觀存亡之跡,見成敗之變,非道不言,非義不行,言不茍出,行不茍為,擇善而后從事焉?!币馑际钦f,周成王和周康王繼承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基業(yè),遵守明堂制度,明察前代興亡的事跡,看清國家成敗的規(guī)律,不合乎道義的話不說,不合乎義理的事不做,言論不隨便說出口,舉動不隨便做出來,先選擇好的方法然后再根據它來行事。正因如此,“成康之治”時,社會安定和諧,甚至達到了囹圄空虛、刑措不用的境界。

而自周成王、康王以后到了漢代,將近一千年的時間,想治理好天下的君主非常多,可是太平盛世卻十分少見,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群書治要·漢書》中用一句話道明了根源:“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義廢也?!痹蚓驮谟?,統(tǒng)治者舍棄了治國的常理常法,放縱自己的私欲,奢侈之風大行而廢棄了仁義?!度簳我の褐鞠隆分杏涊d了臣子這樣的進諫:所謂好的政治,主要是提倡節(jié)約,珍視民力;所謂惡劣的政治,就是隨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希望陛下認真考察古代的政治,開國之初為什么會清明興盛,到了末期為什么會衰弱以至于滅亡,同時再看一看漢朝局勢的變化,就足以觸動內心而產生戒懼了。

《群書治要·晉書上》也講道:“三代之興,無不抑損情欲;三季之衰,無不肆其侈靡。”也就是說,從歷史上看,夏、商、周三代之所以興盛,沒有不是因為抑制自己情感上的欲望而成就的;三代的衰敗,無一不是由于太放縱自己的情欲,過分奢華、過度浪費而導致的。由此可見,要重建盛世,必須首先杜絕奢靡之風。

關于奢靡之風對國家的影響,《群書治要》中的論述很多,并把它視為盛世之主與衰世之主的根本區(qū)別之一?!度簳我ふ摗分姓f:“故修身治國也,要莫大于節(jié)欲?!秱鳌吩唬骸豢煽v?!瘹v觀有家有國,其得之也,莫不階于儉約;其失之也,莫不由于奢侈。儉者節(jié)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節(jié)欲者安。”堯舜所住之處,門前只有三級土臺階,夏天穿葛布衣服,冬天穿鹿皮衣服。大禹宮室低矮,飲食微薄。這幾個帝王,不是其心里不喜好享受,而是能克制自己,做到十分節(jié)儉。大凡歷史上能成功治理國家的君臣,無不是節(jié)欲又節(jié)儉的。

北宋名臣司馬光在其家書《訓儉示康》中寫道:“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jié)用,遠罪豐家?!狈粗俺迍t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司馬康在父親的教育下,從小就懂得儉樸的重要性,他以此家訓為鏡子,不斷鞭策自己,后來歷任校書郎、著作郎,以儉樸、廉潔揚名于世。

亂世之君臣卻恰恰相反,以驕奢淫逸為樂。《群書治要·尚書》記載:帝禹之孫、帝啟之子太康身居帝位而不務正業(yè),貪圖安逸享樂,喪失了應有的品德,百姓都對其懷有二心。他縱情游樂,沒有節(jié)制,在洛水之南打獵,百余天不回京都。有窮國國王后羿,趁著國民不能忍受其所作所為的機會,在黃河岸邊阻擋太康回都。當時,太康的五個弟弟侍候他們的母親隨從打獵,在洛黃交匯的河灣等候他。其五個弟弟都埋怨太康,遂遵循大禹的訓誡而作歌,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五子之歌”。其中之一這樣說道:“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墻。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币馑际钦f,在內迷戀女色,在外迷戀游獵,縱情飲酒而毫無節(jié)制,貪嗜歌舞而不知滿足,住著高大的房子,墻上還雕飾著彩色的圖案。以上幾項只要有一項,就沒有不滅亡的。這一訓誡直到今天仍然有助于領導干部提起戒慎警懼之心。

可見,唐朝著名詩人李商隱的“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正是總結了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而得出的結論。這一結論在古代適用,在今天也依然適用。

在古人看來,人性生而虛明洞徹,人心原本也是平和的。正是因為貪戀物欲,才使心性受到染污,失去了本有的光明。從而導致利令智昏,情令智迷。這恰如一晶瑩剔透的水晶球,原本光芒四射,卻為污泥所染,蒙蔽了本有的光芒。正如《群書治要·老子》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倍奚淼哪康模瑹o非是去除外在的染污,恢復心性的光明。這就是《禮記·大學》所說的“明明德”。

《群書治要·文子》中說:“水之性欲清,沙石穢之;人之性欲平,嗜欲害之。唯圣人能遺物反己,不以智役物,不以欲滑和,是以高而不危,安而不傾也?!币馑际钦f,水的本性是清凈的,但沙石卻使其混濁;人的本性是平靜的,但是欲望卻來禍害它。只有圣人能夠拋棄物欲而回歸自己的本性。圣人不被物欲所控制,淡然自若的心態(tài)不被欲望所擾亂,這樣才能身處高位而不危險,保持安穩(wěn)而不傾覆。人性雖然本自清凈,但是人的七情六欲卻蒙蔽了清凈的本性。因此,必須節(jié)制欲望,才能復歸本性。

《群書治要·政論》中也指出:“夫人之情,莫不樂富貴榮華、美服麗飾、鏗鏘眩耀、芬芳嘉味者也。晝則思之,夜則夢焉。唯斯之務,無須臾不存于心,猶急水之歸下,下川之赴壑?!边@說明,人沒有不喜好并追求物質享受的,但如果任其發(fā)展,沒有節(jié)制,就會做出違背本性、越禮非分乃至傷天害理的事來。所以古人把“欲”比作深淵,提出要調理情感、節(jié)制欲望。

奢靡之風的盛行,會使人沉溺于享樂奢侈而不能自拔,喪失心性之正,導致欲壑難填,久而久之就會走上玩物喪志的道路,甚至為了滿足自己不斷增長的欲望而泯滅天良。所以圣人制禮作樂,正是為了教人回歸本自清凈的本性:“先王之制禮樂,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保ā度簳我ざY記》)

四、社會規(guī)律:“用費則民貧,民貧則奸智生、邪巧作”

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看,奢靡之風導致了資源匱乏以及作奸犯科等行為,這也是刑罰產生的根源。

《管子》中論述道:以前圣君開始制造車船,是為了方便百姓辦事。而今的君主制造車船就不同了。完備、堅固、輕巧、便利都具備了,卻仍向百姓橫征暴斂,用彩色刺繡裝飾車輛,用精雕細刻裝飾舟船。于是,女子放棄紡織而去學習刺繡施彩,所以百姓挨凍;男子放棄耕種而去學習雕刻,所以百姓挨餓。君主制造如此華美的車船,左右親近的臣子也都效仿。這樣,百姓饑寒交迫,所以去作奸犯科。違法亂紀的事多了,那么刑罰就越來越嚴苛,刑罰嚴苛,國家就會動亂。國君確實想使天下太平,憎惡天下混亂,那么從制造車船的節(jié)儉方面就不能不審慎了??梢?,車船只是便利人們的一個工具而已,不該成為競奢斗富的對象。

管子還分析道:“國奢則用費。”當一個國家有了奢侈浪費的風氣時,它的花費就會非常多?!坝觅M則民貧”,花費很多,老百姓就會貧窮而沒有錢財?!懊褙殑t奸智生”,一些人已經習慣于過奢侈浪費的生活,因為由奢返儉難,沒錢花的時候就會很難受,因而產生奸智的念頭。“奸智生則邪巧作”,最終導致邪巧的行為出現??梢姟凹樾爸?,生于匱不足;匱不足之所生,生于侈”。所以,要想從根本上杜絕奸邪欺詐的行為,就要從提倡節(jié)儉、遏制奢靡之風開始,這是國家和每個家庭的當務之急。

《群書治要·說苑》中記載,魏文侯問李克刑罰產生的根源,李克回答說“生于奸邪淫佚之行也”,指出刑罰產生于人們邪曲不正、放縱奢侈的行為:“凡奸邪之心,饑寒而起。淫佚者,文飾之耗?!嚭⒅?,而能不為奸邪者,未之有也。男女飾美以相矜,而能無淫佚者,未嘗有也。故上不禁技功,則國貧民侈。國貧民侈,則貧窮者為奸邪,而富足者為淫佚,則驅民而為邪也。民已為邪,因以法隨而誅之,則是為民設陷也。刑罰之起有源,人主不塞其本,而督其末,傷國之道也?!?/p>

李克認為,凡是奸詐邪曲的念頭,都是由饑寒引起的;淫逸放縱的行為,是因為耗神于文飾。饑寒交迫,而能不做奸邪之事者很少;男女打扮精美并以此互相夸耀,而能不驕奢淫逸者,也未曾有過。所以君主不禁止奇技淫巧,防止其泛濫,所導致的結果就是國家越發(fā)貧困,百姓愈來愈奢靡浪費。國家貧困、百姓奢侈,那么貧窮者為了謀求享受,就會去做奸邪之事;而富足者則會放縱欲望,做出荒淫的行為,這就等于是驅使百姓去做壞事。百姓既已被趕上邪路,做出壞事,隨即又用法令來誅殺他們,這就如同為百姓設下了陷阱。所以,刑罰的興起是有根源的,君主若不從根本上加以杜絕,而只是從枝末上來禁止人們的惡行,這是“傷國之道”。因此,先王治理天下,“必明法度以閉民欲,崇堤防以御水害”,即通過禮法、制度,做到防患于未然,并教育人們把欲望調適到合理的范圍,做到欲而不貪。

長期以來,道德教育之所以很難深入人心,甚至還讓人對其產生反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把道德教育變成了“說教”。《群書治要·禮記》記載:“下之事上也,不從其所令,而從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矣。故上之所好惡,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闭f明良好有效的道德教育是“正己化人”,也就是《說文解字》中所說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當季康子患盜而求教于孔子時,孔子回答道:“茍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孔子以為,人有欲心,才有盜心,有盜心就會做盜賊,所以他答復季康子:假使你自己不貪,雖然你獎賞人為盜,人也不會去盜竊。意思是說,上行下效,居上位的人不欲,則在其下的人便會以欲為恥,所以縱然有賞也不愿為盜賊。在《論語》中,孔子強調:“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實踐證明,言教者訟,身教者從,“上之化下,猶風之靡草。今上無去奢之儉,下有縱欲之弊”(《群書治要·后漢書》)。領導者和教育者先接受教育,才符合道德教育的規(guī)律。因此,領導干部應該從自身做起,率先反對奢靡之風和享樂主義,才能帶動整個社會興起勤儉節(jié)約的浪潮。

《群書治要·孔子家語》記載了孔子和魯哀公關于當時國君為什么不能修明禮教的對話。從中可以看到,當時的國君之所以不能成功地推行禮教,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們自己不能像古圣先賢那樣率先厲行節(jié)儉,而是過著奢侈浪費、荒淫無道的生活:

魯哀公問孔子:“請問什么是大禮?為什么你一談到禮就那么尊崇呢?”

孔子回答:“百姓之所以能夠正常生活,禮是最重要的保障。沒有禮就無法按照一個合適的標準來祭祀天地神靈;沒有禮,就無法區(qū)別君臣、上下、長幼的秩序;沒有禮,就無法區(qū)別男女、父子、兄弟、婚姻、親族的遠近親疏關系。所以,君王對此十分重視,帶頭恭敬奉行,然后以自己率先做出來的樣子來教化百姓,使他們順禮而行。居住簡易低矮的房屋,穿戴節(jié)儉的衣服飾物,乘坐的馬車不加雕飾,使用的器物不精雕細刻,飲食不講求美味,心里也沒有過分的欲望,使自己與百姓有福同享。古代賢明的君主是這樣恭敬行禮的?。 ?/p>

哀公又問:“當今的君王,為什么不能這樣去做呢?”

孔子回答:“當今的君王追求利益,貪得無厭,荒淫無道,奢侈無度,懶惰怠慢,游手好閑,一味搜刮百姓的錢財來滿足其貪欲,使百姓抱怨朝廷;違背眾人的意愿,去征討政治清明的國家;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不擇手段;任意使用暴虐嚴酷的刑罰誅殺人民,而不依據正常的法度。從前君王治理和役使百姓都是按前述的原則去做,現在的君王則是按照后面的做法??梢?,當今的君王不懂得修明禮教了?!?/p>

這段對話告訴我們,古代道德教育之所以不得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在位者不能率先接受道德教育,不能身體力行地踐行倫理道德要求,卻要求百姓積極參加道德教育和實踐,從而把道德教育變成了讓百姓服從的工具。

《禮記》中說:“國奢則示之以儉?!比绻粋€國家奢侈之風盛行,就要教導人們崇尚節(jié)儉?!度簳我ふ撜Z》中也說:“禮,與其奢也,寧儉。”強調節(jié)儉更符合禮的要求。而提倡節(jié)儉則必須從在位者做起,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唐朝時,楊綰做了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他為官清廉,崇尚節(jié)儉。在其升官的詔命下達之日,郭子儀正要宴客,聽到這個消息,立即把座中的聲樂減了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干的隨從本來人數眾多,也于當天就減少了;御史中丞崔寬把房屋建造得豪華奢侈,結果立刻下令將其拆毀??梢?,上行而下效的效果如“影之隨行、響之應聲”一樣迅速。

總之,“讀史使人明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指出:“歷史記述了前人積累的各種科學文化知識,記述了他們治理國家和社會的思想與智慧,記述了他們經歷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與教訓,學習和了解這些歷史上的文化知識、思想智慧、經驗教訓,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tài)度,結合領導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實際,或者吸取應用,或者作為借鑒,或者引為警戒,這對于提高我們的思想政治水平、改進我們的工作,是會大有助益的?!毖凶x《群書治要》,可以讓領導干部全面深刻地認識到奢靡之風的危害,從而自覺響應黨中央提出的“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的號召,將其從外在的道德要求轉化為自己內心的主動追求,最終杜絕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猜你喜歡
百姓
大力發(fā)展艾草種植,鋪就百姓致富之路
風雨同舟
“海外赤子”指的是誰
百姓身邊的守護者
有的官
百姓看家“風”
中國夢百姓情
百姓腰包更鼓了
三國演義
百姓閑趣
乐清市| 辽源市| 云龙县| 苍南县| 夏河县| 庐江县| 秦安县| 文登市| 佛教| 桃江县| 准格尔旗| 荃湾区| 谷城县| 宜章县| 青海省| 无锡市| 南阳市| 手游| 凤台县| 华阴市| 扶风县| 旬阳县| 米林县| 苍溪县| 贵南县| 蓝田县| 天水市| 曲靖市| 临桂县| 闻喜县| 海原县| 南江县| 莲花县| 都匀市| 微博| 固始县| 融水| 岳西县| 景德镇市| 博罗县| 茂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