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碩
在蔚藍的大海中,生活著一些特殊的生物。它們擁有著與眾不同的“隱身術(shù)”。
玻璃章魚:眼睛“隱身術(shù)”
玻璃章魚是一種生活在熱帶或亞熱帶深海處的海洋生物。它們非常稀有,很少有人見到過它們的“真容”。
這是為什么呢?首先,深海本就難以到達。其次,玻璃章魚的身體很小。作為卵生生物,玻璃章魚剛被孵出的時候身長大約只有2毫米,其成年后的身體長度也只有45厘米。此外,玻璃章魚的身體幾乎全部是透明的(眼睛除外)。為了讓眼睛也不被敵人發(fā)現(xiàn),玻璃章魚就使用一種特殊的方法來隱藏眼睛。
深海生物的眼睛大多又大又圓。玻璃章魚的眼睛卻是特殊的管狀結(jié)構(gòu)。這種眼睛能向上豎起藏在陰影里,盡可能地減小影子的面積。
這樣雖然嚴重損傷視力,但能讓弱小的玻璃章魚不被敵人發(fā)現(xiàn),在深海中生存下去。
烏賊:變色“隱身術(shù)”
烏賊作為一種廣為人知的軟體動物,它最出名的就是“噴墨”技能。當(dāng)遇到危險時,烏賊就會“噗”地一下子射出一大片墨汁擋住敵人視線,為自己爭取逃生的機會。
除此之外,烏賊還擁有跟變色龍一樣的變色“隱身術(shù)”。
烏賊的皮膚中有數(shù)不清的色素小囊,周圍長著放射狀的纖維肌絲。它能讓色素小囊中的細胞隨意改變大小,隨著“情緒”的變化而變化。
什么是“情緒”呢?比如烏賊感知到危險時會變得緊張,神經(jīng)就會受到刺激,烏賊會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把自己皮膚的顏色變得和周圍的環(huán)境一樣,哪怕天敵近在咫尺,也很難發(fā)現(xiàn)它的蹤跡。
烏賊就像是海洋中的“變色龍”,依靠著特殊的“隱身術(shù)”表演了一次又一次的逃生“魔術(shù)”。
葉水蚤:光線“隱身術(shù)”
葉水蚤是一種極其特別的甲殼類生物。其中雄性葉水蚤長著藍紫色的“皮膚”,被譽為“海洋藍寶石”。
幾乎沒有攻擊能力的雄性葉水蚤擁有耀眼的顏色,正常來講應(yīng)該很容易被天敵捕食。但是,為什么雄性葉水蚤能一直在海洋中生存呢?這全都靠它的光線“隱身術(shù)”。
許多時候,雄性葉水蚤帶有顏色的身體會突然消失,過一會兒再出現(xiàn)。
雄性葉水蚤的表皮中有許多鳥嘌呤晶體形成的微觀結(jié)構(gòu)。它們會影響光線的反射。不同角度的光線會產(chǎn)生不同色彩的反射效應(yīng)。比如,當(dāng)光線以0°照射雄性葉水蚤時,反射光中的藍紫色光最多,我們會看到藍紫色的葉水蚤;但當(dāng)光線角度變?yōu)?5°時,反射光變?yōu)槿搜劭床坏降淖贤饩€,葉水蚤就這樣“隱身”了。
管水母:陷阱”隱身術(shù)“
管水母又叫“刺胞動物”。它是由許多異形個體結(jié)合成的。這些異形個體各有長處:有些擅長捕獵,有些擅長防御,還有些擅長“欺騙”。
其實,管水母的體型很大,有些時候體長能達到40米,相當(dāng)于13層樓的高度呢!
在一般情況下,海洋生物的“隱身”能力都是為了防御或逃生,而管水母卻把“隱身”能力用于捕獵。
管水母本身是透明的。它體內(nèi)的熒光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時,才會發(fā)出淡淡的光芒,被敵人發(fā)現(xiàn)。管水母會讓一小部分的身體發(fā)出淡淡的光芒,“扮演”成小魚的樣子。一旦吸引到想來吃小魚的生物,管水母便會捉住前來的生物,飽餐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