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小桐 (北京語言大學)
2020年過年時疫情暴發(fā),如洪水猛獸般在灑滿櫻花的城市一發(fā)不可收拾,充滿喜慶的大紅對聯(lián)和窗花被染上了灰蒙蒙的色彩。很快,“網(wǎng)課”這個詞大范圍地流行起來,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甚至是幼兒園的孩子,都開始對著四四方方的屏幕,跟老師進行遠程互動。每天大家都通過網(wǎng)絡在線上見面,老師不會知道,屏幕后的我們,是在吃著大包子,還是在喝著黑米粥。在我生活的小鎮(zhèn)上,路口被堅硬的鐵皮封閉了,街上行走的是身穿白色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本以為很快就能熬過這次疫情,櫻花終將載著春風飛向各地,但每天居高不下的病患數(shù)字,每一次令人關注的新聞播報,無不在告訴我們:疫情依舊在。
一學期就這樣到了尾聲,我們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考試形式:雙機位線上考試。每個學生面前放一臺電子設備,用來看試卷和作答;身后放一臺電子設備,便于老師監(jiān)考。在一陣鼠標點擊聲中,大二下學期便結束了。我的朋友圈也被即將畢業(yè)的學姐學長的動態(tài)刷屏:他們畢業(yè)了,卻沒有畢業(yè)典禮和畢業(yè)旅行。窗外一片蔥綠,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而海洋藍色的醫(yī)用口罩,卻已經(jīng)成為外出的標配,與這五彩斑斕的世界格格不入。
炎熱的夏天很快到來,新冠肺炎病例的數(shù)量也在逐漸下降。9月,我們終于可以返校,重回闊別7個月的校園。不知為何,學校的紅磚綠瓦在我眼里變得可愛了許多。然而還沒等我吃遍學校附近的美食店,“封閉管理”幾個字又出現(xiàn)在學校的各個公眾號上。我們這些返校不久的大學生們,開始了每天教學樓、宿舍樓、食堂三點一線的生活。不論在何處,每個人都必須佩戴口罩;每棟建筑的入口處,都架著電子測溫儀;宿舍樓道里,始終彌漫著消毒水的味道;班級群里,輔導員每天都會提醒大家“非必要不出校、非必要不出京”。
1.有同學將解封后的心愿貼在操場圍欄上
2.同學們戴著口罩穿梭在校園
剛開始我確實挺享受這種生活,可以宅在宿舍看電視、吃外賣,可是時間一長,就感覺精神不振、記憶力衰退,甚至無心學習。這時,“北語廣場舞群”開始在學校里風靡開來。每當夜幕降臨,籃球場前的空地上,就會有一大群人伴隨著動感的節(jié)奏,跟著領舞一起舞動起來。大家的動作并不整齊劃一,甚至有些人只會像《熊出沒》里的熊大熊二般“笨拙”地伸展著雙臂和雙腿,但所有人都不會在意。很快,我也加入了這個隊伍。大家每天隨著流行歌曲舞動身體,發(fā)出陣陣歡笑,在這樣的氛圍中,我壓抑的心情得到了盡情釋放。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封閉管理——解封——封閉管理——解封……我們仿佛進入了一個無限循環(huán)的空間。很快,我大四了。站在考研與工作的岔路上,我最終選擇了繼續(xù)深造。我每天早早起床吃過早飯,便來到圖書館自習,隨著桌上的書堆得越來越高,我仿佛重新回到了高三的時光,做不完的卷子、看不完的資料……此時學校的封閉管理對我來說仿佛有了積極的意義。一道道“禁令”,壓抑了我出校的欲望,我不會再約好友去附近的飯店,品嘗垂涎已久的火鍋和炸雞;不會再去五道口的網(wǎng)紅蛋糕房,買下香甜可口的面包……這些都為我的備考贏得了更多的時間。
3.隨處可見的電子測溫儀
4.同學們在“群山回響”處閱讀
在圖書館二層,有一處休閑之地,這里因為樓頂鏤空而形成空缺,抬頭望去像一座小山脈,被同學風趣地稱為“群山回響”?!叭荷健笔且驗樾螤钕嗨疲盎仨憽笔且驗榭傆型瑢W在這里朗讀課文或者背誦考研的內(nèi)容,人一多,聲音越來越大,加上這里比較空曠,就會發(fā)出回響。圖書館的老師看到之后,特地在這里擺放了舒服的桌椅。如此一來,前來讀書的同學就更多了。雖然大家讀的內(nèi)容不同,音色和音量也不同,但讀書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就好像匯成了一首動聽的知識之歌。每次我從在圖書館經(jīng)過,聽到這讀書聲,想到有那么多來自天南海北的考生正和我一起備戰(zhàn)考研,就會感到一股莫名的力量,充滿了學習的動力。
忙碌的復習之余,我每天最大的慰藉是在夕陽西下之時,伴著暈成深琥珀色的美麗余暉去操場散步,放松一下疲憊了一天的大腦。操場上跑步鍛煉的人很多,一陣微風吹過,將人們呼吸過的空氣送到遠方。我忽然覺得,這仿佛成了人們在當下的一種見面方式,就像蘇軾的那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因為疫情不能見面的朋友和家人,只能借助風兒送去問候和祝福。
終于,我的大學生活進入了大四下學期。我開始在網(wǎng)上投簡歷、參加考試,最終成為了一家公司的實習生。這也是我在學校封閉管理期間,因為實習而被允許進出學校。隨著上海疫情的發(fā)展,學校開始要求在校學生每周定期做核酸,實習的學生每周還要提交行程碼、北京健康寶綠碼、實習證明以及核酸陰性證明。
實習的第一天,我戴著醫(yī)用口罩,愉快地刷卡跨出學校的大門,看到了疫情期間校園外的生活。坐公交車去上班途中,乘務員一直在提醒乘客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無論是進入園區(qū)、進入大廈、還是進入公司,都需要展示行程碼、健康碼以及測量體溫,到處都彌漫著嚴肅的防疫氣息。職場打工人行色匆匆,外賣小哥小跑著趕路,這跟疫情之前的景象別無二致,但好像又有些許不同。
一位同學在朋友圈感慨:疫情之前我們的生活是什么樣的呢?可以去學院路上的每一所學校串門,在教學共同體內(nèi)選自己喜歡的選修課;可以在林大看花,坐在樹干做成的長椅上,看爬山虎的觸角一點一點蔓延;可以去農(nóng)大吃飯,各種美食琳瑯滿目,猶豫的時間長過吃飯的時間;還可以去北航的操場上看帥哥打球,那些朝氣蓬勃的臉龐就是青春的標志;又或是騎著共享單車,哼著小調(diào)悠悠地穿過清華園去附小兼職......疫情給我們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但正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這句話所言,這次疫情或許就是我們這一代人長征中要翻越的險峻高聳的山脈,要沖破的波濤洶涌的海浪。也是在這樣的時刻,當代大學生展現(xiàn)出了自己的擔當,不僅認真履行防疫政策,也絕不虛度大學生活每一天,在堅持苦中作樂的同時,對未來的日子抱有無限憧憬。
在我大學四年的時光中,疫情占據(jù)了兩年半的時間。但我相信,肆意盎然、意氣風發(fā)的大學生活必將在不久后重回每個大學生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