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株抗蟲棉,代號“SGK321”。主人夸多根我系發(fā)達,植棉高大,長勢壯,豐產。景關鍵的是,我的纖維品質優(yōu)良,還有一定的抗病性能。
曾經,我的祖輩可是深受病蟲侵害,差點兒絕種。那我們是怎么和病蟲害斗爭,一步步變得強大的呢?來聽聽抗蟲棉的故事吧!
瘋狂的棉鈴蟲
20世紀90年代,在中國華北大地上,棉鈴蟲大爆發(fā)??矗褪怯颐孢@種可惡的蟲子。
它們酷愛吃我們的花蕾、花兒和棉鈴。花蕾被蛀食后,苞葉會張開發(fā)黃,2天~3天后就脫落;花兒的柱頭和花藥被害后,我們便不能授粉結鈴;青鈴被蛀成空洞后,常誘發(fā)病菌侵染,造成爛鈴。它們的幼蟲還特別喜歡吃我們的嫩尖和嫩葉,形成孔洞和缺刻,造成無頭棉,影響我們的正常發(fā)育。
短時間內,多個產棉區(qū)被棉鈴蟲危害到幾近絕收。為此,人們大量使用農藥,但農藥對這些害蟲幾乎沒啥作用。相反,在有些地方,蟲子沒事,負責噴灑農藥的人卻被毒倒了。
怎么辦?怎么辦?誰來救救我們?
救星來啦!
我們的救星來啦!它就是——蘇云金芽孢桿菌。聽說這種細菌在條件不適宜的時候會休眠成為芽孢,同時在芽孢旁形成一顆晶體,成為蛋白質,人們稱之為Bt蛋白。
Bt蛋白可以被某些昆蟲體內的酶活化,隨后與昆蟲腸道的受體結合,造成細胞溶解、腸道穿孔,昆蟲因此停止進食而死。人類和絕大多數(shù)動物既無法激活Bt蛋白,也不存在能和Bt蛋白結合的受體,所以Bt蛋白對人類的健康沒有任何影響。
知道了這個秘密之后,科學家們成功提純了Bt蛋白,并克隆出Bt蛋白的基因。科學家們將這種基因送給我們,這樣一來,我們就能自己制造Bt蛋白,再也不怕棉鈴蟲了。
知道鏈接
迄今為止,我國轉基因抗蟲棉累計推廣面積達3.15億畝,使每年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減少1萬噸到1.5萬噸,大大降低了棉田蟲害的防治成本,棉田生態(tài)環(huán)境也得到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