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光憲 令狐福濤
摘要 商品大蒜苗種植密度越大,蒜苗越纖細柔弱,種植密度越小,蒜苗越粗壯,商品外觀受到影響,為探索商品大蒜苗種植最佳密度,設計5個密度梯度進行試驗,進行數據記載和方差、極差等比較分析,初步結論為在同等條件下,商品大蒜苗最適宜的種植密度為8.9萬~10.7萬株/667 m2。通過試驗數據計算,建立種植密度與商品銷售量關系的直線回歸方程:y=889.98+0.0082x,以供參考。
關鍵詞 商品大蒜苗;種植密度;試驗研究
中圖分類號:S63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2)04–0181–03
長期以來,大蒜苗都是被當作調味蔬菜,大蒜苗生產周期短,45~60 d即可分批上市,種植效益好。據市場反饋,每年10月—翌年2月屬市場旺季,價格高,種植效益高。2018年以來,桐梓縣開始在壩區(qū)規(guī)模種植大蒜,由于沒有技術集成,種植的前兩年,都是按照采收“蒜薹+蒜頭”的模式種植,適期抽部分大蒜苗銷售,但種植密度小,效益不高。因此,需要有效探究大蒜苗的種植密度,總結最佳種植密度、最適產量以及田間管理技術,為技術指導提供理論依據。
1 試驗方案設計
1.1 試驗材料
大蒜種:本地紅皮大蒜,用種蒜瓣均重2.8 g左右。
1.2 試驗地點
該試驗點在桐梓縣小水鄉(xiāng)石場村棗樹組種植大戶地塊,海拔560 m,土壤為黃沙壤,肥力中等,播期為2021年9月6日。
1.3 試驗方法
1.3.1? 小區(qū)設計? 試驗小區(qū)設計為長10 m、寬1.5 m,小區(qū)面積15 m2,小區(qū)內設0.3 m操作溝和1.2 m的播種壟,小區(qū)播種壟面積12 m2,3次重復、隨機排列,15個小區(qū) ,小區(qū)外圍設0.3 m走道,四周設1 m保護行。
1.3.1 密度設計 密度設計為5個種植密度梯度,分別用C1、C2、C3、C4、C5來表示,C1行株距15 cm×6 cm,折合667 m2栽植密度約5萬株;C2行株距12 cm×6 cm,折合667 m2栽植密度約7.1萬株;C3行株距12 cm×5 cm,折合667 m2栽植密度約8.9萬株;C4行株距10 cm×5 cm,折合667 m2栽植密度約10.7萬株;C5行株距10 cm×4.2 cm,折合667 m2栽植密度約12.5萬株。
1.3.2 試驗測產和性狀觀察設計 試驗小區(qū)以不同種植密度(處理)分3次采收銷售商品量之和來折合每667 m2銷售商品苗產量,再以每667 m2銷售商品苗產量比較銷售凈效益。采收上市的商品苗標準設計為假莖長15 cm以上且莖粗(周長)1.5 cm以上,3次采收完畢后,不再繼續(xù)監(jiān)測剩余田間小苗,可以將之清除,也可以繼續(xù)管理采收蒜薹和蒜頭。設計播種期為9月6日,3批采收蒜苗上市時間分別為播種后60、75和90 d。采收時,每個小區(qū)隨機抽取10株商品大蒜苗,測定其假莖長、假莖粗和單株重等均值數據進行結果分析。
1.4 栽培技術
1.4.1 加強肥水管理 試驗種子選擇在0℃~4℃的環(huán)境下低溫處理30 d左右后,選用豐滿無傷無蟲害無霉變蒜瓣按大中小分級后,用80%的多菌靈1 000倍液浸種12~16 h,撈起晾干直接播種[1]。試驗小區(qū)基肥統(tǒng)一按1 m2施硫酸鉀復合肥(N∶P∶K =15∶15∶15)1.5 kg、有機肥5 kg;播種壟面寬1.2 m,用自制釘耙在1.2 m寬的壟面上開8~12條深5~6 cm栽植溝,按照密度設計播種,大瓣種適當稀植、小瓣種適宜密植,栽植時注意將蒜瓣背面朝著一個方向,且背腹連線與行方向平行,播種深度3~4 cm;追肥用1 000倍夜水溶性肥料(N∶P∶K=19∶19∶19)淋施3次,從苗2~3片葉時使用第一次,過后每采收一次淋施一次;也可以每次追肥量為每667 m2尿素5 kg,一共需要追肥3次,同時要每隔7 d對蒜苗葉面表面噴施3%的磷酸二氫鉀。一共需要噴3次,有效避免植株發(fā)生早衰問題[2]。
1.4.2 加強對大蒜苗病蟲害綠色防控 生產商品大蒜苗主要做好軟腐病、疫病、葉枯病和蒜蛆、蔥薊馬等病蟲害的綠色防控。
(1)大蒜苗病害防控措施。大蒜軟腐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大都從下部葉片開始發(fā)病,發(fā)病初期,葉緣或中脈出現黃白色條斑,嚴重時導致整株死亡。一是加強輪作,清除田間秸稈、葉片等病殘體,栽植時開溝排水防澇。二是在病害發(fā)病初期采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 000倍液或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或20%噻菌酮懸浮劑1 000倍液噴霧交替防控,每隔7~10 d噴施1次,采收15 d前停止用藥。
大蒜疫病主要危害葉片,發(fā)病初期在葉尖或葉片中部出現白色至黃色水浸狀斑,濕度越大,發(fā)病擴散越快,導致半片或整個葉片發(fā)病枯死。在疫病發(fā)病初期采用霜晴(30%烯酰嗎啉·甲霜靈水分散粒劑)750~1 000倍液或喜瑞(48%甲基硫菌靈·戊唑醇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或唄靚(50%戊唑醇·嘧菌酯懸浮劑)2 500倍液噴霧交替防控,每隔10 d噴施1次,采收15 d前停止用藥。
大蒜葉枯病主要危害葉片,從下部老葉片開始發(fā)病,病斑呈水漬狀,后期呈不規(guī)則的條斑或橢圓形,病斑表面上有黑色霉狀物,發(fā)病嚴重時病葉枯死。在葉枯病發(fā)病初期采用喜瑞(48%甲基硫菌靈·戊唑醇可濕性粉劑)1 000~ 1 500倍液或碩道(6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5 000倍液或唄靚(50%戊唑醇·嘧菌酯懸浮劑)2 500倍液噴霧交替防控,每隔10 d噴施1次,采收15 d前停止用藥。
(2)大蒜苗主要蟲害防控措施。生產大蒜苗蒜蛆在冬前以幼蟲蛀食大蒜假莖,使假莖腐爛,造成蒜苗葉片枯黃、萎蔫或整株死亡。一般幼蟲從10月上中旬開始危害大蒜苗,拔出蒜苗受害株可見蒜蛆幼蟲。一是精選無傷、充實豐滿、大小均勻蒜瓣為種;二是栽植時用敵百蟲粉1.5~2 kg伴25 kg細干土,均勻撒在栽植溝后,淺栽蒜瓣;三是在9月下旬用50%辛硫磷800倍液或90%敵百蟲1 000倍液灌根或用速眾(10%聯苯菊酯·蟲螨腈)500 g/667 m2兌水灌根,每7~10 d噴施1次,連續(xù)2~3次即可。
生產秋冬大蒜苗,蔥薊馬主要在大蒜出苗后開始危害,成、若蟲均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嫩尖和心葉汁液。一般成蟲活躍,可借風力擴散,畏強光,以早晚取食為主,多在背陰和葉腋間取食危害,若蟲不甚活躍,初孵若蟲不太活動,多集中于葉片基部危害,稍大才分散危害。被害葉片上形成許多細密而長形的灰白色斑,葉尖枯黃,嚴重時葉片扭曲枯萎。一是清潔田園,集中毀掉前茬作物枯枝殘葉和雜草,以減少蟲源,適時中耕適鋤草和灌水,可減輕危害。二是在1~2齡若蟲危害期進行施藥防治??蛇x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20%康福多濃可溶劑2 500~5 000倍液,或70%艾美樂水分散劑10 000~15 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50%敵敵畏乳油、50%巴丹可溶性粉劑各1 000倍液,或40%二嗪農乳油、50%馬拉硫磷乳油各1 000~2 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 500~3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乳油3 000倍液等噴霧防治。每7~10 d噴施1次,連續(xù)2~3次即可,采收15 d前停止用藥。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2.1 試驗結果
(1)商品大蒜苗植株主要性狀記載結果見表1。
(2)不同密度銷售商品大蒜苗量結果見表2。
2.2 結果分析
(1)性狀觀察記載數據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密度間商品蒜苗假莖長、假莖粗和單株均重存在較大的差異,隨著密度的增大商品蒜苗假莖逐漸增大,處理C5與C1的差異最大,相差3.3 cm;假莖粗和單株均重逐漸減小,處理C5與C1的差異最大,分別相差1.5 cm和8 g。
(2)不同密度銷售商品大蒜苗量方差分析見表3。
由表2、表3可以看出,5個密度處理間,銷售的商品蒜苗量存在較大的差異,區(qū)組間F值大于1%小于5%,說明區(qū)組存在差異。處理間F值遠遠大于1%,說明密度間存在極顯著的差異。通過新復極差分析得出,處理間都存在顯著的差異。說明在單位面積耕地上,不是種植密度越大,單位面積凈效益越高。表2中,處理C3與C4、C5間,種植密度相差1.8萬株和3.6萬株/667 m2,但單位凈效益相差只有1.7%和0.7%。因此,在同等管理水平上,由于單位面積種植密度越大,種子成本投入越大,銷售的商品苗率也逐漸下降,表明在單位面積上生產商品大蒜苗的凈效益與種植密度有很大的關系。
(3)種植密度與銷售商品量直線回歸分析。由表2數據可以看出,在同等管理水平上,不同種植密度銷售的商品大蒜苗量存在差異,蒜苗長度與種植密度之間呈現出負相關關系[3]。種植密度越大,銷售的大蒜苗商品量越大,處理C1的銷售商品量與處理C5的差異達614.6 kg/667 m2。根據表2數據,設計y表示蒜苗銷售量,x為種植密度,通過數據計算,建立密度與商品銷售量的直線回歸方程:y=889.98+0.0082x,便于實際應用中參考計算。
3 結論
在單位面積上種植商品大蒜苗,在一定范圍內種植密度越大,銷售的商品大蒜苗量越高,銷售凈效益也越高,但不是一直呈正比增長關系,因為商品大蒜苗銷售凈效益還受投入成本、商品質量、上市銷售時間和銷售單價等因素的影響。本試驗通過設計5個密度梯度,對比分析商品大蒜苗植株性狀指標,對試驗結果數據進行方差、極差比較分析,初步結論為在同等管理水平和銷售的情況下,商品大蒜苗最適宜的種植密度為8.9萬~10.7萬株/667 m2,在這種植密度下,大蒜苗假莖長、假莖粗和商品苗單株重適中,商品受市場歡迎,同時獲得的銷售凈效益相對較好。試驗還通過種植密度與商品銷售量數據計算,建立種植密度與商品銷售量關系的直線回歸方程:y=889.98+0.0082x,便于實際應用中參考。
本試驗是在同一管理水平上總結結果,大蒜苗生長受光、溫、水、肥等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較大,特別是高密度栽培,蒜苗間對環(huán)境因素競爭更加激烈,如何提高環(huán)境因素的管理水平來增加種植密度,獲得更高的銷售凈效益還需進一步試驗。
參考文獻
[1] 張樂,宋振啟,孫華之.大蒜(青蒜)高產優(yōu)質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13(2): 36-37.
[2] 蘇卷利,馬亞敏.大蒜不同密度播種試驗報告[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21(14): 53-54.
[3] 袁玉娟.大蒜的高產栽培技術分析[J].南方農機,2020,51(6):41.
責任編輯:黃艷飛
Preliminary Report of Commercial Garlic Seedling Planting Density Test in Tongzi County
QIAN Guangxian et al(Agriculture and Rural Bureau of Tongzi County, Tongzi, Guizhou 563200)
Abstract The commodity garlic sprout planting density, the greater the garlic sprout more slender tender, planting density was smaller, the thick the garlic sprout, commodity appearance affected, to explore merchandise large garlic sprout planting density, best design 5 density gradient experiment, data record and variance, poor, such as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preliminary conclusion wa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The most suitable planting density of commercial garlic seedlings was 89,000 ~ 107,000 plants /667 m2. By calculat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establish and y=889.98+0.0082x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ing density and commodity sal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Commercial garlic seedling; Planting density;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