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寅,朱 棟,張曉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南京 210016)
擴壓器是航空發(fā)動機壓氣機的關鍵部件,能夠將葉輪出口的高速氣流減速增壓,起到提高發(fā)動機推力的作用,常采用鎳基高溫合金等高強度材料制造[1-2]。傳統(tǒng)機械切削加工方法效率低下,刀具消耗嚴重。電解加工基于金屬陽極溶解的原理實現(xiàn)零件成形,具有加工效率高、無工具損耗、無重鑄層、不受工件材料力學性能限制等優(yōu)點,非常適合于擴壓器的制造[3-4]。
加工穩(wěn)定性是影響電解加工精度與重復性的重要因素,國內外研究人員為了提高電解加工穩(wěn)定性,針對陰極結構、流場形式及加工方法等進行了大量試驗研究。萬龍凱等[5]針對整體葉盤型面電解加工提出了陰極“C”形加強筋優(yōu)化結構以減少陰極變形;Yao 等[6]設計了多種鏤空片狀陰極結構內部加強筋設計方法,提升了鏤空陰極結構的整體剛性;Zhu 等[7]提出了薄片陰極厚度優(yōu)化設計方法以及W 型流場,提高了型面電解加工的穩(wěn)定性;Lin 等[8]設計了套料電解加工陰極增液縫,優(yōu)化了貧液區(qū)流場均勻性;Klink 等[9]開展仿真并試驗觀察了電解加工過程中流道內的氣穴,探究了進口壓力與流道寬度對空化現(xiàn)象的影響;Ghoshal等[10]研究了脈沖電源下陽極振幅及振動頻率對加工區(qū)氣泡逸散的影響,提高了微細電解加工精度及加工效率。
套料電解加工(Electrochemical trepanning,ECTr)是電解加工的一種典型方法,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田繼安[11]提出了帶倒置絕緣腔的陰極結構,提高了套料電解加工精度;彭蘇皓等[12]設計了絕緣腔下葉盆葉背兩側供液的流場,提高了套料電解加工流場均勻性。目前關于套料電解加工穩(wěn)定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陰極結構設計以及流場形式優(yōu)化,而針對絕緣套結構對套料電解加工穩(wěn)定性影響的研究相對較少。
為了提高套料電解加工的精度及流場均勻性,一般采用帶有絕緣腔的陰極結構;但絕緣腔為懸臂梁結構,其自由端在流場下易發(fā)生彎曲變形,加工過程中存在不穩(wěn)定現(xiàn)象。為解決套料電解加工穩(wěn)定性差的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絕緣套剛性優(yōu)化方法,以GH625 某型號擴壓器中分流葉片為研究對象,開展了相應的設計仿真分析與試驗研究。
擴壓器套料電解加工采用組合陰極結構,如圖1 所示。絕緣套首端固定于陰極體,尾端為自由端,內部設計絕緣腔減少已加工葉片的雜散腐蝕。絕緣套與陰極體之間留有較小間隙,作為電解液流道。由于葉片形狀不規(guī)則等因素,工件兩側間隙內流場壓力往往不能保持一致;且擴壓器葉柵通道狹窄,陰極寬度受限導致絕緣腔厚度小剛性差,在加工中受流場壓力易發(fā)生彎曲變形。絕緣套的變形將影響流場穩(wěn)定性,降低加工定域性以及工件的重復精度;嚴重時絕緣套發(fā)生疲勞斷裂,將直接導致工件失去絕緣保護。
圖1 套料電解加工示意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ECTr
為了解決絕緣套結構整體剛性差、變形嚴重的問題,提高陰極結構加工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提出了一種在絕緣套自由端設計加強筋的剛性優(yōu)化方法(圖2)。本方法存在以下優(yōu)點:(1)條形加強筋平行排列于絕緣套自由端,厚度與間隙尺寸一致,能夠將流道間隙固定,起到限制絕緣套位移、防止顫振的作用[13];(2)設計加強筋后的絕緣套自由端力臂減小,進而使其所受力矩減小,起到降低受力變形量的作用;(3)加強筋的一部分伸入絕緣腔外側,起到增加絕緣腔厚度的作用,提高了絕緣腔的剛性。
加強筋參數(shù)設計需要在保證絕緣套具有良好整體剛性的基礎上,減少其對加工區(qū)流場的影響,主要考慮以下參數(shù):(1)加強筋的端部形狀。加強筋端面形狀影響電解液繞流后的流線狀態(tài),需要保證流入加工區(qū)的流場均勻性。(2)加強筋距絕緣套底端的距離h。為了最大限度提高絕緣套剛性,加強筋距絕緣套底端的距離hmax要小于絕緣腔高度H,同時hmin應保證電解液繞流加強筋后到達加工區(qū)的流速滿足加工需求。(3)加強筋寬度b。加強筋寬度越大絕緣套的整體剛性越好,但同時會減小流道截面尺寸影響流場均勻性,需要進行合理的設計(圖3)。
圖2 絕緣套剛性優(yōu)化方法示意圖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tiffness optimization method of insulating sleeve
圖3 加強筋參數(shù)示意圖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strengthening rib parameters
針對擴壓器套料電解加工絕緣套模型,開展絕緣套受力變形仿真分析,研究內容包括仿真模型建立、仿真結果對比分析、加強筋參數(shù)優(yōu)化設計等。
本文采用單向流固耦合方法,通過ANSYS 軟件中的fluent 流體動力學模塊及static structural 靜力學模塊對絕緣套結構整體剛性進行有限元分析。液體流動的湍流模型選擇RNGκ?ε模型,該模型考慮了平均流動中的旋轉及靜態(tài)流動,在處理流線彎曲程度較大及高應變率的流動時更具真實性,有利于近壁面低流速區(qū)的計算。模型滿足Navier-Stokes 方程[14]
式中:ρ為流體密度,k為流體湍動能,ε為耗散率,t為時間,μ為黏性系數(shù),Gk為湍流動能產生項,μt為湍動黏度;經驗常數(shù)C1ε=1.44,C2ε=1.92,湍動能和湍動能耗散率所對應的普朗特數(shù)倒數(shù)σk=σε=1.39。
流體動力模塊計算結束后,將網格節(jié)點位移數(shù)據(jù)以及流體壓力計算數(shù)據(jù)傳輸給固體,從而計算得到固體變形量以及等效應力。流固兩相交界面滿足質量守恒方程和動量守恒方程
針對某型號擴壓器直紋葉片的套料電解加工開展了絕緣套設計,底部絕緣腔體深度尺寸H=9.5 mm,絕緣套及其流場模型如圖4(a)所示。在此基礎上初步設計參數(shù)b=3 mm,h=9 mm 的方形端部加強筋;由于葉片長度尺寸大,將加強筋數(shù)量設計為3 條。帶加強筋的絕緣套及其流場模型如圖4(b)所示。
流場的邊界條件如表1 所示,電解液入口壓力為1.4 MPa、出口壓力為0、湍流強度5%,絕緣套材料采用FR4 環(huán)氧樹脂。在流體動力學模塊計算結束后,通過靜力學模塊計算絕緣套變形量及等效應力。
圖4 有無加強筋絕緣套及其流場模型Fig.4 Insulating sleeve with or without strengthening ribs and its flow field model
表1 仿真參數(shù)Table 1 Simulation parameters
通過以上模型建立及參數(shù)設置,開展了無/有加強筋絕緣套流固耦合單向仿真研究,獲得絕緣套變形量及等效應力云圖,分別如圖5、6 所示。分析結果可知:(1)無加強筋絕緣套流場下存在整體結構彎曲變形,最大變形量達到了0.241 mm,位于絕緣套自由端;(2)主要受力區(qū)域位于兩個固定端以及絕緣腔區(qū)域,最大等效應力達到了62.1 MPa。絕緣套變形趨勢為自由端整體向一側彎曲,在加工過程中極有可能與工件側壁產生干涉。
圖5 無加強筋絕緣套變形及等效應力云圖Fig.5 Deformation and equivalent stress cloud diagram of insulating sleeve without strengthening ribs
圖6 有加強筋絕緣套變形及等效應力云圖Fig.6 Deformation and equivalent stress cloud diagram of insulating sleeve with strengthening ribs
有加強筋絕緣套的受力變形存在以下現(xiàn)象:(1)絕緣套變形不再呈整體彎曲趨勢,變形集中在自由端加強筋以下區(qū)域,最大變形量由無加強筋時的0.241 mm 減小為0.057 5 mm;(2)絕緣套固定端受力區(qū)域明顯減少,受力區(qū)域集中在絕緣套自由端及加強筋處,最大等效應力由無加強筋時的62.1 MPa減少為37.3 MPa,但絕緣腔受力區(qū)域總體不變,考慮是h取值較大的原因;(3)電解液繞流加強筋后,流速分布如圖7 所示,其尾端出現(xiàn)卡門渦街現(xiàn)象,存在橫向流速,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渦旋[15],這將導致加工區(qū)的流線出現(xiàn)紊亂;且電解液繞流加強筋后流速較低,不利于加工的穩(wěn)定性。
圖7 帶加強筋絕緣套側壁流速流線圖Fig.7 Flow diagram of the side wall of insulating sleeve with strengthening ribs
為解決產生渦流的問題,對加強筋端部進行倒圓處理,起到減少流體與固體邊界層的分離、均勻流線的作用,且?guī)缀醪粫^緣套剛性產生影響。倒圓直徑與加強筋寬度b相同為3 mm,優(yōu)化加強筋端部形狀后的流速流線圖如圖8(a)所示。與方端加強筋相比:(1)電解液繞流圓形加強筋后未出現(xiàn)渦流,橫向速度較小,流線保持穩(wěn)定;(2)電解液繞流圓形端部端加強筋后的流速有所提高。對繞流加強筋后的流場中線沿流程均勻采集數(shù)據(jù)點,流速數(shù)據(jù)如圖8(b)所示。
流體的流動狀態(tài)分為層流和湍流,可通過雷諾數(shù)Re確定。當雷諾數(shù)大于2 300,流體為湍流,反之為層流。加工區(qū)電解液需保持湍流狀態(tài),且如果電解液流速過低,沿流程溫升過大會影響加工間隙內電導率分布。為保證加工在較穩(wěn)定的狀態(tài),加工間隙內的電解液存在最低流速限制
圖8 電解液流速分布及數(shù)據(jù)Fig.8 Electrolyte flow rate distribution and data
式中:uR為實現(xiàn)湍流狀態(tài)的最小流速,為允許溫升ΔT下電解液的入口流速;υ為電解液運動黏性系數(shù);Dh為水力直徑;i為電流密度;l為流程長度;ρ為電解液密度;κ為電導率;C為比熱容。根據(jù)式(5,6)可得流速u的范圍為
代入模型參數(shù)值計算得最小流速u≥8.3 m/s,以此為界限確定流速距底端距離h的最小取值。分析流速數(shù)據(jù)可知,電解液在1.48 mm 流程處達到最低流速,然后呈弧線上升。由設計準則可知h的取值范圍為1.48 mm<h<9.5 mm,綜合考慮取h=6 mm。
將加強筋寬度減小能夠減少流場繞流加強筋后的低流速區(qū)面積,但同時會削弱其提高剛性的作用。因此在圓端加強筋、h=6 mm 的基礎上對加強筋寬度b分別為1、2 和3 mm 時的絕緣套建立流固耦合模型,開展了絕緣套受力變形仿真,提取最大變形量以及最大等效應力數(shù)據(jù)如圖9 所示。
圖9 寬度b 取1、2 和3 mm 時絕緣套最大受力變形量Fig.9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of insulating sleeve when the width b is 1, 2, and 3 mm
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1)絕緣套最大變形量隨著寬度的減小而幾乎不變,保持在0.028 mm 左右;(2)絕緣套最大等效應力隨著寬度的減小而增加,寬度b由3 mm 降為2 mm 時,最大等效應力由33.7 MPa 增加為37.3 MPa,而寬度降為1 mm 時,最大等效應力增加至48.1 MPa,增幅較大,對絕緣套的剛性影響較大。綜合考慮選用2 mm 寬度,最優(yōu)加強筋結構的絕緣套變形及等效應力云圖如圖10 所示。
綜上所述,寬度b=2 mm、距底端距離h=6 mm、圓形端部加強筋為最優(yōu)加強筋參數(shù),使絕緣套最大變形量降低88.3%,最大等效應力降低39.9%。接下來開展相應的試驗研究驗證絕緣套剛性優(yōu)化方法的有效性。
圖10 寬度b=2 mm 絕緣套變形及等效應力云圖Fig.10 Deformation and equivalent stress cloud diagram of insulating sleeve with width b=2mm
為了驗證加強筋絕緣套結構的有效性,探究其對擴壓器分流葉片套料電解加工過程穩(wěn)定性的影響,制造了寬度b=2 mm、距底端距離h=6 mm、圓形端部加強筋的絕緣套并開展了試驗研究。電解加工試驗系統(tǒng)如圖11 所示,主要包括電解加工機床、電解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直流電源系統(tǒng)、工裝夾具等。試驗加工參數(shù)如表2 所示。
圖11 擴壓器套料電解加工系統(tǒng)示意圖Fig.1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diffuser sleeve ECM system
表2 試驗參數(shù)Table 2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3.2.1 加工穩(wěn)定性的影響
開展了無/有加強筋結構的套料電解加工對比試驗,電流數(shù)據(jù)如圖12 所示。無加強筋的絕緣套在1 mm/min 的陰極進給速度下加工過程存在一定的電流波動,加工穩(wěn)定性較差;有加強筋的絕緣套加工平穩(wěn),無明顯的電流波動現(xiàn)象,陰極進給速度得到提升,分別開展了1.0、1.2 和1.4 mm/min 進給速度下的套料電解加工試驗。使用優(yōu)化后的絕緣套實現(xiàn)了極限速度為1.4 mm/min 的穩(wěn)定套料電解加工,電流約保持在1 080 A。無加強筋的絕緣套剛性較差,加工中易發(fā)生彎曲變形,嚴重時絕緣套直接發(fā)生斷裂,斷裂位置與前文仿真最大變形量位置相符合,如圖13(a)所示。有加強筋的絕緣套如圖13(b)所示。
圖12 在1.0、1.2 和1.4 mm/min 進給速度下的加工電流Fig.12 Machining current at 1.0, 1.2 and 1.4 mm/min feed rate
3.2.2 不同進給速度下的加工精度
圖13 絕緣套實物圖Fig.13 Physical drawing of insulating sleeve
使用基恩士VHX-6000 三維顯微系統(tǒng)測得1.0、1.2 和1.4 mm/min 速度下加工的葉片截面如圖14 所示。對比分析可知:(1)在1.0 mm/min 的加工速度下,葉尖雜散腐蝕嚴重,存在一定錐角,葉片的截面厚度較小;(2)隨著陰極進給速度的提高,葉尖雜散腐蝕作用減少,當進給速度為1.4 mm/min 時,葉尖錐角得到明顯改善,截面厚度有所增加。加工平衡間隙隨著進給速度的提高而減小,使得陰極側壁對工件材料的腐蝕時間縮短,加工定域性得到改善。
圖14 在1.0、1.2 和1.4 mm/min 進給速度下的葉片截面Fig.14 Blade section at 1.0, 1.2 and 1.4 mm/min feed speed
圖15 在1.0、1.2和1.4 mm/min進給速度下的葉身輪廓精度Fig.15 Blade profile accuracy at 1.0,1.2 and 1.4 mm/min feed speed
對葉身自前緣至尾緣進行輪廓精度檢測如圖15 所示,分析結果可知:(1)葉身中部余量要高于葉片前緣及尾緣的余量,呈現(xiàn)為自前緣至尾緣先增加后減少的分布規(guī)律;(2)隨著加工速度的提高,葉身整體余量增加。葉片前緣圓弧較小,在加工過程中存在電場集中效應,導致前緣處腐蝕量增大。隨著陰極進給速度的提高,葉片受到加工刃側壁雜散腐蝕的時間縮短,葉片整體余量增加。當進給速度為1.0 mm/min 時,葉身全輪廓為負偏差,當進給速度達到1.4 mm/min 后,葉身輪廓無局部過切,能夠實現(xiàn)有余量的套料電解加工。
3.2.3 不同進給速度下的表面質量
圖16 在1.0、1.2 和1.4 mm/min 進給速度下的粗糙度Fig.16 Roughness at 1.0,1.2 and 1.4mm/min feed rate
使用MAHR PS1 粗糙度測試儀測得1.0、1.2和1.4 mm/min 速度下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如圖16所示,圖17 給出了1.4 mm/min 進給速度下的粗糙度檢測。分析結果可知:(1)隨著進給速度的提高,葉片側壁粗糙度和流道面粗糙度呈下降趨勢,當陰極的進給速度為1.0 mm/min 提高至1.4 mm/min時,葉片側壁粗糙度Ra 由0.649 μm 減小為0.581 μm,流道面粗糙度Ra 由0.475 μm 減小為0.322 μm;(2)葉片側壁粗糙度均高于流道面,由于葉片側壁在加工過程中一直受雜散腐蝕作用,表面質量低于流道面。陰極進給速度的提高,能夠減小加工平衡間隙,提高電流密度;工件材料的溶解均勻性因此得到改善,葉片側壁和流道面的加工質量有所提高。
圖17 在1.4 mm/min 進給速度下的粗糙度檢測Fig.17 Roughness inspection at 1.4 mm/min feed rate
本文提出了一種套料電解加工絕緣套剛性優(yōu)化方法,通過仿真及試驗研究分析了方法的有效性,得出結論如下:
(1)本文采用單向流固耦合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加強筋結構對絕緣套受力變形的影響規(guī)律。由仿真結果可知,設計加強筋后絕緣套整體剛性得到明顯的提高。
(2)通過對不同加強筋參數(shù)的絕緣套仿真分析,得到了b=2 mm、h=6 mm 的3 條圓形端部加強筋,在保證流場均勻性的基礎上,最大化提升了絕緣套的剛性,使最大變形量減少了88.3%。
(3)為驗證仿真結果的準確性,開展了套料電解加工試驗,實現(xiàn)了極限速度為1.4 mm/min 的穩(wěn)定套料電解加工,加工出葉片流道面粗糙度Ra=0.322 μm,葉片側壁粗糙度Ra=0.581 μm,驗證了加強筋剛性優(yōu)化方法的有效性,對于套料電解加工的陰極結構設計具有重要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