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石黑一雄的小說,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發(fā)掘了隱藏在我們與世界聯(lián)系的幻覺之下的深淵”,石黑一雄在2017年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后,于2021年出版了《克拉拉與太陽》,這是繼《別讓我走》后石黑一雄第二次以科幻作為題材,展現(xiàn)在科技智能高速發(fā)展的后人類時代,人類會面對的道德倫理問題,反思自身信念與情感的缺失。小說主人公克拉拉是一個人工智能朋友(Artificial Friend),專門為陪伴青少年排解孤獨而設計和存在,上層社會的富裕家庭會為孩子挑選新型號的AF作為玩伴??死恍≈魅藛涛鬟x中,幸運地進入喬西的家執(zhí)行陪伴與照顧的任務,可喬西是個十分“病弱”的孩子,隨時可能失去生命,因此,母親在與克拉拉獨處時向她透露了選擇她的真正目的——必要時“替代并延續(xù)”喬西。面對這一“有挑戰(zhàn)但并非無法完成的任務”,克拉拉沒有答允,而是以強大的共情能力和堅定信念做出一系列行動,盡全力“治愈”喬西,最終喬西恢復了健康,而克拉拉也失去了用途,最終被丟棄。在垃圾場等待被報廢的時候,克拉拉明白了人類情感的豐富與復雜,從她與之前的AF經(jīng)理的交談中可以看出,她認識到作為機器人的她與人類之間的差異,“人心”是鮮活的,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取代彼此的意義,科技即使能做到復制,也永遠無法真正替代,再精密的機器也永遠無法取代人類之間的愛與情感。她明白了“人心”就像太陽,在充滿冰冷機器的世界里也會保持溫暖的熱度。
作者以細膩而又獨特的敘事手法,讓讀者透過機器人克拉拉的眼睛觀察形形色色的人類世界,探索后人類時代高度發(fā)達的科技給人類帶來的挑戰(zhàn)與問題——專業(yè)工程師在工廠的位置被機器取代;上層階級家庭的孩子通過接受“提升”變得優(yōu)秀,但同時也要面臨排異帶來的生命威脅;沒有條件接受“提升”的孩子會被其他孩子排擠并失去公平的求學機會;瘋狂的科學家堅信可以用智能機器人復制去世的孩子彌補家長心中的創(chuàng)傷,等等?!盀榱耸棺髌犯诱鎸?,石黑一雄舍棄了優(yōu)美的文筆,模仿機器人的口吻,用呆板、機械,甚至笨拙的語言來講這個故事,讓讀者跟隨克拉拉一起跳出人類視角,從一個相對陌生的角度看待人類世界,反過來思考事情的本質”(張玉婷 張艷,75),他使用第一人稱敘述視角,以陌生化敘事技巧與話語描繪出克拉拉眼中的人類世界,用陌生化的藝術為讀者呈現(xiàn)一個生動的后人類時代社會,并通過講述克拉拉為人類做出的選擇與努力,表達人心與情感的珍貴。
二、非人類敘事與“陌生化”敘事
自21世紀以來,“非人類轉向”(non-human turn)引發(fā)了國內(nèi)外諸多人文社科界學者的關注,文學與敘述學也不例外。從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到伊恩·麥克尤恩的《像我這樣的機器》,再到石黑一雄的《別讓我走》和《克拉拉與太陽》,作家們不但講述人類自己的故事,還講述自己以外的“非人類”的故事?!霸诰唧w敘事作品中,非人類實體主要存在于故事和話語兩個層面。在故事層面上,他們以人物的身份出現(xiàn);在話語層面上,他們以敘述者的身份出現(xiàn)”(尚必武,124)。“非人類敘事”主要包括四種類型:自然之物的敘事、超自然之物的敘事、人造物的敘事,以及人造人的敘事;這種敘事方法也具有三種敘述功能:講述、行動以及觀察功能。在《克拉拉與太陽》中,作者正是采取這樣的敘事手法,AF克拉拉屬于“人造人”,她既是小說中的人物,也是整個故事的敘述者;從功能看,她是使敘事文本存在的講述者,是故事情節(jié)推動的行動者,也是觀察與審查人類行為與世界的聚焦者。
小說中“我”眼中的人類世界對讀者而言既熟悉又陌生,這是因為作者站在機器人的角度上,使用非直接、非常規(guī)的語言刻畫人類的世界??刻柲芫S持活動的克拉拉崇拜太陽的力量,她堅信只要毀掉污染環(huán)境的庫廷斯機器向太陽“賠罪”,并讓陽光照射到喬西身上,喬西就能夠重獲健康,而這種堅信源于她在AF商店櫥窗里時的一次觀察:一個乞丐和他的狗躺在PRO大樓旁邊的路上,直到太陽落山他們也一動未動,她認為他們已經(jīng)死去,直到第二天“太陽向大街上,向大樓里傾灑著他的滋養(yǎng),我朝乞丐人和狗昨天死去的地方看去,卻發(fā)現(xiàn)他們竟然沒有死——太陽發(fā)出的某種特殊的滋養(yǎng)救了他們”(石黑一雄,47-48)??死壑械氖澜缛绱撕唵闻c純粹,她認為太陽對人類和AF一樣,是生命能量的來源,能夠使死人起死回生,這為后續(xù)中克拉拉執(zhí)著地向太陽祈禱的情節(jié)的合理性做下鋪墊。
小說中還有很多細節(jié)體現(xiàn)出石黑一雄使用的“陌生化”敘事,這一理論由俄國形式主義學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旨在通過一種陌生的形式予以表達,這一敘事手法的使用,主要通過克拉拉的視角與話語展現(xiàn)出來,例如她將喬西上家教課的設備稱作“矩形板”,她將位于廚房中心位置、帶有洗滌槽的固定平臺稱作“中島”,并以它作為確認廚房內(nèi)各種“元素”位置變換的參照物,她也會將人和事物按照自身的特點進行命名,例如“紐扣沙發(fā)”“食品攪拌機女人”“庫廷斯機器”等,作為機器人,克拉拉很難完全理解人類世界的事物,她的認知源于不斷的觀察與學習。石黑一雄通過這兩個獨特的敘事角度與手法使讀者逐漸適應克拉拉的視角與立場,以他者的視角重新認識和審視人類社會,思考人類在智能時代遇到的問題,尋求更加具有人性的判斷與選擇,與小說主題的突顯相得益彰。
三、后人類時代圖景下的問題與選擇
在小說描述的后人類時代,各式各樣的人工智能憑借多樣的功能融入人類生活,科學技術成為人類追求階級跨越的工具和上層社會身份的象征,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很多問題與挑戰(zhàn)也隨之而來。喬西的母親克麗西是一位事業(yè)型的中產(chǎn)階級女性,她為了“幫助”自己的女兒維持現(xiàn)有的地位與財富,先后讓兩個女兒借助科技的力量進行“提升”,可惜大女兒薩爾因為劇烈的排異反應不幸去世,小女兒喬西也變得格外虛弱多病,隨時都有失去生命的可能,克麗西雖深感痛苦,但還是義無反顧讓女兒們先后進行“提升”,這是她作為母親的一片苦心,那些沒有機會接受提升的普通孩子,會被放置到同齡人的對立面,同時,會失去公平競爭上大學的機會,喬西的青梅竹馬里克因為家庭條件貧窮而沒有進行提升,在聚會上他不但受到其他孩子排擠,資質不凡的他還難以得到一個入學名額,他與喬西之間有著青梅竹馬的真摯感情,卻因為“提升與否”這一界限被劃分為上下兩個階級而漸行漸遠。因此,為了讓孩子們可以與優(yōu)秀的“同類”為伴、迎合時代需要,克麗西毅然讓女兒們接受提升,盡管這一選擇會給她們帶來難以接受的后果。
在作者筆下,讀者可以發(fā)現(xiàn)一種“諷刺”意味——那些提升過的孩子,甚至包括喬西在內(nèi),都存在各種各樣的性格品質問題,或軟弱,或惡劣,或傲慢,或冷漠,在其他小孩子要以克拉拉取樂時,一向愛克拉拉的喬西也默許了他們的惡劣行為,還是里克這個“低人一等”的普通孩子替克拉拉解了圍,顯然里克有著善良、孝順、自強等美好品質,與那些上層社會的“優(yōu)秀孩子”形成鮮明對比。
科技的進步給人類帶來更多發(fā)展的可能性,但也帶來諸多道德方面的問題。克麗西不想再一次承受失去女兒的痛苦,半信半疑聽從了工程師卡帕爾迪的意見,先是在喬西不知情的情況下制造出一個與她外形一模一樣的“外殼”,然后確認克拉拉的觀察與模仿能力是否足以成為喬西的復制品,若喬西不幸離世,克拉拉便會“成為她的一種延續(xù)”。有趣的是,一位國外學者發(fā)現(xiàn),卡帕爾迪的英文名“Capaldi”可以改變字母排列順序組成單詞“placida”—— 也就是它的近似詞“安慰劑placebo”的變位詞(亞當·帕克斯,17),他試圖說服喬西父母“可以用人工智能替代喬西”這一行為,正如他名字的潛在含義一樣,只能起到一種心靈上的安慰作用,喬西的父親保羅也向克拉拉坦白出他一直對卡帕爾迪心存芥蒂的原因:“我懷疑他也許是對的。懷疑他的主張是正確的。懷疑如今科學已經(jīng)無可置疑地證明了我女兒身上沒有任何獨一無二的東西,任何我們的現(xiàn)代工具無法發(fā)掘、復制、轉移的東西?!保ㄊ谝恍郏?83)
“只要生物技術革命不加約束地繼續(xù)發(fā)展下去,那么被終結的就不是歷史,而是人性本身,而這正是后人類面對的最大危機?!保櫭翻?修雅鑫,120)雖然像克拉拉這樣先進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可以通過觀察與分析喬西的日常生活細節(jié),對她的性格與習慣進行效仿,但喬西不僅是獨立存在于世界上的個體,她還是生活在她父母和朋友心中活生生的人,克拉拉也許可以成為她的延續(xù),但是在克麗西、保羅,甚至里克心中,她永遠不會等同于那個真正的喬西。
四、信仰、希望與情感
機器之所以有別于人類,是因為他們無法像人類一樣兼具理性、感性和愛??死瓰閱涛髯龀龅囊磺信Γ际墙⒃谒龑θ祟惖姆呐c服務的需要之上,最初,克拉拉認為自己的任務就是陪伴并照顧喬西,后來她明白了自己被選中和購買的真正意圖——為了所有愛喬西的人,必要時“占據(jù)”樓上的那個仿制喬西的軀殼,作為克麗西的女兒繼續(xù)“活”下去??他愇鞲嬖V克拉拉這對她的有利之處:她可以擁有并享受母親和里克的愛——這是十分誘人的條件,但是克拉拉思考過后給了母親堅定的答復:“直到今天,直到剛才,我還相信我的職責就是拯救喬西,讓她的身體好過來。但也許這是一條更好的出路。”(269)面對“使用人工智能延續(xù)喬西”這一提議,知情的人們分別持有三種不同的態(tài)度:第一種是卡帕爾迪,他是極端的科技至上倡導者,他堅信克拉拉不單單能夠模仿喬西,還能夠完美地替代她,沒有人工智能“復制”不了的東西;第二種是克麗西和保羅,他們雖然對此心存疑慮,但是因不想也無法承受再次喪女的悲傷,便忽略渺茫的希望,一直默許卡帕爾迪的實驗;第三種是克拉拉,她作為一個非人類,卻不認同由自己延續(xù)喬西,而是一直心懷信仰,不放棄任何一絲能讓喬西好起來的希望。
在小說中,克拉拉這個并無情感的機器人以自己強大的共情能力“感受”到喬西對身邊人的重要性與獨特性,于是她懷揣對太陽的神圣信仰,一次又一次跋山涉水去往谷倉,祈求太陽將他“神奇的能量”通過陽光傾灑給喬西,幫助她恢復健康,除此之外,為了毀掉一個庫廷斯機器,她即使“頭腦中充斥著巨大的恐懼”,也毅然請求保羅抽取她珍貴的P-E-G 9溶液讓這種機器癱瘓。其中,太陽這一意象具有豐富意義,英國著名學者J.G.弗雷澤在《金枝》中描述世界各地的文明中都有對太陽的普遍崇拜現(xiàn)象,以此反觀作品,克拉拉沒有將創(chuàng)造出AF的人類當作可以信仰的“神”,而是同人類一樣對太陽進行崇拜,將太陽的滋養(yǎng)視為生命的來源,而她同意奉獻自己溶液這一行為也可以看作一種無私的“獻祭”,也許是克拉拉真的感動了太陽,最后喬西竟然奇跡般恢復了健康。
五、結語
“基因工程與優(yōu)生學的前景密切相關,盡管當前的生物技術無法達到重組人類基因的程度,但是石黑一雄在文本中展現(xiàn)了未來基因發(fā)展可能性的真實藍圖,對人類進行人體實驗和倫理向度提出了隱形憂慮?!痹凇犊死c太陽》中,作者石黑一雄以他獨特的選材與敘事手法講述了一個發(fā)生在后人類時代的溫暖故事,通過非人類敘事及陌生化敘事,為讀者展現(xiàn)了未來人工智能發(fā)展,可能為人類帶來的道德問題與選擇,引起讀者對人類社會及人類本性進行反思:人類最珍貴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與愛,這種復雜的心理情感是不能為機器所輕易替代的。面對病重的喬西,最先喪失希望的是她的親人,而一直不愿放棄希望的卻是由系統(tǒng)和零件組成的機器人。
作為人造人,克拉拉沒有完全聽從人類的決定,而是理性地做出十分“感性”的選擇——重拾起人類丟棄的信心,并將這份信仰與希望寄托于太陽,執(zhí)著等待奇跡的降臨,石黑一雄以此引發(fā)讀者對人性進行重新思考。無論是科技正在高速發(fā)展的今天,還是更加先進的近未來,不同的問題可能會隨著時代發(fā)展而出現(xiàn),作為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類,不能像機器一樣冰冷沒有溫度,而是應該把珍貴的愛延續(xù)下去。
參考文獻:
[1]石黑一雄,宋僉.《克拉拉與太陽》[J].工會博覽,2022(03):53.
[2]張玉婷,張艷.基于“三維度”人物觀的《克拉拉與太陽》解讀[J].山西能源學院學報,2021,34(06):75-77.
[3]尚必武.非人類敘事:概念、類型與功能[J].中國文學批評,2021(04):121-131+158.
[4]亞當·帕克斯.太陽之下無新意:石黑一雄小說《克拉拉與太陽》中的計劃性報廢(英文)[J].外國文學研究,2022,44(01):13-27.
[5]顧梅瓏,修雅鑫.后人類語境下的人文主義哲思——以石黑一雄《克拉拉與太陽》為例[J].當代外國文學,2021,42(04):115-123.
[6]張帆,馮溢.倫理向度與生命權力:《克拉拉與太陽》的后人類觀照[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03):106-109.
(作者簡介:汪美彤,女,碩士研究生在讀,吉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