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鑫
上海建工一建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0
超高層核心筒結構常采用整體全覆蓋鋼平臺施工[1],豎向墻柱結構隨著鋼平臺的提升先行施工,水平梁板結構需要搭設模板排架二次補缺,對于井道封閉交替變化、梁板要求同步施工的結構,整體全覆蓋鋼平臺難以滿足適用性,通過設計門式整體提升鋼平臺適應分區(qū)交替封閉的結構情況,解決了梁板同步施工的問題,與傳統(tǒng)模板排架二次施工梁板結構相比,縮短了工期,加強了核心筒結構整體性。
華新城項目AB地塊二期1號塔樓項目位于南京市建鄴區(qū),東毗江東中路、南鄰河西大街、西依燕山路、北靠楠溪江西街。塔樓高度274 m,其中核心筒標準層層高為4.25 m,非標準層層高為4.8~5.6 m等多種高度,平面尺寸為22.5 m正方形,約450 m2。內部共有14個電梯井道電梯,其中僅西側為2臺消防電梯,東側均為區(qū)間電梯,東側下方6個井道為交替封閉結構,形式復雜,不具備設置全覆蓋整體鋼平臺的條件。
核心筒南北兩側設置2臺重型外掛塔吊,對結構整體性要求較高,核心筒東側樓板是唯一通長的結構樓板,為滿足結構整體性,樓板需和豎向剪力墻一同施工,如圖1所示。
圖1 鋼平臺平面布置示意
井道的模板體系及安全防護需統(tǒng)籌考慮,確保井道的成形質量和防護安全。
1)為解決水平梁板結構與豎向墻柱結構同步施工問題,通過設置門式下部支撐系統(tǒng)和單邊牛腿形式,解決支撐系統(tǒng)間連接問題,為水平梁板結構施工留出施工空間。
2)通過在頂部設置整體平臺,為后續(xù)核心筒澆筑所需的布料機提供基礎連接位置。
3)通過設置頂部提升導軌和下部擱置牛腿,實現(xiàn)整個平臺的爬升工作。
4)結合下部支撐系統(tǒng)進行防護并設置鋼大模,解決井道的安全防護和結構施工所需的操作平臺問題。
門式整體提升鋼平臺系統(tǒng)[2]通過鋼梁組成的鋼平臺與下掛筒架連接,利用導軌立柱承重,油缸相互交替頂升實現(xiàn)爬升。系統(tǒng)由鋼平臺、鋼柱爬升系統(tǒng)、筒架支撐系統(tǒng)和鋼大模這4部分組成。
鋼平臺總面積約80 m2,總高度20.4 m(含欄桿高度),鋼平臺梁底距離剪力墻混凝土面1.33 m。操作室面積約12 m2,長5.45 m、寬2.2 m、高3.1 m,并在下掛筒體周邊配合使用鋼大模進行結構施工。
門式整體提升鋼平臺構造如圖2所示。
圖2 鋼平臺三維設計及剖面構造
為保證鋼平臺結構長期工作、多次提升情況下的可靠性,遵循以下原則:主立柱是重要的支撐結構,設計中要同時滿足穩(wěn)定性,應力比不超過0.8。
2.3.1 鋼平臺正常工作狀態(tài)
1)鋼平臺與混凝土核心筒之間設附墻滑輪,滑輪與鋼平臺之間通過強力彈簧頂緊。
2)鋼平臺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牛腿擱置在核心筒剪力墻上,以承受鋼平臺的質量和施工荷載。
3)鋼平臺主要承重構件應力計算結果見圖3(圖中所示應力比由小至大,顏色從藍到紅),最大應力比為0.52,結構設計滿足要求。
圖3 鋼平臺應力計算模型
由以上分析得出,鋼平臺系統(tǒng)各主要構件的應力比最大值為0.52,小于0.8,說明鋼平臺的結構設計滿足要求。
2.3.2 鋼平臺提升狀態(tài)
1)經過結構計算,結構恒載、活荷載總計788 kN,本階段共使用4根爬升導軌,即8只油缸,油缸額定載荷為200 kN,總載荷能力為1 600 kN,滿足提升過程中的能力要求。鋼平臺提升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活荷載量值及布置區(qū)域,禁止提升過程中出現(xiàn)活荷載集中布置,以保證鋼平臺提升過程中頂升設備不超載。
2)按各油缸有效載荷一致、提升過程各油缸位移差控制在5 mm以內的原則進行分析,各油缸在恒載、活荷載作用下的最大頂升力為279.1 kN,總計788 kN,說明提升狀態(tài)下鋼平臺提升能力滿足要求。
3)對整體結構進行有限元計算分析,支座反力見圖4,應力計算結果見圖5,從計算結果來看,各桿件應力比為0.4,遠小于0.8,結構設計滿足要求。
圖4 鋼平臺提升狀態(tài)支座反力圖
圖5 鋼平臺提升狀態(tài)應力云圖
4)結構總變形反應見圖6,最大變形發(fā)生在底部,變形最大理論計算值為114 mm,說明結構具備足夠的安全儲備。
圖6 鋼平臺提升狀態(tài)變形云圖
5)為保證鋼平臺結構實際受力狀態(tài)與理論分析的假定一致,施工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施工時應嚴格控制施工活荷載,尤其油缸附近不能出現(xiàn)較大堆載,防止油缸頂升力超載;鋼平臺提升前先做預提升試驗,根據試驗結果修正提升時油缸的位移、提升載荷參數;控制土建施工誤差,如各牛腿處豎向相對誤差,避免因此鋼平臺結構產生次內力。
1)鋼平臺安裝流程按照“先下后上、先內后外”的原則:核心筒墻體兩側搭設支撐排架→復測擱置牛腿預留孔→架設安裝支架→現(xiàn)場預拼裝→筒架底部大梁→鋼模板→筒架支撐系統(tǒng)→鋼平臺梁→操作室及泵站→蓋板、走道板、格柵板、模板吊梁→鋼柱爬升系統(tǒng)→整機調試→自檢→專業(yè)單位檢測→提升施工。
2)拆除流程:鋼柱爬升系統(tǒng)→內外鋼模板→上部防護欄桿→操作室、泵站→鋼平臺梁→筒架支撐系統(tǒng)(包括方管柱、吊架、踏板、側網)→底部大梁。
1)平臺腳手模板體系在初始狀態(tài)n層時,平臺系統(tǒng)位于剛澆筑完成的核心筒混凝土頂面,此時混凝土處于養(yǎng)護階段。
2)啟動泵站,預頂升鋼平臺50 mm,收縮小油缸,使擱置鋼牛腿脫離預留孔。再次通過導軌液壓油缸不斷循環(huán)伸、縮變換,使鋼平臺爬升一個標準層高。伸出小油缸,使內筒支撐系統(tǒng)的牛腿擱置在墻面預留孔內。
3)啟動油缸并使活塞桿外伸一定行程,活絡卡進入孔后扳轉爬升操作手柄,使其處以頂升導軌狀態(tài)。通過液壓油缸不斷循環(huán)伸、縮變換,使導軌被提升一個標準層高。
4)綁扎n+1層的結構鋼筋,設置預埋件、預留孔等。
5)大模板提升,緊固對拉螺栓,進行工程驗收,準備澆筑n+1層核心筒墻體混凝土,復核、修整預留孔位置。
6)在鋼平臺上設置混凝土布料機進行混凝土澆筑。
7)預留孔位置的復核、修整。
8)進行混凝土養(yǎng)護,進入下一個標準層施工循環(huán)(圖7)。
圖7 門式整體提升鋼平臺作業(yè)流程
9)在橫跨層高較大的非標準層施工時,鋼平臺頂梁在附著式升降腳手架架體上方,此工況下需要在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的頂部搭設臨時防護欄桿,滿足施工作業(yè)防護的要求。
1)平臺區(qū)域可以作為臨時材料堆場,進行物料周轉場地使用。
2)平臺上設置液壓布料機,可以實現(xiàn)混凝土澆筑全覆蓋[3]。
3)門式體系設置可實現(xiàn)豎向和水平樓板的同步施工,減少二次施工。
1)整個鋼平臺總高度高,安裝垂直度比較難控制,提升后柱腳容易偏位,單邊牛腿、架體變形較大,提升操作難度高,提升過程穩(wěn)定性較整體大鋼平臺差。采取提升導軌和擱置牛腿盡量對稱分散布置在平臺四周的方法,提高鋼平臺的穩(wěn)定性和受力均衡性。施工過程中加大對防傾滾輪的檢查和清理,確保提升架體的垂直度滿足要求[4-7]。
2)鋼平臺的提升導軌柱和操作室和外掛塔吊距離較近,需避開塔吊配重的旋轉范圍,避免相互干擾。若操控室無法避開,可以通過調整塔吊和鋼平臺爬升的先后順序來避免干擾,但對鋼平臺下部的作業(yè)面施工會有一定的影響[8-10](圖8)。
圖8 門式鋼平臺現(xiàn)場施工實景
1)門式整體提升鋼平臺施工較為便捷,通過將門式下掛支撐系統(tǒng)設置在2個井道內,在不影響水平梁板結構的情況下可以自行提升,大大節(jié)省了后期梁板結構補缺排架的搭設量,同時有利于結構的整體性,對外掛塔吊的施工安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在日后同類工程施工中,我們將繼續(xù)改進這一門式整體提升鋼平臺體系,在穩(wěn)定性和操控性上進行優(yōu)化,使其更加合理和可靠,解決這一類結構復雜、井道多變的超高層核心筒施工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