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珍,孫明
(1.鳳臺縣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安徽 鳳臺 232100;2.鳳臺縣農科教統(tǒng)籌協(xié)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安徽 鳳臺 232100)
沿淮地區(qū)是安徽省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優(yōu)質、高抗、環(huán)保雜交稻生產面積逐年擴大,為篩選出適合不同生態(tài)區(qū)域種植的水稻品種,2015年在鳳臺縣農業(yè)科技園區(qū)組織實施了本實驗,現(xiàn)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鳳臺縣農業(yè)科技園區(qū)大王社區(qū)小劉莊,面積1120 m2,土壤肥力中上等,前茬小麥。
品種提供是安徽省有苗頭或即將審定的品種黃莉占、美香新占、黃華占、超大1號、廣兩優(yōu)6308、荃香優(yōu)512、豪兩優(yōu)996、皖兩優(yōu)1號、兩優(yōu)9919、Y兩優(yōu)6號、豐兩優(yōu)4號(CK)、兩優(yōu)3905、豐兩優(yōu)1號(矮)、豐兩優(yōu)香2號、豐兩優(yōu)6348、豐兩優(yōu)6248、豐兩優(yōu)香1號、兩優(yōu)6326、兩優(yōu)54303、臺優(yōu)3號。
以品種為單位,每個品種種植41.25 m2(小區(qū)長12 m、寬3.3 m)。不設重復,品種間留70 cm空溝,采用單行條栽,株距17 cm,行距30 cm,每個品種12行,每行75叢,合計900叢。
2.2.1 育秧
選擇水肥條件好、陽光充足的田塊進行,采用水育秧,于5月10日播種。
2.2.2 小秧施肥及用藥
小秧施肥,5月25日畝施46%尿素5 kg斷奶肥,6月7日畝施15-15-15三元復合肥105 kg,46%尿素5 kg。小秧用藥,6月1日畝施30 mL樂斯本家加10 g 25%吡蟲啉防治稻飛虱、稻薊馬,6月10日畝施30 mL樂斯本家加10 g 25%吡蟲啉防治稻飛虱、稻薊馬。
2.2.3 大田整田
根據秧齡適時進行整田。
2.3.1 水的管理
堅持節(jié)水灌溉、苗夠曬田、干濕結合的原則。
水稻淺灌與濕潤相結合,適時晾田,采用淺濕交替、淺濕干靈活調節(jié)的灌溉方式,使水田的養(yǎng)分狀況多樣化,這是一種促控結合、適時供水調氨的高效灌溉技術,可以起到增濕、壯根、防病、節(jié)水的作用。水稻的成長過程中灌溉分為3期進行,首先是水稻返青期,水稻返青成活后,分蘗始期淺灌,分蘗盛期間歇灌溉;其次是水稻進入分蘗末期進行落干晾田;再次是孕穗至抽穗開花期,在這一時期保持3~5 cm水層,期間濕度以濕為主,后期以干為主,到黃熟期停水[2]。
2.3.2 肥的管理
第一次施肥(6月9號)畝施46%尿素10 kg,15-15-15三元復合肥20 kg,結合耕田作中層肥一次施下;第二次施肥(6月24日)畝施46%尿素2.5 kg,15-15-15三元復合肥10 kg結合除草劑(苯.芐草胺)施分蘗肥;第三次施肥(8月5號)進入幼穗分化期,畝施15-15-15三元復合肥7.5 kg。
根據縣植保部門病蟲情報,分別于7月23日畝施1.8%阿維菌素100 mL加100 mL毒斯蜱加35 g撲虱靈防治稻飛虱、稻薊馬、水稻二化螟;8月11日畝施30 mL稻騰加10 g 25%吡蟲噻嗪酮防治稻飛虱、水稻二化螟;8月22日畝施30 mL稻騰加10 g 25%吡蟲噻嗪酮防治稻飛虱、水稻二化螟。
10月2日。
水稻成熟時分區(qū)單產單收,各小區(qū)實收產量見表1。
由表1中可以看出,荃香優(yōu)512產量最高達895.93 kg/畝,產量居第二位的是超大1號874.92 kg/畝,比荃香優(yōu)512減少21.01 kg/畝,減2.35%;產量居第三位的是廣兩優(yōu)6308為823.73 kg/畝,比荃香優(yōu)512減少72.2 kg/畝,減8.06%,比超大1號減少51.19 kg/畝,減5.85%;產量最低的是臺優(yōu)3號730.51 kg/畝,比荃香優(yōu)512減少165.42 g/畝,減18.46%。
表1 小區(qū)實收產量
最矮的是黃華占株高為107.9 cm,其次為美香新占109.8 cm,最高的是豐兩優(yōu)香1號為128.7 cm。畝有效穗最高的臺優(yōu)3號為22.64萬穗,其次為豐兩優(yōu)香1號18.49萬穗,最低的是兩優(yōu)9919為12.06萬穗。穗總粒數(shù)和穩(wěn)實粒數(shù)最高的是豐兩優(yōu)香1號,分別為266.3粒和226.6粒,其次為黃莉占,穩(wěn)總粒數(shù)和穗實粒數(shù)分別為248.2粒和206.5粒。
在本試驗中,通過調查,這20個品種對稻瘟病的抗性較強,無明顯病株;對紋枯病的抗性也較好,無明顯病株。
本試驗地品種中,只有荃香優(yōu)512和皖兩優(yōu)1號表現(xiàn)為青桿成熟。從全生育期看,兩優(yōu)3905最長,為148天,其次為Y兩優(yōu)6號147天,黃莉占、美香新占和黃華占生育期最短,為138天。從分蘗發(fā)生情況看,荃香優(yōu)512和皖兩優(yōu)1號發(fā)生較早,也較快,6月25日左右開始分蘗,7月19日達到分蘗高峰期,分蘗發(fā)生最晚的是豐兩優(yōu)6248,6月29日開始分蘗,7月23日達分蘗高峰期,抽穗最早的是黃莉占、美香新占和黃華占,8月13日開始抽穗,最晚的是兩優(yōu)3905,成熟最早的是黃莉占、美香新占和黃華占,9月27日,最晚的是兩優(yōu)3905,10月7日。
雜交中秈是現(xiàn)代培育的新型秈稻雜交水稻,被外國人譽為“東方魔稻”,1964年,袁隆平在中國首先開始了水稻雜交優(yōu)勢利用的研究。1973年,世界上第一株秈型雜交水稻終于在我國培育成功。其是由兩個具有不同遺傳特性的水稻品種,一個作為母本,一個作為父本,經有性雜交之后而產生的一種新的雜合體。雜交中秈的第一代,在生產優(yōu)勢、適應性與經濟性等方面勝過母本以及父本,這一現(xiàn)象稱為雜種優(yōu)勢[3]。雜交中秈根系發(fā)達,分蘗性強,莖稈粗壯,穗大粒多,米質優(yōu)良,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畝產超千斤[4]。本試驗表明荃香優(yōu)512、超大1號、Y兩優(yōu)6號、豐兩優(yōu)6248表現(xiàn)良好,生育期適中,抗病性較強,產量較高,達779.32~895.93kg/667 m2,適合在鳳臺縣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