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珠峰科考人都懷抱著不同的使命。珠峰科考的精神,是中華兒女不是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亦是永懷敬畏,攀登無涯的中國精神。
“種子獵人”鐘揚教授
他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植物標本,攀登到了植物學家采樣的最高高度;他16年間行程超過50萬千米,踏遍了青藏高原地區(qū)最偏遠、最荒涼、最艱苦的角落;他帶領科研團隊,收集了4000萬顆種子,盤點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名錄。這位屢次登上植物學之巔的植物學家便是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鐘揚。
作為一位“種子獵人”,鐘教授對于植物和種子有著深沉的愛?!耙环N基因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一顆種子可以改變一個民族的未來。”這是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為了保存更多的種子資源,讓我國的“諾亞方舟”充盈起來,鐘教授將目光聚焦在了遙遠的青藏高原。
自2001年起,鐘教授每年都有一半的時間在高原上度過。在那里,烈日暴雨交替侵襲,稀薄的空氣睥睨(pìnì)著每一個野外工作者。但鐘教授不畏艱險,從林芝、日喀則,到那曲、阿里,一顆一顆地采集植物標本和DNA樣品。青藏高原的千溝萬壑之間,鐘教授還像大海撈針一般找到了十分微小但極具研究價值的生物——擬南芥。
“中國現(xiàn)代冰川學之父”施雅風院士
施雅風院士(1919年3月21日-2011年2月13日)
他行走冰川雪域40多年,踏遍祖國的六七十條冰川;他主持建立了我國第一支高山冰雪利用考察隊,撰寫了我國第一部冰川學專著;他開創(chuàng)并推動了我國冰川物理、冰川水文、冰雪災害等方面的研究,把中國冰川學研究推向世界前沿。他就是中國冰川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國現(xiàn)代冰川學之父”的施雅風院士。
冰川位于高寒地區(qū),冰川活動又可能產(chǎn)生危險,因此,很多人對冰川望而卻步、不敢觸碰。但施院士卻常說:“冰川事業(yè)是一項豪邁的事業(yè),是勇敢者的事業(yè)?!?/p>
“沒有野外的數(shù)據(jù)積累和認識,實驗室里的研究都是無本之木?!睘榱四玫綔蚀_的信息,施院士多次率隊開展珠峰及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研究。他們冒著嚴寒天氣,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中連續(xù)行軍9個多小時,之后又要趕在氣溫最低時連夜鉆取冰芯,并在凌晨攜帶冰芯返回大本營。
極端惡劣的條件并不能阻擋施院士探尋冰川奧秘的決心。經(jīng)過數(shù)年的努力,他和團隊所獲得的一系列基礎資料填補了我國地質地理研究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