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娟 魏燕芬 張莉玲
子宮內膜癌是一種女性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是婦科三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早期癥狀是比較明確的,容易早期發(fā)現(xiàn)。子宮內膜癌早期會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陰道出血,如月經量增大、月經淋漓不盡等。在絕經后出現(xiàn)的陰道出血,也屬于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要警惕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性。子宮內膜癌不斷增大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下腹墜脹甚至腹痛。如果出現(xiàn)了遠處轉移,還可能會出現(xiàn)相應器官的不適癥狀,如卵巢包塊、淋巴結腫大、腹水等。近年來,其發(fā)病率日益提升[1]。本研究統(tǒng)計分析了2018年5月—2020年5月廈門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yī)院 / 廈門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子宮內膜癌患者150例的臨床資料,探討了腹腔鏡下聯(lián)合術對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后康復及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的影響。
回顧性選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廈門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yī)院 / 廈門市婦幼保健院婦科子宮內膜癌患者150例,分為腹腔鏡下廣泛子宮切除聯(lián)合盆腔、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術組(腹腔鏡手術組)、開腹廣泛子宮切除聯(lián)合盆腔、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術組(開腹手術組)兩組。腹腔鏡手術組75例患者年齡33~75歲,平均(51.42±8.36)歲。在臨床分期方面,Ⅰa期40例,Ⅰb期25例,Ⅱ期10例。開腹手術組75例患者年齡34~76歲,平均(52.35±8.63)歲。在臨床分期方面,Ⅰa期41例,Ⅰ b期23例,Ⅱ期1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1)均經陰道B超檢查、實驗室檢查、病理活檢確診為子宮內膜癌;(2)均符合子宮內膜癌的診斷標準[2]。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惡性腫瘤;(2)有手術禁忌證。
1.3.1 開腹手術組 幫助患者取仰臥位,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阻滯麻醉,在恥骨聯(lián)合上1 cm到臍上3~4 cm處開一切口,將子宮膀胱腹膜折返縫合起來,將引流管留置在盆腔中,將腹壁切口逐層縫合起來,將腹腔關閉。
1.3.2 腹腔鏡手術組 幫助患者取頭高腳低截石位,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外展雙腿約70°,臀部從床緣探出約15 cm,將一長度為20 mm圓弧形切口開在臍孔上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將氣腹針置入,將人工氣腹建立起來,然后將4個穿刺孔開出來,將腹腔鏡置入,探查盆腹腔情況,首先細胞學檢查腹腔沖洗液或積液,然后廣泛性全切子宮并清掃盆腔、腹主動脈旁淋巴結,之后將子宮膀胱腹膜折返縫合起來,將引流管留置在盆腔中,將腹部切口縫合起來。
隨訪1年。(1)術中、術后指標;(2)術中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傷口感染(皮膚完整性被破壞,微生物在其中侵入、破壞、增殖、繁衍,以致傷口愈合困難,出現(xiàn)的愈合處有炎癥反應,如紅腫、硬結、血腫、積液)、盆腔血腫(盆腔內積血并形成血腫)、尿漏(尿道括約肌松弛導致的,在打噴嚏、咳嗽、運動時腹壓增高導致出現(xiàn)控制不住小便);(3)術后復發(fā)轉移情況、生存情況;(4)疼痛程度。術后6 h、1 d、2 d、3 d分別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總分0~10分,表示無痛~劇痛[3];(5)實驗室指標。包括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白細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β,IL-1β);(6)術后并發(fā)癥。包括發(fā)熱、淋巴囊腫、腸瘺、輸尿管瘺和尿潴留。
使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重復測量的計量資料進行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腹腔鏡手術組患者的術中失血量少于開腹手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排氣時間、盆腔引流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開腹手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者的淋巴結清掃數(shù)量、手術時間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術中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術中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的術后指標比較(d,±s)
表2 兩組患者的術后指標比較(d,±s)
兩組患者的術中、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表4。
表3 兩組患者的術中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表4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腹腔鏡手術組和開腹手術組患者的術后復發(fā)轉移率1.33%(1/75)、2.67%(2/75)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40,P>0.05)。腹腔鏡手術組和開腹手術組患者的生存率93.33%(70/75)、92.00%(69/75)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98,P>0.05)。
兩組患者術后6 h的VAS評分均低于術后1 d、2 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術后6 h、3 d的VAS評分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6 h、1 d、2 d、3 d腹腔鏡手術組患者的VAS評分均低于開腹手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術后6 h、1 d、2 d、3 d的疼痛程度比較(分,±s)
表5 兩組患者術后6 h、1 d、2 d、3 d的疼痛程度比較(分,±s)
手術前,兩組患者的CEA、IGF-1、IL-1β水平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腹腔鏡手術組患者的CEA、IGF-1、IL-1β水平均低于開腹手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手術后的CEA、IGF-1水平均低于手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IL-1β水平均高于手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ng/mL,±s)
表6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ng/mL,±s)
子宮內膜癌是原發(fā)于子宮內膜的惡性腫瘤,子宮內膜癌由于早期癥狀比較明顯,可以通過刮宮進行確診,所以子宮內膜癌發(fā)現(xiàn)時多數(shù)是早期或中期子宮內膜癌。但是有的人因為出現(xiàn)了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誤以為是月經一直耽誤,發(fā)現(xiàn)時子宮內膜癌可能已經擴散出子宮的范圍,到盆腔或者到腹腔,就是中晚期子宮內膜癌,在手術病理分期上就是Ⅲ期或者Ⅳ期的子宮內膜癌。Ⅲ期、Ⅳ期的子宮內膜癌的預后偏差一些,5年生存率常常不足50%。Ⅲ期、Ⅳ期的子宮內膜癌主要采用手術治療的方法,行腫瘤細胞減滅術,盡量的切除子宮內膜癌癌灶和轉移灶以及淋巴結。切除之后加化療,甚至加放療,經過規(guī)范化的手術以及術后放療,或者術后化療的子宮內膜癌基本上可以達到短期痊愈的狀態(tài),仍需要定期復查,有時會在3年或者5年之內出現(xiàn)復發(fā)和轉移。所以子宮內膜癌一經擴散就是中晚期子宮內膜癌,預后要遠遠差于早期子宮內膜癌。
手術治療是臨床治療子宮內膜癌過程中通常采用的方法[4]。近年來,腹腔鏡設備在飛速發(fā)展的微創(chuàng)技術的作用下日益廣泛地應用于子宮內膜癌手術中[5-8]。相關醫(yī)學研究表明[9-13],腹腔鏡下廣泛子宮切除聯(lián)合盆腔、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術治療能夠促進子宮內膜癌患者手術創(chuàng)傷的減輕。本研究結果表明,腹腔鏡手術組患者的術中失血量少于開腹手術組,排氣時間、盆腔引流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開腹手術組。兩組患者的術中、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腹腔鏡手術組和開腹手術組患者的術后復發(fā)轉移率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手術組和開腹手術組患者的生存率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6 h的VAS評分均低于術后1 d、2 d;術后6 h、1 d、2 d、3 d腹腔鏡手術組患者的VAS評分均低于開腹手術組。手術前,兩組患者的CEA、IGF-1、IL-1β水平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腹腔鏡手術組患者的CEA、IGF-1、IL-1β水平均低于開腹手術組;兩組患者手術后的CEA、IGF-1水平均低于手術前,IL-1β水平均高于手術前,和上述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子宮內膜癌治療中腹腔鏡下較開腹廣泛子宮切除聯(lián)合盆腔、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術更能促進患者術后康復,降低患者VAS評分,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