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補位關懷: 教師支持對留守小學生學校適應的 影響及教育建議

2022-07-14 12:13:37李永強王薇薇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21期

李永強 王薇薇

摘要:學校適應是6~12 歲留守小學生的重要發(fā)展任務,良好的學校適應對留守小學生日常學習、行為習慣與人際關系等都會產生重大影響。直接效應理論和關懷理論指出,教師支持的補位關懷對留守小學生的學校適應具有積極意義。教師可以從加大對留守小學生的情緒性支持和工具性支持以及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三個方面,促進留守小學生的學校適應。

關鍵詞:學校適應;教師支持;補位關懷;留守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2)21-0062-03

隨著中國經濟改革速度的加快,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涌入城市,以期改善家庭的基本生活狀況。因為居住、就學、就醫(yī)等方面的限制,相當數量的已婚、有子女的農民工無力將家人帶到目的地城市,而是選擇將子女留在戶籍所在地學習和生活,成為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回家間隔時間在三個月以上)或者其中一方外出務工且另一方無監(jiān)護能力、年齡在3~16周歲的未成年人[1]。截至 2018 年 8 月底,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為 697 萬人,其中 96%的農村留守兒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料[2]。研究表明,隔輩教養(yǎng)存在諸多弊端,限制了留守兒童社會適應的發(fā)展[3]。兒童的生活質量和發(fā)展軌跡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較大,而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學校成為他們的主要學習和生活場所,學校適應的好壞影響著他們的學業(yè)成績、人際關系與日常行為。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理念的重要踐行者,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教師的一言一行均影響著留守兒童的學校適應。本文分析了教師支持對留守小學生學校適應的影響,并就提高農村留守小學生的學校適應提出了對策與建議。

一、學校適應對留守小學生的重要意義

學校適應是個體社會適應的重要內容之一,具體指個體在學校環(huán)境下,在與人、物及環(huán)境的互動中所采取的各種適應性行為,以此適應學校的規(guī)范和滿足自身的發(fā)展需求,使自身在學校中處于和諧、舒適的狀態(tài)[3]。學校適應包括個體的學習適應、行為適應與關系適應。研究表明,3~12 歲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隨年齡的增長逐漸提升。其中,3~6 歲兒童社會適應的重要任務是人際關系的適應。在此基礎之上,6~12 歲學齡兒童社會適應發(fā)展任務逐漸拓展至學業(yè)適應,并以認知適應的發(fā)展為核心。學校適應的良好發(fā)展對學生的日常學習、行為習慣與人際關系等都會產生重大影響,是小學生的重要發(fā)展任務。具體而言,學校適應不僅影響著小學生知識技能的提升與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也會影響其成人期整體社會適應的發(fā)展。留守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缺少父母陪伴,學校是其社會化發(fā)展的重要場所[4],學校環(huán)境中的教師、同伴等角色對其社會適應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師支持對留守小學生學校適應的重要意義

教師支持是指從教師的行為和態(tài)度中,學生能夠感受到自己被認可、被支持。研究發(fā)現,教師支持可以正向預測兒童青少年的社會適應,個體感受到的教師支持越高,其學業(yè)成績、人際關系越好,適應不良問題也越少[5]。良好的教師支持能使兒童產生被關心、被尊重、被重視的感受,從而提升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支持作為兒童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可以緩沖家庭中的不良因素對兒童學業(yè)發(fā)展的影響。研究表明,教師支持和留守兒童學校適應總體及各維度之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6]。

直接效應理論認為,兒童可以在教師支持中直接獲益,因為教師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兒童自我認同、提升幸福感和保持心理健康的需要,為其發(fā)展提供了保護和幫助,提升了他們的自尊和自信水平[7-8]。當留守小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積極的關注和支持時,他們便能夠在人際交往中主動關注他人的情緒,表現出更好的學校適應。

關懷理論認為,關懷與被關懷是人的基本需要,互惠、平等、開放、誠實、公平、合作、反思等是關懷的基礎[9]。關懷理論強調情感與感受的重要性以及情感與理性的轉換,認為情感是理性的基石,缺乏情感關懷會大大降低個體的認知水平。師生關系是教師情感支持和關懷的重要反映指標,良好的師生關系反映了教師對留守小學生良好的情感支持,在這種支持下,留守小學生更能接納自己、親近他人,主動參與到學校各項活動中。這提示我們,教師支持通過與留守小學生建立起良好的關系,給予他們更多的情感關愛,從而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和學校適應。

三、教育建議

學生察覺到的教師支持通常可分為兩種,即情緒性支持與工具性支持[10]。教師應在學校生活中給予留守小學生更多的支持,以此增強與留守小學生的情感聯結,使他們積極應對學習和生活中面臨的問題。

(一)加強情緒性支持

教師的情緒性支持包括教師鼓勵、關愛與尊重三個方面。

1.教師鼓勵方面。留守小學生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學習上的支持,通常學習焦慮水平較高,他們中的一些人常常因為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學習成績落后而心生沮喪,個別留守小學生甚至破罐子破摔,放棄努力。對此,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應及時了解他們學習中的困惑,多給予他們肯定:肯定他們的努力,幫助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目標,鼓勵他們朝著目標一小步、一小步地邁進,以此緩解他們的學習焦慮,促進學校適應。

2.教師關愛方面。留守小學生因長期遠離父母、缺少來自父母的關愛而心理較脆弱、敏感。他們很在意教師對自己的態(tài)度,有時教師不經意的言語和行為都會使他們產生無限遐想。為此,教師應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注留守小學生,主動接近他們,了解他們的家庭狀況和心中所想,為他們排憂解困。

3.教師尊重方面。部分留守小學生因缺少來自父母的情感支持而產生了心理和行為偏差,具體表現為:自尊心較強,有時會因為他人無意間的一句玩笑話與人產生矛盾,甚至大打出手;自卑,孤獨,不愛與人交往,在學校中常獨來獨往。對此,教師應主動與留守小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當他們出現問題時不要急于斥責,而應本著尊重的原則,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幫他們走出心理困境。

(二)加強工具性支持

教師對留守小學生的工具性支持包括傾聽、溝通、解答問題、提供建議等。留守小學生普遍較自卑,不愿主動表達自己和尋求幫助,其主要的應對問題方式為忍耐自責、幻想分心、逃避攻擊等[11]。為此,教師應與留守小學生加強溝通,例如,可以通過寫信、私下談心等方式,主動與留守小學生交流,傾聽他們的困惑與煩惱,并及時提供指導。教師充分的工具性支持有助于幫助留守小學生緩解焦慮和孤獨,促進學校適應。

(三)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一個和諧有愛的班集體,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更能為學生營造一處溫暖的學習和生活港灣。教師在平時要注重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讓留守小學生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感受到來自教師和同學的關心,增強集體歸屬感。

首先,教師要創(chuàng)設機會,鼓勵留守小學生積極參與學校和班級的各類活動,主動發(fā)揮自己的特長,為班集體貢獻自己的力量,體驗到集體責任感與集體榮譽感。

其次,教師應多組織班級活動,鼓勵留守小學生主動與其他同伴交往,學習人際交往技巧,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最后,當班級內的留守小學生人數較多時,教師還可以在班級設立心理委員,多關注留守小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發(fā)現問題及時疏導。

總之,留守小學生的成長因父母的缺失而出現了很多問題,良好的教師支持可以有效彌補留守小學生親子關愛的缺失,這種補位關懷會影響留守小學生的情感、認知、行為方式以及人際交往模式,促進他們的學校適應。

參考文獻

[1]彭美,戴斌榮. 親子溝通與同伴友誼質量對農村留守兒童社會適應性的影響[J]. 中國特殊教育,2019(9):70-76.

[2]王薇薇,劉文,王依寧. 兒童青少年社會適應的發(fā)展特點與影響因素及其促進[J]. 學前教育研究,2021(12):36-47.

[3]趙磊磊. 農村留守兒童學校適應及其社會支持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9.

[4]王博晨,金燦燦,趙寶寶.青少年家庭功能、人際適應和網絡欺凌的關系:一個有調節(jié)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20,36(4):469-476.

[5]Kassis W,Artz S,Scambor C,et al. Finding the way out:a non-dichotomous understanding of violence and depression resilience of adolescents who are exposed to family violence[J]. Child Abuse & Neglect,2013,37(2):181-199.

[6]Demaray M K,Christine K M. Critical levels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ssociated with student adjustment[J].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2002,17(3):213-241.

[7]陳旭,張大均,程剛,等.教師支持與心理素質對中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影響[J].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8,34(6):707-714.

[8]Klem M A,Connell P J. Relationships matter:linking teacher support to student 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J].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2004,74(7):262-273

[9]Noddings N . Caring:a feminine ap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J]. 1984,19(5):849-855.

[10]劉文,于增艷,林丹華. 新時代背景下留守兒童社會適應促進:特點、挑戰(zhàn)與應對[J]. 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9(4):29-36.

[11]徐超凡. “留守兒童”問題行為與心理資本實證研究與啟示[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6,4(3):160-165.

編輯/于 洪 終校/石 雪

龙井市| 陆良县| 如东县| 铜陵市| 福清市| 宜昌市| 吉安市| 青海省| 东乡族自治县| 绵阳市| 黄骅市| 屯门区| 行唐县| 建平县| 桃江县| 丰台区| 福清市| 松溪县| 涡阳县| 湖北省| 浮梁县| 紫阳县| 海淀区| 专栏| 温泉县| 玉龙| 昌都县| 峨眉山市| 息烽县| 松溪县| 巴林左旗| 正定县| 客服| 巴东县| 黄骅市| 永新县| 万州区| 开鲁县| 东平县| 左权县| 新巴尔虎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