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你踏進平頂山的土地,不管是在街頭巷尾、田間地頭,還是在流動的車輛上、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你都可以感受到濃濃的紅色文化氣息,體會到平頂山人民歌唱祖國、宣傳防防的火熱情懷。在新時期下,提高人民國防意識是尤其重要的,我們要有效借助平頂山獨特的紅色文化優(yōu)勢,從而更好推動國防事業(yè)的發(fā)展。本文將以平頂山紅色文化為研究背景,結合自身在博物館工作經歷,力求為推動國防教育的普及做出貢獻。
關鍵詞:平頂山;紅色文化;國防教育
一、平頂山本土文化概述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象征,更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如果用兩個詞語來描述平頂山,我認為最恰當的就是年輕、古老,年輕是因為平頂山建市時間短,古老是因為它的歷史并不簡單,可以這樣說,在中國的文明史上,每一個階段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經過數百年的文化沉淀后,平頂山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
平頂山市是新中國建立后發(fā)展起來的新興工業(yè)城市,革命歷史源遠流長。轄區(qū)葉縣、魯山縣、郟縣、寶豐縣、汝州市、舞鋼市、湛河區(qū)均為革命老區(qū)。在這塊紅色土地上,平頂山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歷了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的嚴酷斗爭考驗,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抗戰(zhàn)時期有很多烈士們在平頂山留下了紅色痕跡,比如為了革命事業(yè)獻身的王恩九烈士、游擊隊隊長張明亮以及中共魯山黨組織創(chuàng)始人吳鏡堂等。此外,平頂山還有很多名勝古跡,比如著名的裴李崗文化遺址、楚長城遺址等,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勤奮的象征,佛教文化歷史淵源,有佛教文化圣地白雀寺、汝江寺、明眼寺等寺院遺址,這些獨具代表性的名勝古跡構成了平頂山文化發(fā)展進步的力量源泉。
還有許許多多紅色記憶像珍珠一樣散落在這片土地上,中國革命與平頂山一直有著不解之緣。特別是在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時,在這里仍保留著許多當時很重要的革命遺址。像白朗駐軍遺址、黨的創(chuàng)立與大革命時期的遺址、中共葉縣支部的舊址、土地革命時期的舊址等,這些都是平頂山歷史文化的積淀,革命烈士們的精神已經像血液一樣流淌在平頂山人民的身體里。
二、利用紅色資源,講好中國故事
(一)發(fā)揮博物館優(yōu)勢特色
平頂山博物館是我國一級博物館,理念是博存精藏、深究細研、傳承歷史文化、服務社會民生,以“藏品立館、人才立館、學術立館、服務立館”為宗旨,已經成為新時代下平頂山重要文化地標。平頂山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多功能性的博物館,館內不僅收藏了大量的珍貴文物,除了歷史文物類,還保留著許多革命類文物。作為平頂山博物館講解員的一員,每當我用自己的語言為人們講述中國故事時,我的內心無比自豪,傳承紅色基因對于我來說是一件無比光榮的事情。平頂山博物館充分發(fā)揮駐地紅色資源優(yōu)勢,利用節(jié)假日、黨團日、“八一”建軍節(jié)、清明節(jié)等時機,曾舉辦多次愛國教育活動、國防教育活動,并吸引了國內外各界人士前來參觀學習。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我館精心策劃了《不朽的信仰——慶祝建黨100周年平頂山革命文物展》,并取得了不同凡響的效果。此次展覽共分星火燎原、抗戰(zhàn)烽煙、逐鹿中原、英烈人物等四個篇章。著重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在平頂山地區(qū)不同歷史時期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歷程。以期通過展覽,讓人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從歷史的艱辛奮斗中汲取養(yǎng)分,感悟黨的初心和使命,以便在新長征路上繼續(xù)砥礪前行,再鑄輝煌!
當前國防教育正在大力開展中,運用紅色資源優(yōu)勢、傳承紅色基因,有助于國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以紅色精神服務人民群眾,為推動社會發(fā)展、建設社會主義強國貢獻力量。體會黨的初心和使命,真正做到以史育人,以文化人。
(二)對自身工作的認知與展望
博物館是社會教育的重要陣地,在開發(fā)研究、傳播紅色文化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講解員對文物的講解則直接關乎著人們的參觀體驗和認知程度,我深知任務艱巨。所以,身為講解員,更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樹立良好的職業(yè)觀與道德觀,不是為了講解而去講解,而是把文物講“活”才是根本,文物不會說話,我們要替它說話。要用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詞匯,將每一份文物、每一個故事完美呈現給大家。每一個革命文物背后,所蘊含的紅色文化都是具有偉大的革命精神,是我們革命先烈們堅定理想信念的代表,要用心去講好每一個革命故事,提高人民的國防意識。尤其是要做好本職工作,在當前形勢下,時代也賦予了講解員不同層面的身份,對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把角色定位好,更好地為廣大參觀群眾進行服務。
三、針對不同群體,開展國防教育活動
(一)對社會大眾開展國防教育
在國防強化教育時,我們可以舉辦一些專題講座、報告會、國防活動等。在新時期,一定要把國防教育建設的內涵和國防思想的培養(yǎng)述作為國防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實際進行國防教育的過程中,每個人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要重點注意結合實際對人群劃分,多方位開展國防教育工作,并對活動的類別采取多樣化,有效做出方案,讓國防教育深人人心。為了讓國防教育更好地普及,可以在各文化組織、社區(qū)組織中開展宣傳活動等,將國防教育有機地與社會結合起來。
此外,面向社會廣大招募志愿者,借社會公眾的力量開展國防教育宣傳工作,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工作,增強社會工作的國防觀念,為國防教育工作做出更大貢獻。
(二)增強未成年人的國防意識
目前,國防教育已經在全國各大中小學校普及,并成為素質教學的重要內容。對于國防來說,青少年們是重點培養(yǎng)對象,青少年的未來也關乎著國家的未來。青少年不僅要努力學習,還要培養(yǎng)國防意識。讓博物館成為青少年的第二課堂,積極開展未成年人的國防教育工作。我館曾為平頂山的學生們舉辦了紅色展覽活動,并圍繞展覽對革命烈士的故事進行講述。青少年們一邊參觀展覽,一邊聽著革命先烈的故事,一起緬懷為我們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們,讓國防意識在心中扎根,完成烈士們的遺愿,發(fā)奮學習,早日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四、借助紅色資源推動國防教育的意義
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紅色文化資源是激勵人們開拓進取的強大精神支柱,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運用紅色文化資源優(yōu)勢,有效開展國防教育活動,既發(fā)揚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也凝聚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
在平頂山革命圣地,隨處可見悠久的人文歷史、自然風光、名勝古跡,具有豐富的紅色文化歷史。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的革命斗爭中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跡,以及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革命精神,這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有效運用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國防教育,讓人們的思想受到熏陶,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從而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本土文化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據著重要的組成部分,推動紅色文化的普及對青少年們愛國主義教育的發(fā)展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對于青少年來說,國防教育的開展對廣大青少年的思想有啟迪作用,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一些展出、專題活動,提高人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不斷加強對國防重要性的認識,從小培養(yǎng)青少年們居安思危的國防意識。
五、總結
國防教育是一個國家為了捍衛(wèi)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來侵略,對全體公民進行的教育活動。無論是博物館、還是社會各組織,都應該積極投入到國防教育中。平頂山博物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示范地,會在國防教育工作方面做好帶頭作用,更好地將博物館工作融入國防教育建設之中,不斷挖掘愛國思想,充分利用自身地域優(yōu)勢、環(huán)境優(yōu)勢,堅持開展各種國防教育活動,并不斷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地的服務水平,以此來滿足社會多方面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吳功勛.平頂山攬勝[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2]楊俊濤.平頂山市傳統(tǒng)村落與文化空間保護與更新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2.
[3]中共平頂山市委黨史研究室編著.平頂山革命史概覽[M].中共黨史出社,2007.
[4]唐振洪.奮進在新時代中國博物館事業(yè)的最前沿[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0):61.
[5]閻晶.淺談博物館講解質量[C].科技與企業(yè),2016.
[6]朱小理,胡松,楊宇光.“紅色資源”概念的界定[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16 -20.
[7]傅景云.國防教育概論[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
[8]張伊靜.淺談當前博物館講解員的角色定位和發(fā)展方向[J].藝術科技,2015(7):83.
[9]閆英蘭.博物館講解員的角色定位和技巧應用[J].文物世界,2018(4):72-73,35.
[10]丁德科.弘揚渭華精神,培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3,(7):9 -10.
[11]周健愷.新時期地方高校國防教育的現狀和路徑———以紹興文理學院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2):47-48.
[12]李水弟.紅色文化:黨的先進性建設資源的動力支持[J].求實,2007,(12).
[13]聶文新,鐘傳華.構建和諧社會需要鞏固的國防作支撐[J].國防,2007,(3).
[14]劉虹,棟世潤紅色資源: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資源教育評論,2008(3)
[15]曾喜云紅色文化資源開發(fā)利用中所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8.
[16]王以第.紅色文化的價值及其實現[J].山東大學學報,2006.
[17]程東旺,黃偉良.紅色文化的價值形態(tài)與德育功能探析[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1).
[18]賀建新,襲蕓.開發(fā)紅色教育資源,創(chuàng)新青少年思想教育模式[J].懷化學院學報,2008(7).
(作者簡介:聶安娜,館員(中級);工作單位:平頂山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