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健
宜興的均陶文化以低調的方式點綴著我們的生活,以抽象的表現形式,將民間文化的奇聞傳說與喜聞樂見涵蓋其中,傳遞著吉祥與祝福。均陶文化作為一個載體,能很好地承接各種文化內涵,也能以獨特的方式保存這份擁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宜興的均陶藝術有著極為絢麗的歷史傳奇。作品《富貴有余》是一件十分典型的均陶藝術作品,上面的元素與裝飾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質,又有民間民俗風格的多樣,顏色呈現絢麗多彩,是一件十分精美絢爛的作品。作品的元素在設計和編排的時候,顯然是經過了作者的巧妙設計,色彩的搭配、元素的布置都能顯示作者的匠心獨運??v觀整件作品,觀者也是在進行一場視覺與心靈上的奇旅。
作品《富貴有余》上面的裝飾有著鮮明的均陶工藝特點,此件作品的缸體古樸自然,十分具有中國審美中的對稱之美。缸體既有豐腴之美,又有娟秀之韻,有著豐富的層次感。收放自如的線條張弛有度,在肩頸處放肆,在收口處內斂,就仿佛意味著一位看似柔弱、內心卻張揚恣意的開朗女子,有著多重的魅力。此作品的色彩呈現也十分的特別,仿佛墨色的底色上綻放出絢爛的色彩,極其的有沖擊力。碧綠色的荷葉漂浮在缸體上,仿佛漂浮在水面上,有一種漂浮的靈動感。荷花盛開得十分艷麗,體現夏日的生機勃勃。幾條鯉魚相互嬉戲著,玩鬧著,好像有說不完的樂趣,一條桂魚張著嘴巴,也在玩鬧嬉戲。在這穩(wěn)重又跳脫的色彩上,我們能感受到一種蓬勃的生命力,還有那撲面而來的吉祥意味。缸體的堆花技藝爐火純青,我們仿佛在均陶上欣賞了一幅大師的畫作,感受那種從歷史中走出來的古樸與穩(wěn)重,結合了人文色彩的吉祥與祝福,從均陶匠人的一招一式中展現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這個以黑色打底的均陶缸體上,魚群與荷花交相輝映,鯉魚的魚鱗整齊而又有規(guī)律,展現著鯉魚的生命力,荷花則是肆意地綻放,大小不同、造型各異的荷花構成了一個美好的意境。在此畫面中,魚群為動,荷花為靜,動靜結合,更是給作品增添了活力。荷花與魚群統一在缸體上,給缸體的造型增添了層次,讓我們得以欣賞到作品的造型、裝飾與內涵之美。中國文化的包羅萬象與博大精深在這件作品上展現得淋漓盡致,從整體上來欣賞《富貴有余》這件作品,我們能看到作者在傳統基礎上的改變,能感受到傳統的延續(xù)與創(chuàng)新。在欣賞過程中,作者的游刃有余給了作品很大的增色,讓我們不僅僅是在欣賞一件簡單的工藝品,更是在回味文化的傳承與藝術的魅力。
鯉魚多子,其有很強的生命力與繁殖力,而在原始社會的時候,人口眾多就意味著部族強大,鯉魚就被賦予了吉祥的寓意。而在春秋時期,孔子“嘉以為瑞”給兒子取名為鯉。在當時,鯉貴為君國之禮,人們也以鯉為祥瑞的習俗。而到了唐朝的時候,君主姓“李”,與“鯉”諧音,鯉魚便也就預示著唐朝的興盛。鯉魚甚至還成了權力與地位的象征,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員才有機會佩戴鯉魚形狀的魚袋。如今,鯉魚的形象仍然時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在均陶藝術中更是常見,從傳統到現在,鯉魚自古以來就傳承著美好的形象,這也是一種根植在中國文化之中的圖騰信仰,更是一種代表著吉祥的文化符號。
荷花作為中國的十大名花之一,深受人們的喜愛。古代的文人墨客多以荷花象征高潔的情操,《楚辭·離騷》有曰:“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痹娤衫畎滓灿小扒逅鲕饺?,天然去雕飾”之名句。周敦頤《愛蓮說》更是將荷花形容為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泉而不妖”的高貴品格,這樣的花中君子怎能不為人們所愛?荷花那淡然典雅的美是人們所敬佩的,也是人們所向往的。在這件作品中的荷花,隨風搖曳,展示著較好的身姿,其中飽含的文化內涵也引人遐想。
作品《富貴有余》其實是諧音“富貴有魚”,而作品中的魚除了鯉魚還有桂魚。桂與貴諧音,有著富貴、高貴的含義,而魚又諧音裕,有著富裕的意思。因此桂魚寓意著高貴與富裕,擁有著最美好、最真摯的祝福。
綜合整件作品來看,美好的寓意給作品增添了幾分吉祥的氛圍,讓人們在欣賞的同時,還能夠被美好包圍,感受宜興均陶文化的特別魅力。
結語:在此件作品中,作者以拇指為筆,以五色彩泥為墨,在深沉的均陶畫卷上“搓、捻、抹、捺”,憑借多年的功力完成了《富貴有余》這樣完美的作品,可謂是十分出眾。作品不僅造型精美,內涵更是豐富,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同時又體現吉祥元素,以形神皆備的自然元素傳遞最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