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紅
(泰安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山東泰安 271000)
目前,由于人們越來越注重對健康生活的追求,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但食品中非食用物質添加、食品添加劑濫用、生物毒素超標、農(nóng)藥殘留超標和獸藥殘留超標等問題時有發(fā)生,嚴重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社會安全。食品添加劑的不規(guī)范使用現(xiàn)象常存在于被利益驅使的不法食品廠家中。當前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工業(y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食品生產(chǎn)基本離不開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因此規(guī)范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和加強監(jiān)管是保障人們“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舉措。
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或天然物質[1]。隨著食品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食品添加劑已成為現(xiàn)代食品工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食品添加劑無處不在,其種類也在不斷變化和增加,如果規(guī)范使用添加劑,可以起到改善食品品質的作用。目前,食品添加劑按功能分為23個類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規(guī)定了食品中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使用范圍和使用量,基本涵蓋了我國目前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只要在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限量范圍內添加使用食品添加劑,就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但很多情況下,不法食品廠家為了掩蓋不良品質或過分追求食品具有良好的色澤和口感,會超限量使用或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這會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因此,對食品中的添加劑進行檢驗就顯得非常重要。相關部門應采用合適的檢測技術通過成分定性與含量定量的檢驗,判斷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是否符合國家標準,切實保障消費者的權益。食品添加劑的超范圍、超限量使用是食品抽檢的重點,做好食品添加劑的檢驗工作對檢驗機構來說非常重要,目前在食品添加劑的檢測方法中最常采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譜法。
高效液相色譜法是基于色譜柱固定相對各組分吸附能力大小不同而實現(xiàn)分離,與經(jīng)典液相相比,采用了新型的高壓輸液泵、高靈敏度檢測器及高效微粒固定相,在分離速度、分離效能以及檢測靈敏度和自動化方面具有很大優(yōu)勢,并且保持了液相色譜對樣品適用范圍廣和流動相可選擇的種類多等獨特的優(yōu)點。且該方法適用于分析高沸點不易揮發(fā)的、受熱不穩(wěn)定易分解的、相對分子量大以及不同極性的有機化合物[2]。
高效液相色譜法與其他檢測方法相比,由于靈敏度高、分離效能高,其對于含量的檢測會更準確,且分析速度快、應用范圍廣,不僅可以分離鑒定食品添加劑的成分,還可以對其含量進行準確的定量,適合用于大部分食品添加劑的分析檢驗。高效液相色譜法由于使用中限制較少,可選擇的流動相范圍較廣,并且固定相的種類較多,可選擇性強,可以通過選擇固定相和流動相達到最佳分離效果,使用起來較方便。
在食品監(jiān)督抽檢中,食品添加劑項目占有很大的比例,主要抽檢的種類包括甜味劑、防腐劑、著色劑和抗氧化劑等合成添加劑。食品添加劑分為天然和合成兩大類,其中合成添加劑的使用效果更明顯且成本低廉,生產(chǎn)企業(yè)一般使用合成添加劑達到生產(chǎn)目的,因此合成添加劑是抽檢重點。高效液相色譜法因其方便、高效、準確的優(yōu)勢,適合用于食品添加劑的檢驗。本文主要分析高效液相色譜法在食品甜味劑、食品著色劑、食品抗氧化劑和食品防腐劑檢驗中的應用。
一般食品生產(chǎn)企業(yè)常使用的合成甜味劑有甜蜜素、阿斯巴甜、紐甜、糖精鈉以及安賽蜜等。這些合成甜味劑均在重點抽檢項目范圍內,特別是對市場上呈甜味的食品的抽檢,如糕點、面包、飲料、蜜餞、糖果和堅果炒貨等。對于甜味劑的檢測,檢驗機構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試樣經(jīng)高效液相反相C18柱分離后,利用保留時間定性,通過峰面積外標法定量[3]。例如,有學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碳酸飲料中的安賽蜜,在0.5~50.0 μg/mL可獲得良好的線性關系,加標回收率為88.6%~95.4%,相對標準偏差為2.8%~3.5%[4]。由此可見,該方法具有操作簡便、檢驗效率高、結果準確等特點。
生活中很多加工食品的顏色都是通過添加人工合成色素而形成,如添加檸檬黃、日落黃、胭脂紅和莧菜紅等色素。合成色素一旦攝入過多,會對人體造成一定危害,如腹瀉、致癌、基因突變等。合成色素在食品中超范圍、超限量使用也是重點抽檢內容,特別是飲料、糖果、蜜餞等顏色較為鮮艷的食品。因色素種類較多,檢驗時多以產(chǎn)品具體色澤來確定檢驗項目,檢驗機構常使用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檢驗。檢驗時常采用聚酰胺吸附法或液-液分配法提取,制成水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經(jīng)反相色譜分離后,再進行定性定量[5]。例如,對醬腌菜中6種合成色素(檸檬黃、日落黃、胭脂紅、莧菜紅、新紅和赤蘚紅)的檢測結果表明,在0.5~50.0 μg/mL線性關系良好,相關系數(shù)為0.999,加標平均回收率為92.7%~98.4%,相對標準偏差為1.59%~4.34%[6]。由此可見,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合成色素不僅檢測效率高,而且準確可靠。
常用的合成抗氧化劑有叔丁基對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丁基羥基茴香醚(Butyl Hydroxyanisole,BHA)、二丁基羥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 Toluene,BHT)等。由于這些抗氧化劑屬于合成的化學物質,食用過量會導致人體內產(chǎn)生更多的毒素,對人體的內臟會產(chǎn)生一定的傷害,所以對食品中抗氧化劑的檢驗非常重要,如對食用植物油中TBHQ、BHA、BHT的抽檢。對于食品中的抗氧化劑的檢驗,一般固體類食品用正己烷溶解后,用乙腈提取,再用固相萃取柱凈化,油脂樣品需經(jīng)過有機溶劑溶解后,使用凝膠滲透色譜(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凈化,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用外標法定量[7]。例如,對食用油中沒食子酸丙酯(PG)、沒食子酸十二酯(DG)、叔丁基對苯二酚(TBHQ)、叔丁基對羥基茴香醚(BHA)和2,6-二叔丁基對甲基苯酚(BHT)5種合成抗氧化劑的檢驗結果表明,在10~70 μg/mL線性關系良好,相關系數(shù)均大于0.999,加標回收率為84.56%~101.12%,相對標準偏差為1.27%~4.82%[8]。用此方法檢測合成抗氧化劑精確度和精確度較好,十分便捷高效。
對于食品生產(chǎn)企業(yè)而言,最常用的添加劑是食品防腐劑。企業(yè)為了延長食品的保質期,都會添加適量的防腐劑。因此,在大部分食品大類中基本都涉及防腐劑項目的抽檢。山梨酸和苯甲酸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劑,在食品抽檢中,檢驗機構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檢驗。樣品經(jīng)水提取,高脂肪樣品需經(jīng)正己烷脫脂,高蛋白樣品需經(jīng)蛋白沉淀劑沉淀蛋白后,采用液相色譜分離,紫外檢測器檢測,外標法定量,可以獲得良好的檢驗效果[9]。此外,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還能同時完成甜味劑糖精鈉的檢測,在十幾分鐘內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鈉可完全實現(xiàn)分離,3種物質可以同時定性定量,提高檢驗效率。例如,檢測果汁中的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鈉,在0.5~50.0 μg/mL線性良好,相關系數(shù)均大于0.999 9,在5 mg/kg、10 mg/kg、100 mg/kg 3個濃度的加標水平下,山梨酸的回收率為90.2%~96.7%,苯甲酸的回收率為89.2%~96.7%,糖精鈉的回收率為85.3%~95.1%,相對標準偏差為2.5%~4.2%[4]。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還可以檢測脫氫乙酸、丙酸及其鈉鹽、鈣鹽等,均體現(xiàn)良好的線性關系和較高的回收率。由此可見,高效液相色譜法可簡便、高效地運用于食品防腐劑的檢測。
目前,高效液相色譜法的應用已進入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高效液相色譜法具有分析速度快、靈敏度高、分離效能高和應用范圍廣的優(yōu)勢,在食品行業(yè)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在分離分析測定中常被企業(yè)、檢驗機構以及科研單位采用。對于檢驗機構來說,服務市場監(jiān)管、保障食品安全是檢驗檢測機構的主要職責,高效液相色譜法用于食品添加劑的檢驗能夠快速準確的定性定量,得出目標物質的成分和含量,取得較好的檢驗效果,其應用大大提高了檢驗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在保障人們“舌尖上的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