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 王一楠
無論是感冒、鼻塞還是頭暈、胃痛,只要你開口訴苦,大多會收到“多喝熱水”的叮囑。 喝水雖好,卻不能貪多, 否則也是有危險的。 近日,一位女士就因為喝水太多而被送進ICU(重癥監(jiān)護室)。
劉女士最近單位體檢,安排了胃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前一天,需要喝大量的水和通便藥物, 幫助排空腸道, 方便第二天的腸鏡檢查。 說明書上寫的是:第一次晚上7—9時分3次、 分別服用750 毫升的藥液(共2250毫升)。
劉女士按照說明書喝了2250毫升藥液后,并沒有想排便的感覺,心想:是不是喝水少了? 要不要再喝點? 反正多喝水也沒啥不好的。 說喝就喝,劉女士開啟了“狂飲水模式”,2小時內(nèi),3000多毫升的水被她喝下肚。
沒過多長時間,劉女士就出現(xiàn)惡心、嘔吐、手腳抽筋,家人趕緊把她送到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急診科。 檢查發(fā)現(xiàn),劉女士低鉀、低鈉、低氯、電解質(zhì)紊亂……顱腦CT提示腦組織輕度水腫,是典型的水中毒指征,立即送入ICU搶救!經(jīng)過一系列緊急搶救,劉女士最終脫離生命危險。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ICU主任、副主任醫(yī)師徐蘭娟提醒, 一次性大量喝水, 如果超出身體負荷, 可能會導致細胞水中毒(當人體攝入水的總量大大超出排水量, 導致水分在體內(nèi)潴留, 引起血漿滲透壓下降和循環(huán)血量增多,稱為水中毒,又稱稀釋性低鈉血癥)。
如何判斷自己喝水夠不夠呢? 按照中國營養(yǎng)學會膳食指南的要求,男性每天推薦1700毫升左右的飲水量,女性則是1500毫升。 日常生活中,人們可以通過尿液的顏色判斷水分補充是否充足。 如果尿量少且顏色偏深,通常是飲水不足的表現(xiàn),應(yīng)該多喝水;反之,如果尿量多,尿色非常淺,那就要少喝點水。
如果嫌觀察法麻煩,但又想保證每天水喝夠量,還有一個簡單方法:起床到睡前, 保證每2~3小時喝一次水,每次100~200毫升。 但要小口小口地喝,不要一下就喝進200毫升, 否則容易加重腎臟負擔,同時心臟不好的人也容易出現(xiàn)氣短、 胸悶等不適。
掃碼收聽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