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在重慶市忠縣傳唱起這樣一句童謠:“黃金壩、黃金河,忠州北部藏金盒?!庇谑?,黃金場有黃金的傳說就這樣流傳開了。
當然,這個傳說也并非完全是空穴來風。清朝嘉慶年間,一場歷時九載,波及川、鄂、陜、豫、甘等多省的起義爆發(fā),史稱“白蓮教起義”。這是清代中期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
清軍針對山區(qū)人口稀少的特點,采取“筑寨團練”“堅壁清野”等措施,切斷義軍各部的糧源、兵源以削弱對方流動作戰(zhàn)能力,然后將其分割包圍。白蓮教殘余勢力護送起義之初繳獲的黃金,并力保其先行入川將黃金秘密安置妥當,其余部隊則邊抵抗邊撤退,最后分散隱藏到川東各山嶺中,待時機成熟時挖出秘密藏金作為軍資再次反清。
但隨著殘余勢力被絞殺殆盡,這個關于黃金的傳說也就成為了永遠的秘密。
直到清末,一次大暴雨引發(fā)的山洪襲擊了黃金場。夜晚,鄉(xiāng)民回到場鎮(zhèn)的時候,借著皎潔的月光隱約發(fā)現河水中泛出點點金光,尋著過去,竟然發(fā)現了一些細碎金銀。消息隨即不脛而走,村民們都投入了“淘金”浪潮,有人在河灘和洪水退去的田地里又發(fā)現了一些金銀。消息很快傳到官府,聯想到當地一直流傳著白蓮教藏金的傳說,黃金場的名字也是白蓮教起義被鎮(zhèn)壓后才得名。于是,官府迅速開始對河流沿途的山嶺開展地毯式搜索,但卻一無所獲,童謠里神秘的藏金依然下落不明。
黃金場的得名究竟是否真與藏金有關早已無從考證。地方志記載,黃金鎮(zhèn)源于金子壩一帶盛產的黃荊樹,因其諧音“黃金”而得名,但當地老人們都沒有聽說過這種說法,反而堅信世代相傳的藏金傳說。深究下來,地方志中提出的“黃荊樹”說法很難站得住腳。其理由是:第一,既然金子壩盛產黃荊樹,那又怎么解釋金子壩的得名呢?第二,流經黃金場的黃金河原名雙新河,其改名時間也與藏金傳說吻合。
碉樓陣氣勢雄偉異常,在山下,無論從哪個方向,總能至少醒目地望見一座
因此,“黃荊樹”的說法有著許多漏洞,姑且只能當作一樁傳聞。不過,這也使得黃金鎮(zhèn)藏金之謎更加撲朔迷離。
其實,黃金鎮(zhèn)這個地方在歷史上曾是一個非常低調的富庶之地,這與有沒有藏金毫無關系。
黃金鎮(zhèn)始建于清朝,位于忠縣北部通往梁平、墊江和川北地區(qū)的交通要道上,建鎮(zhèn)之初便是重要驛站和商貿重鎮(zhèn)。因其地處石柱山區(qū)與梁平壩子間的過渡地帶,地形以丘陵為主,加之水域廣闊,天然便極適宜耕種,由此誕生了許多耕讀傳家的名門望族,集市場鎮(zhèn)也借助商貿迅速興起。如今,黃金鎮(zhèn)境內的幾個沿河、沿商道的老街都保留了當年的規(guī)模,依然能感受到曾經的繁華與喧囂。如此眾多的老街密集扎堆于這片區(qū)域,也足見其曾經的富庶。
因此,當藏金的傳說流傳開來的時候,便給這個曾經的寧靜富庶之地帶來了許多災難,特別是在社會動蕩的時期,有不少賊匪盯上這里。到了實地一瞧:這么富庶,藏金都不用去找了,直接動手搶吧。晚清到民國這段時間,黃金鎮(zhèn)一帶成了渝東北匪患極為猖獗的地方,當地居民只能竭盡全力以求自保。后來,在大家族的帶領下,有些地方的居民把整個場鎮(zhèn)都搬到了山頂,依著地勢從上到下層層設卡,封閉布局,比如大嶺。而更多的還是就近選擇險地構筑寨子,屯糧積草,平時在場鎮(zhèn)居住,匪兵來襲時則立馬轉移,如現在還保存完好的雙嶺古寨等。
說到黃金鎮(zhèn)的防御工事,就不得不提到小河碉樓陣。小河碉樓陣所在的山頭以前也是一座遠近聞名的古寨。爬到山頂極目遠眺,視線豁然開朗,山下四周全是淺丘和小河縱橫沖擊而成的平壩子。
最令人感到驚異的是,這座小山上還有一口神奇的大水井,水源充沛、甘甜可口。黃金鎮(zhèn)據險而守的古寨很多,但因為都是花崗巖石頭山,飲水就成了一個大問題,所以只能挖掘大水池來收集雨水。但這樣的方法在抵御民國時期的軍閥、匪兵時就很吃力,他們往往就地搶糧搶財補給消耗,只需派少量人馬將小山包圍起來,寨里無論是飲水還是耕種都需要水,天氣稍微干旱一些便難以為繼。而這座小山的山頂處居然有一個能夠源源不斷涌出清水的水井,堪稱奇跡。不過這水到底從何而來,至今仍是一個謎團。更奇怪的是,如果你在比這里低500 多米的余家壩犁田,山頂水井的水居然會變得渾濁。因此關于水井與余家壩相連的說法一直流傳至今——難道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將山下的水抽到了山頂?
關于水井,還有一個更為神秘的傳說。有一次,土匪將山寨包圍了整整三個月,從春天一直圍到了盛夏,但山上依然人聲鼎沸,甚至市場還有戲曲之聲。這可氣壞了土匪頭子,于是他們想出了一個損招:先劫持了一家隔壁村的農戶為人質,再逼迫農戶家的閨女佯裝逃難到山寨,然后伺機在井里投毒。寨中居民見姑娘逃難至此便欣然接納,但當土匪正信心滿滿地等待陰謀得逞時,卻發(fā)現山寨內依然是每天歌舞升平,而自己的手下卻接二連三地因為吃了河里的魚而中毒身亡,這可把土匪頭子嚇壞了,以為是天降懲罰,趕忙帶著土匪們落荒而逃。后來人們便傳說是因為井水與小河連通,毒藥都沉積在河水中被魚吃了,山頂的水反而被稀釋得沒有毒性了。
傳說歸傳說,但這座小山確實飽受匪患之苦。山寨不停地改易主人,一直到山下的方家崛起后接管了這里。他們反復總結過去攻防中的經驗教訓,組織族人對小山進行了詳細的勘察研究,一改以前單純地加固寨墻、設置關卡的老辦法,有計劃地在山頂布設了一個由三座碉樓組成的三星陣。三座碉樓的朝向正好可以確保四周完全沒有死角,高度也可保證發(fā)現異常的位置燃煙示警后,人員有充分的時間將物資轉移上山并完成布防,同時還可與周圍場鎮(zhèn)形成聯動。
雖然只有三座碉樓,卻已然是鐵桶之陣。碉樓陣氣勢雄偉異常,在山下,無論從哪個方向,總能至少醒目地望見一座,而站在山頂2000 平方米的硬石平面上,前后皆是懸崖峭壁,碉樓圍成一個三角形陣列,又仿佛置身于魔法壇的中央。“三星陣”修造完成后,小山再也沒有被土匪侵擾過,其震懾力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