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廣播電視臺:沈鵬鳴
中國和東盟國家山海相連,血脈相親,文化相通,是睦鄰友好、攜手發(fā)展的好鄰居、好伙伴,雙方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有著深厚的交流基礎和良好的合作前景。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9年中國—東盟媒體交流年的賀信中提出“希望雙方媒體做友好交往的傳播者、務實合作的推動者、和諧共處的守望者,講好共促和平、共謀發(fā)展的故事,為共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2019年,首屆中國-東盟電視周成功舉辦,也成為中國—東盟媒體交流年唯一保留下來的常設性重大國際活動。
由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聯(lián)合主辦的“中國—東盟電視周”是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媒體領域進行互聯(lián)互通、互學互鑒的重要平臺。2021年,“中國—東盟電視周”被評為2021-2022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未來,廣西也將積極打造“中國-東盟電視周”國際交流合作品牌,一是構建媒體合作“命運共同體”,二是打造媒體交流“青年智庫”,三是創(chuàng)新媒體發(fā)展“融合體系”。
中國-東盟電視周開幕式晚會是中國-東盟電視周的系列重要內容之一,作為國際交流領域的一項高規(guī)格國際性文化活動,每年在中國廣西舉辦,通過不同的主題來呈現(xiàn)中國和東盟國家在媒體合作交往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包括文藝演出、成果展示、人物訪談、主題互動等多個內容。參與開幕式晚會的領導嘉賓和演員來自中國和東盟各國,文化交流和藝術呈現(xiàn)的多元化十分凸顯。截至目前,該項活動的主持人均為中方主持人,不僅需要對開幕式的展演內容進行基礎性的串聯(lián),還需要對中國以及東盟各國的民族文化有一定的認識和積累,特別是訪談和互動的內容,對主持人的綜合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開幕式晚會的主持人必須深諳跨文化傳播要義,才能更好地完成國際交流活動中的主持工作。本文將結合“中國-東盟電視周開幕式”來探析跨文化傳播視域下主持人所應具備的業(yè)務能力。
主持人是文化傳播序列中特殊的傳播符號,其自身屬于傳播本體,既有人際傳播的特質,也擁有組織傳播和社會傳播的功能。除此之外,對于外界的信息輸入,還需要進行一次符合邏輯與二度創(chuàng)作的內里傳播,通過消化與整理之后再進行信息輸出,形成了完整的傳播過程。
堅定的政治立場。作為傳播者,特別是代表國家形象參與國際事務進行文化外交,在政治立場層面,對本國的政治體系和外交原則要有清晰的認知和堅定的態(tài)度?!爸袊?東盟電視周開幕式”是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文化外交層面的一項重大國際合作成果展示活動,主持人作為中方代表參與其中,只有明確堅定的政治站位,才能有效把握傳播路徑。因此,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是主持人在國際舞臺上進行跨文化傳播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
良好的語言能力。中文主持人,作為一名合格的漢語言工作者,首先要具備標準的漢語表達能力,在漢語傳播范疇內擁有一定的流暢度和藝術性。在重大國際性活動當中,主持人往往代表的是中國形象,傳遞的是中國聲音,漢語內容的傳播必須準確、清晰。跨文化傳播,特別是在國際媒體交流活動中,主持人的語言能力尤為重要,擁有一門或一門以上的外語使用能力,是主持人進行跨文化傳播的基本條件。其次,主持人應擁有自覺的語言規(guī)范能力。在跨文化傳播語境中,主持人常常處于“一對眾”的情境當中,來自不同地域的受眾本身擁有文化差異。尤其是中國文化屬于“高語境文化”,在日常表達中較為含蓄委婉。在國際交流活動中主持人若不具備較強的語言轉化能力、自覺的語言規(guī)范能力,則容易將文化折扣直接演變成文化疏離。因此作為大型國際交流活動的主持人,既有呈現(xiàn)節(jié)目本體的義務,又肩負著文化交融的責任。作為職業(yè)化較高的專業(yè)人員,需使用流暢的語言、恰當?shù)难赞o、明晰的表達以更好地引導受眾產生文化適應。
以“中國-東盟電視周開幕式”為例,參與該項國際活動的國家主要是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各個國家的官方語言都極具本國特點,對于主持人來說,擁有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是進行跨文化傳播最快速、最有效的方式。英語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之一,同時還是聯(lián)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在全球許多地區(qū)和專業(yè)領域都占有主導地位,在類似中國-東盟電視周這樣的國際活動中是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隨著中國和東盟國家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在國際交流活動中,除了東盟國家的朋友積極學習漢語外,中國的東盟小語種主持人隊伍也在快速成長,以泰語、越南語、馬來語等語言為主的跨文化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不斷增多,擁有多種語言傳播能力的主持人將具備更強的跨文化傳播競爭力。
穩(wěn)定的心理素養(yǎng)。主持人作為傳播鏈條的終端環(huán)節(jié),其傳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最終的傳播效果,在國際交流活動中,主持人的心理素養(yǎng)是傳播過程中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
穩(wěn)定的心理素養(yǎng)可以理解為2個層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擁有健全的人格,這對于主持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有相對應的考量,跨文化傳播的復雜性決定了主持人在處理各項交流事務時需要具備強大的耐力和辨別能力,在文化外交的范疇內,還需要主持人具備開闊的包容度以及自我道德約束力。另一方面是擁有健康的心態(tài)和強大的心理素質,主持人是一個傳播者,在場域內的引領作用是十分凸顯的,健康的心態(tài)決定了主持人的傳播品味和傳播高度,也保證了傳播內容的安全性;在國際交流活動中,任何傳播環(huán)節(jié)都存在不確定性,面對隨機性、臨時性的突發(fā)狀況,主持人必須具備一定的臨場應變能力和處突能力,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才能有效保障和完成傳播任務,這也是主持人參與跨文化傳播的基本能力。
跨文化傳播范式的掌握。作為傳播學領域的一項重要內容,跨文化傳播在傳播的大框架內形成了特有的人文關懷。20世紀50年代,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愛德華·T·霍爾首次提出跨文化傳播的概念,1959年,他在發(fā)表的《無聲的語言》中提出:“跨文化傳播指的是不同文化人們之間的交流。”
國際交流的多樣性賦予了跨文化傳播在文化交流領域衍生了多元化的傳播路徑和傳播范式,“中國-東盟電視周開幕式”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進行跨文化傳播活動的文化集合,跨文化傳播的概念尤為凸顯,作為該項活動的主持人,對于跨文化傳播的相關內容和傳播理論理應擁有一定的了解和認知。韓國心理學者金(Kim)對跨文化傳播的適應性(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Theory)進行了廣泛研究,從動態(tài)的角度,對個體在陌生文化環(huán)境的行為表現(xiàn)進行分析,強調文化適應的重要性。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霍華德·吉利斯教授提出的“傳播適應理論”(Communication Accommodation Theory),著眼于研究不同傳播環(huán)境中人們彼此交流、彼此改變間的互動現(xiàn)象,進而探索人們在合作中互相影響的方式。這些理論和相關內容都可以有效地運用到中國-東盟的跨文化傳播活動當中,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必然存在著溝通和交流的差異。在國際交流中,提升和豐富跨文化傳播的相關知識,并將理論結合實踐,可以有效地賦能主持人的跨文化傳播能力。
人文歷史知識的儲備。無論是年輕主持人還是資歷較深的主持人,擁有一定的社會閱歷必然能夠增強和豐富其對傳播場域的把控能力與引導能力,閱歷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在大眾傳播的范圍內,閱歷的體現(xiàn)更多表現(xiàn)為職場情商和職場智商。職場情商是待人接物與個人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而職場智商則分為先天智慧與涵養(yǎng)儲備,涵養(yǎng)儲備的范圍十分廣泛,文章分析的是人文歷史知識的積累。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沉淀賦予了中華大地上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和文化血脈,傳播者的社會功能之一是傳遞價值,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是文化傳遞。在“中國-東盟電視周開幕式”這樣的跨文化傳播場域內,國際性的傳播符號十分顯著,這就對傳播者提出了更為基礎性的知識儲備要求,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國文化傳播者,務必對中國的人文歷史文化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電視周開幕式活動既是一場友誼的盛會,也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宴,在文藝節(jié)目展現(xiàn)中華文明并向世界各國的朋友傳遞中國人民友好情誼的同時,也將通過對話和訪談的形式來進行內容的闡釋與互動,充分的人文歷史知識儲備和積極的工作狀態(tài),將決定著這一部分的傳播效果以及傳播價值。
中國多數(shù)持證上崗的主持人都經(jīng)過專業(yè)的主持訓練,具備基本的表達能力和傳播能力。在跨文化傳播視域下,特別是“中國-東盟電視周開幕式”此類國際文化交流活動,需要主持人對世界人文歷史特別是東盟國家的人文歷史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世界人文歷史為我們人類梳理了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及文化內容的多樣性,在這樣的框架之下,主持人擁有了國際交流的基礎概念。文化是友誼的橋梁,在進行面向東盟國家的跨文化傳播時,文化,這座友誼橋梁的地基,同樣需要主持人主動成為其中的一部分?!皣辉谟诿裣嘤H,民相親在于心相通”,中國與東盟十國的友好交往源遠流長,主持人參與中國和東盟各國的文化交流,只有對東盟各國家的人文歷史擁有一定的了解和知識儲備,才能在傳播過程中完成良性的互動和有效的內容輸出,通過主持人在跨文化傳播領域的知識儲備積極地促進各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明晰跨文化傳播要義。文化交流是世界各國進行友好往來的文明方式,不僅有效地傳遞了情誼,也加深了彼此在其他領域開展合作的互敬互信。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展現(xiàn)大國擔當,履行大國義務,在國際舞臺上加深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與政治互信。全球化的發(fā)展現(xiàn)狀日漸清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建意識也逐步深刻,在跨文化傳播視域下,擁有寬廣的國際視野,是傳播者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這就要求傳播者在充分了解跨文化傳播內容和國際交往原則的基礎之上,擺正態(tài)度,展示風度,懷有氣度,傳遞熱度。
“中國-東盟電視周開幕式”作為一項國際性媒體盛會,與會的領導嘉賓來自中國和東盟國家,規(guī)模和規(guī)格都達到了國際水準。中國是開幕式晚會的主辦國,中方主持人必然會成為開幕式晚會的重要符號,具備跨文化傳播的交往能力尤為關鍵,主持人在電視周開幕式晚會中所擔任的角色既是藝術展示的串聯(lián)者,也是國際交往的禮儀使者,這兩個角色的重要性決定了主持人需在民族風俗方面對待每一位東盟國家的朋友都要一視同仁,在進行國際文化交流的同時,必須將尊重擺在第一位。主持人的語言、姿態(tài)、表情以及展現(xiàn)國際禮儀的細節(jié),在國際交流的舞臺上都會上升為國與國之間的評價高度,正確的傳播態(tài)度不僅代表了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更代表了國家的友好形象。
把握國際脈搏,順應時代潮流。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引下,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發(fā)展合作日益密切,特別是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廣度都有了極大的提升。中國與東盟國家地理位置相近,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的廣西是中國與東盟進行友好交往的核心區(qū)域。廣西擁有“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區(qū)位優(yōu)勢,在國際交流領域,特別是中國面向東盟國家的跨文化傳播層面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與責任。每年在中國廣西舉辦的中國-東盟電視周就是廣西積極參與跨文化傳播的優(yōu)秀案例,電視周是各國媒體的國際交流活動,更是各國民眾的文化盛宴,互動合作與融合創(chuàng)新促進了媒體發(fā)展水平的提升,也讓中國和東盟國家在文化架橋的基礎上增進了友誼、增強了互信。
“中國-東盟電視周開幕式”從2019年起步,至今已經(jīng)成功舉辦了三屆,從影視金曲盛典、優(yōu)秀傳播案例發(fā)布到中國-東盟青年主播創(chuàng)造營,每一屆的晚會主題都在更新變化,這也對晚會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業(yè)務要求,必須充分認識和了解中國-東盟的國際關系發(fā)展現(xiàn)狀,知曉中國廣西在面向東盟國家進行國際傳播的特殊位置,特別是清晰地掌握中國-東盟媒體合作的新亮點、新方向,只有密切關注并且積極融入,才能在該項國際交流活動中具備主持人應有的傳播優(yōu)勢,這也是主持人在進行跨文化傳播過程當中提升個人傳播能力、增強傳播效果的重要課題。
隨著國家定位的戰(zhàn)略轉型,中國正從“本土型”國家向“國際型”國家發(fā)展,21世紀的中國,正在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更加需要優(yōu)秀的國際傳播人才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讓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走向世界,深入人心。
在2021年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fā)表了《命運與共 共建家園——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三十周年紀念峰會上的講話》,習近平主席強調“共建友好家園。要倡導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用好地區(qū)多元文化特色和優(yōu)勢。要積極考慮疫后有序恢復人員往來,繼續(xù)推進文化、旅游、智庫、媒體、婦女等領域交流,使雙方民眾更加相知、相親、相融”。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文化交往方面具有先天的地緣優(yōu)勢,相親相近的文化傳播基礎將促進各國在未來開展更加緊密的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
在跨文化傳播視域下,新時代的傳播方向和傳播路徑有了極大的豐富和拓展,同頻共振、共創(chuàng)未來的國際交流也打開了各國之間進行友好往來的大門,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往不斷走深走實,主持人在國際交流的舞臺上將擔負著更為多元的角色。作為新時代的傳播者,主持人應當努力提升個人的業(yè)務水平,不斷加強國際傳播的能力,拓寬視野和眼界,積極參與國際交流活動,成長為優(yōu)秀的跨文化傳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