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素虹
這世界有那么多人, 他讓我感受到的是寧波文化人如大海般博大的胸襟, 他就像人群里敞著的一扇門。
今年的元旦清晨, 驚醒我的不是北侖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 而是潘師母的短信。 她泣告大家一個噩耗: 恩師李建樹老師已于今日凌晨病逝, 享年81 周歲。
懷著不愿相信的心情, 我撥通了潘師母的電話, 接通電話的那一刻, 師母已泣不成聲。我也情難自抑, 就著電話、 嚎啕大哭。 因為,我們都失去了生命中極為重要的人。
回想我來到寧波打工的經歷, 從一個不知道看什么書的文學愛好者, 到如今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 這一路走來, 是李建樹老師引領鼓勵著我前行, 讓我在文學道路上邁出很多的“第一次”; 是李老師作為寧波市作協的名譽主席, 對后輩的鼓勵提攜。
“遠光中走來, 你一身晴朗。” 十多年前,我認識李老師時, 他已經從 《文學港》 雜志的主編任上退休, 還在兼著編輯一些散文。 記得我第一次給他投去的是一篇到大理、 麗江的游記, 那個時候, 我并不認識李老師, 只是看到大家在李老師的博客上留言, 熱熱鬧鬧也親密無間。 他就像一個寬厚的大家長, 任由這些孩童在自家園地里嬉戲玩耍。 當時, 我感覺他對文學后輩極為愛護, 所以就貿然地投稿過去。
說起來, 那個時候的我, 喜歡寫一些豆腐塊文字, 也在 《寧波晚報》 上發(fā)表了一些文章, 但也僅限于此。 我并不知道給文學刊物投稿, 要更加注重思想性文學性, 并且, 那時的我, 根本就不知道要從哪些書籍中汲取養(yǎng)分,完全是憑著一絲天賦, 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
李老師收到稿子后, 給我打了電話, 讓我有空去 《文學港》 雜志社坐坐, 說有幾本書借我看。 當他得知我是一個來寧波打工的川妹子, 突然很有感觸地說, 自己在青海工作了很多年, 知道外地人的諸多不易, “越努力越幸運。 你喜歡文學, 就努力靠近, 它會給你隱形的翅膀!”
正是因為這次電話中的閑聊, 讓我感覺跟李老師越說越近。 第二天, 我就去了 《文學港》 雜志社, 一見面, 李老師沒有說稿子的事情, 他從抽屜里拿出了幾本 《文學港》 雜志,讓我回家邊看邊寫, “寫作上慢慢來, 多看多寫多悟, 功到自然成!” 我記得那是一個冬天,位于月湖的 《文學港》 雜志社寒風凜冽, 但我走出雜志社時, 回望這座文學的圣殿, 想著李老師鼓勵的話語, 心里暖融融的。 如今, 這幾幀從前的回憶, 依舊在我心上飛馳。
應該說, 是李老師贈閱的 《文學港》 雜志, 帶我走上了純文學的道路。 從這天開始,我有意識地看書學習, 后來, 經過修改的大理、 麗江游記, 也以 《云之南二題》 為題, 在《文學港》 雜志上發(fā)表了。 這是我第一次在文學刊物上發(fā)表文章, 李老師用潤物細無聲的力量, 告訴我努力就有收獲的道理。
因為寫作上的這些進步, 不久以后, 我的文學之路有了新的契機。 大約是在2007 年,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 我很意外地接到北侖作協秘書長的電話, 問我發(fā)表的作品有哪些, 讓我把發(fā)表作品的復印件帶到作協辦公室。
我有些不明所以。 但我還是很認真地整理好了發(fā)表的作品, 來到了作協秘書長的辦公室。 交流中, 我才知道, 原來, 是李老師向北侖作協的秘書長推薦了我。
就在幾天前, 李老師來北侖參加一位老師的作品研討會, 會議的間隙, 他給北侖作協的秘書長樂勝龍老師說, 有個川妹子在北侖的企業(yè)工作, 喜歡文學, 也發(fā)表了一些文章, 可以考慮把她吸收進作協大家庭。 于是, 就有了前面秘書長給我打電話要看作品的這一幕。
當時, 我已經在報刊上發(fā)表了幾萬字, 符合加入北侖作協的條件。 秘書長讓我填了一張入會申請表, 后來經過作協理事會表決通過,我成了北侖作協的一員。 從此, 我有機會參加一些文學活動, 進一步拓展視野, 也有機會跟一些文友交流。 在寫作道路上, 我有了攜手同行的文學伙伴。
我知道, 是李老師的這次引薦, 讓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更大可能。
時光流逝, 2009 年, 我加入了寧波市作家協會。 在參加市作協的一次文學活動中, 李老師看到我, 問起了寫作情況, 末了, 他說了一句: “你可以出一本書了!”
他的話, 讓我又驚又喜。 在我看來, 能結集出版書籍, 是一輩子最大的愿望。 可是回頭一想, 我一個打工妹, 如何能出書呢?
看到我有些疑惑的眼神, 李老師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你是我們樹立的打工作家典型,給你出書, 就是給幾百萬的外來建設者以鼓勵。 你把發(fā)表的文章梳理一下發(fā)我, 我?guī)湍憧纯?!?/p>
后來, 李老師不僅幫我分門別類地整理好了文章, 還不止一次地找到市文聯領導, 希望他們能給我機會, 讓我的散文集一起參選文聯編輯出版的作家文叢。 他覺得, 如能這樣, 努力寫作的外地人就可以看到希望。
這本散文集的書名叫 《隱形的翅膀》, 是我出版的第一本書, 也是李老師給予我的第一雙翅膀。 后來的日子, 我時刻謹記李老師的教導, 時至今日, 有幸出版了八本著作。 每每想起李老師為我這樣熱愛寫作的外地人親自編稿、 不懈奔走, 我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這世界那么多人, 李老師包容接納的胸襟, 把我們外地人和本地人的心連在了一起; 李老師為我們敞開的大門, 讓同樣熱愛文字的我們得以相知相聚。
回想至此, 感動連連, 不禁潸然落淚。 遺憾的是, 因為疫情, 我沒能去送李老師最后一程。 我想, 李老師會原諒我的。 因為一直以來, 我們安好, 他便安心。 致敬李老師, 致敬他心懷慈悲、 幫扶新人的美好心靈! 這世界有那么多人, 多幸運, 我有個我們。